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翻开的这本《朗读手册2》,是《朗读手册》的续集,作者为美国的儿童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 或许应该先聊聊我和《朗读手册》的关系。我在2002年读到了《朗读手册》的中文繁体字版,它来自台湾。那时我正在读儿童文学博士,这本书昭示了我一生想要从事的志业——儿童阅读的研究和推广。我也算读过不少教育类图书,可没有哪本书像《朗读手册》一样,肯定地说“朗读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下结论和做判断都变得越来越困难,可是我信服它的观点,因为作者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和资料,而且以问答形式把观点简明地表达了出来。九年过去了,这本书仍是我案头的重要参考书。 我是《朗读手册》的忠实拥趸。不论是公开的演讲还是私下的交流,我都建议老师们、家长们认真读读这本书。我和一些推动儿童阅读的朋友,私下里把《朗读手册》叫做儿童阅读的“圣经“。它曾对中国的儿童阅读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作用还将在未来进一步显现。 我在推广“为孩子大声朗读”的理念时,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我要给孩子朗读到什么时候为止?一直给孩子朗读会不会影响他独立阅读?我要选什么作品给孩子朗读?朗读有哪些方法?这些问题在《朗读手册》中都有答案。例如,在读什么的问题上,吉姆·崔利斯曾在书后提供了一份英文书单,阿甲先生和我也曾推荐过一个中文书单。可是,读者还是觉得有些“虚”。 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2》就是为解决上述普遍问题而编写的,它提供了更直接、更具体、更柔性的解答。 这本书的主体是崔利斯为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孩子精心挑选的48个适合朗读的故事。我猜想,中国的家长马上的反应是:这些故事对年幼的儿童会不会太长太难了啊?的确,崔利斯选的文章有单篇故事《小绿帽》《皇帝的新装》,有节选的长篇作品《夏洛的网》《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少则五六千字,多则上万字,而且像《夏洛的网》一般都会推荐在小学五六年级让学生读。我想,这个篇幅和难度是中国读者能否接受这本书的障碍,特别对那些习惯把图画书当成早期阅读全部内容的大人——我们何曾有过花一个月给孩子读完一部长篇童话的经历?可是,崔利斯有他的理论前提:在八年级之前孩子的听读能力要高于文字阅读能力,而孩子的思维水平发展到了能理解比较复杂文本的阶段,所以需要提前朗读一些经典作品给孩子。拿到书稿后,我先选了《皇帝的新装》做实验,读给5岁的女儿听,她表现专注,听懂了故事,至于是否理解了故事的内涵,我不确定。可是,谁能确定自己真正理解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了呢?《朗读手册2》本意是要提供朗读材料的方便,却可能会让我们的家长产生畏难情绪,在畏难情绪之下又会产生各种“疑问”。在我看来,解决“疑问”的办法非常简单:拿出《朗读手册2》读给孩子听,如果他不爱听,就换个时间读或者换篇文章读——“疑问”,常常是大人们不愿意践行的借口。 崔利斯在选编这些故事时,并没有煞有介事地介绍朗读的方法。或许,这他看来,大声朗读本身就是方法,不用太多花招。相反,他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作者的故事、故事背后的故事、故事延伸的故事。崔利斯解释说,编排这些文字的目的是不愿“让年幼的读者误认为书是机器写的”。作为儿童阅读研究者,我很喜欢这些作者的逸闻趣事,当读到纽伯瑞奖得主贝弗丽·克利里居然小时候患有阅读障碍时,当读到达尔居然是功勋飞行员时,我不禁莞尔。想想我们自己吧,喜欢某位名人,常常是因为他有很多趣事吸引我们。同样,对孩子而言,他也会因为喜欢某位作者的趣事而喜欢他的作品吧。所以,这些资料不是可有可无,它提供了让孩子喜欢阅读的另一种途径。 如果说《朗读手册》重点是讨论“为什么要朗读”,续集《朗读手册2》重点是讨论“朗读什么”。父母们在朗读这些故事给孩子时,最重要的“爱”和“信任”。有对孩子和阅读的爱,你才不会把共读当成负担;有对孩子的信任,你才不会总担心孩子听不懂。我们应该用农夫的心情对待朗读,耐心地读,坚持地读,朗朗书声和朗朗乾坤交相辉映,可能在你不经意间,阅读之花已悄然绽放! 王林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41 , Processed in 0.06378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