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幼儿期 查看内容

游戏的功效-幼儿期2-3岁-心理行为语言

2015-4-3 21:58|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6| 评论: 0

摘要:   甚至最小的孩子,也和成年作家、读者一样使用相同的方式,普遍地创造着虚构的内容。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孩子所积极寻求的那种离奇的虚构反事实,在成人的认知活动中只是附属而已。   在成人看来,虚构世界是 ...

  甚至最小的孩子,也和成年作家、读者一样使用相同的方式,普遍地创造着虚构的内容。然而,值得关注的是,孩子所积极寻求的那种离奇的虚构反事实,在成人的认知活动中只是附属而已。

  在成人看来,虚构世界是一种奢侈的享受,而预测未来才是生活中真正紧要、严肃而认真的事。但是,对年幼的儿童而言,想象的世界就像真实世界一样重要,一样吸引人。科学家们曾认为,儿童无法分辨真实世界与想象世界,但事实并非如此。(回想一下分别在哈里斯和泰勒的实验中出现的那些孩子,他们很清楚,假装的怪兽和假想的同伴都不是真的。)

  儿童只不过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理由,令自己非得喜欢生活在真实世界里不可。

  当看到孩子沉浸在假装的世界中时,我们会说:“噢,他正在玩游戏呢。”这一点颇具启迪意义。成人会将有用的活动,如煮饭、造桥等,与诸如读小说、看电影之类的活动区分开来,并认为后者只是“有趣的”、“娱乐性的”活动,换言之,只是游戏。而由于儿童受到庇护,远离日常生活的压力,坦率地说,由于他们完全无用,所以,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像是游戏。他们既不需要外出造桥、耕地,也无需准备一日三餐或赚钱养家。

  但正是让儿童为之着迷的、无休止的假装游戏,虚构反事实的展现反映出了最为复杂和重要的人类能力特质。

 

    本文由湛庐文化授权摘自《宝宝也是哲学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42 , Processed in 0.05930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