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二代宝宝的优点和缺点
独二代宝宝的优点 以上说的都是独二代孩子的缺点,当然,这些孩子也有很多突出的优点,比如]学习能力强,能很快接受新事物;勇于自我表现,不怯场。 由于身处科技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独二代从小就接触各种媒介,计算机和互联网极大地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他们从小就学会从网络上获取丰富多彩的自 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可以说是小小年纪就见多识广。“独二代”在智力方面的表现也远好于上一代人,家长常常感慨: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聪明多啦!良好的智 力基础为他们将来接受高水准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与他们的父母相比,“独二代”在勇于自我表现方面显得非常突出,他们乐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歌唱、舞蹈、画画等特长,渴望得到大家的赞美和喜爱,可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发展得更早更强烈。 大家说:(文/杨杨) 何朵儿:我表姐的女儿出生才几个月,表姐就一口气给她报了3个班,更夸张的是现在就开始为宝宝联系将来上的幼儿园乃至小学。表姐总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我觉得那么小的孩子,让她学这学那的,她能懂吗?学那么多东西,她的童年还是自由快乐的吗? 丫丫妈:丫丫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只有这一个宝贝孙女儿,对她看得可重了,我和丫丫爸自然也不用说,丫丫从小就过着众星捧月的生活,体能、智力都发育得很好,可是最近有一件事很让我困惑——我觉得丫丫有点太自我了,她喜欢吃的东西拿起来就吃,根本想不到应该先分给大人;别的小朋友来家里玩,只要稍微碰一下她的玩具,她马上大嚷大叫地夺回来,有几次让我感觉在别的妈妈面前好没面子! 亚亚:我是一名幼教老师,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在我眼里都很可爱。他们从小营养、教育等各方面条件都好,智力体能均发育出色。可是我觉得大部分孩子都有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太过于自我,基本没有分享意识——不知这是不是因为从小过惯了“小公主小王子”的生活而导致的。 隔代教养,你家也是吗 今年“六一”期间,网上一项调查结果显示:0~3岁的“独二代”有45%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其中,大城市这一隔代教养的比例还要高,在上海,0~3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养;在广州,接受隔代教养的孩子占到总数的一半;在北京,这个比例多达70%。 文/华明 隔代教养的缺陷 有研究表明,6岁的儿童与60岁的老人在心理上有惊人的相似,使得老年人更爱和孩子在一起玩耍。隔代教育虽然减轻了年轻父母的负担,也为老人晚年生活带来乐趣,但从孩子健康成长来说,隔代教养缺陷多多,而且,有些缺陷会在20年或更长时间内缓慢呈现。 1,不利于孩子养成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生活意志。 由于“隔代亲”的缘故,老人对孙辈的溺爱比父母更甚。特别当孙子女是二代独生子女时,老人生怕在育儿上有个闪失,对不起唯一的儿女,因此事事依从、保护孩子。比如,一位母亲为让儿子改掉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要求他每天把在幼儿园里学到东西讲给妈妈听,可孩子嘀咕嫌烦,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瞒着媳妇去幼儿园学孙子该学的内容,在回家帮孩子应付妈妈的抽查。类似这样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孩子在老人搭建的“温室”里生活,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根本没有信心自己去解决问题,只会哭泣,乱发脾气。久而久之将形成任性脆弱,缺乏独立性、生活意志薄弱的弱点,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环境。 2,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冒险创新精神。 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多年形成的教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以开放的心态来培育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比如,当孩子捉来几只蚂蚱要喂养时,当孩子拔起花盆里的芋叶兰要看根是什么样子时,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拆看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认为是“捣乱”、“破坏”,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能形成开拓创新的个性呢? 此外,隔代教养还容易导致种种问题:比如容易造成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容易造成亲子隔阂,让年轻父母缺少必要的教育威信等等。 育儿主角要耐心辅导育儿配角 0~6岁的宝宝,尤其是3岁以内的宝宝,教养责任主要在于父母,也就是说,育儿的最佳主角永远是父母,老人只是配角。假如在这个育儿团队中,老人成了主角,一代独生子女反而成了配角,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的威信就不够了,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与纪律,他就有可能不好好配合。这样的亲子关系是不健康的。 如果因为一些情况,而不得不采取隔代教养,则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多花些时间与老人沟通,让他们了解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可以用吃饭或团聚时间来分享一下教育故事和典型的案例,慢慢地影响他们,给他们的头脑中装进更多适合现代孩子的教育策略。也可以帮老人订阅相关的育儿杂志和报纸,或安排他们听听育儿讲座。要与祖辈在孩子不在场的情况下,讨论建立起必要的家庭教养规则,两代人一起执行,让孩子没有“防空洞”可钻。如果总是因育儿观念发生矛盾,干脆分工明确,比如孩子的日常生活听祖辈的,而玩耍、学习由父母负责,互不干涉,减少争执。 父母也要定期给祖辈放假,尝试独立管教孩子。和孩子相处时,有意识地带给孩子惊喜,比如带孩子去做祖辈无法带孩子做的事情,像坐摩天轮、玩嘉年华等,让孩子充分享受和父母在一起时的不一样感觉。 隔代教养也有好处 21世纪的祖父母也在与时俱进:为了接送孙儿,他们去学习驾驶、上网和互发电子邮件。为了带孙子,学普通话、英语口语。在上海和北京,老年大学特别推出“孙辈教育”课程引来了大批从不缺课的优等生,我们怎能看不到老人在隔代教育上的慈爱之心呢。 老人带孩子的优势,第一,身体健康方面,老人有带孩子的经验,他们知道孩子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冷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及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第二,智力发展方面,0~3岁的孩子主要是通过身体活动,看、听、触摸等获得对周围世界的直接经验,而退休的老人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带着孩子接触自然;第三,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老人历尽沧桑后的返璞归真,温和宽容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和愉快情绪,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隔代教育对祖父母们自身也有利。 从细节上讲,隔代教育带来的好处还有:有时间告诉孩子家族的故事,让孩子从小有“根”的概念;愿意腾出时间和花费时间,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在父母对孩子期待太高,弄得亲子关系很紧张时,劝说父母放低期待;擅长发现孩子哪怕事微不足道的优点,在孩子比不过他人时,不会如年轻一代一样迅速失去耐心;能抓住父母教育上的盲点,给予补充,如礼貌教育和诚信教育。 大家说:(文/杨杨) 秋刀鱼: 每天傍晚我在小区花园里散步的时候,都会看到一对老夫妻推着他们的宝贝孙子下楼玩。怎么说呢?毋庸置疑爷爷奶奶很疼这个小孙子,可我觉得他们说的“不要”太多了!比如:不要靠近水池!不要碰花和叶子!不要摸垃圾筒!不要到大孩子太多的沙坑边去!不要挨近小狗....。.经过这一系列的“不要”,小宝宝好像只能呆呆地站在原地不动了。 喵:我见过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孩子,都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完全不会拒绝他/她的要求,这样是不是挺可怕的?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到社会上遇到挫折怎么办?他/她能接受吗? 小岚:我表妹的儿子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小小年纪就懂得“察言观色”,每次犯了错误爸爸妈妈还训他,他就躲进外公外婆的怀抱里寻求庇护,爸爸妈妈也就不好说什么。我觉得把宝宝交给老人带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和老人之间加强交流:有些事情是可以马虎点儿,但有些事情不能。
如果家有“独二代”
如果家有“独二代” 第二代独生子女,简称“独二代”,如今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属于这个群体,他们的喜怒哀乐牵动着一家人的心,也牵动着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关注。 独二代,由于生长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点,尤其是6+1结构的家庭环境特点,他们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特殊性。然而,正如一个独生子女所说,按照一些有关“独生子女特点”文章的说法,仿佛他们一出生就成了“罪人”,所以,我们这里谈到的第二代独生子女的特点,是就这个群体而言的,而不是针对某个个体。 文/儿童心理学博士 周燕 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发现,独二代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问题主要有: 独立性差。 除学习活动之外,孩子在家中几乎没有什么动手机会。尤其对于3岁前的孩子,家长认为宝宝还小呢,理应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殊不知这样一来,将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一次幼儿园春游活动,到了吃饭时间,老师发现一个孩子拿着食物在发呆,询问后才知道,孩子不知道怎么剥鸡蛋壳!这种情况下,孩子觉得自己离开了大人的照顾,就什么都不会做,无法生活,严重挫伤了自信心。心理学家的研究已证实,自信心是获得工作和学习成功、获得生活幸福的关键因素,所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家长最该关注的事情,而孩子自信心就是在他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的过程中树立的。 家长要注意让孩子从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妨做个“懒”家长。例如,孩子2岁开始,就让他们自己用勺吃饭,家长不要再那么“勤劳“地给他喂饭了。虽然在成人看来,吃饭、穿衣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说,这些是大任务,从中可以培养最初的自信。 耐受挫折性差。 我们常常看到媒体报道,有些人因为对挫折的忍受能力差而灰心、抑郁甚至去自杀。这个特征在独一代孩子身上已经显现,现在在独二代身上更加明显。 我在幼儿园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中班的一次教育活动,老师提出问题让小朋友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孩子都举手要求回答问题,老师叫了其中一个孩子的名字,突然另一个男孩大叫起来。原来是因为男孩举了手,而老师没有请他发言,他就大喊大叫起来。课后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孩子一贯如此,因为家长对孩子一味溺爱和迁就。连举手而没被老师叫到名字这样的小小挫折(甚至我们都不能把这个叫挫折),孩子都不能忍受,我们还能指望他将来能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呢? “独二代”一般都是在家长的赞美声中成长的,很多家长接受了“无批评教育”的观念,把“无批评”简单理解为不批评而一味表扬,把“宝宝你真棒!”挂在口上,哪怕孩子做错了事情。例如,大人说话时,孩子任意打断大人的谈话、随便插嘴,此时有几个家长能认真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很多家长都是笑眯眯地等着宝宝发表“高见”,听完之后还不忘赞美几句“宝宝说得真好!” 无批评教育,其实说的是尊重孩子的特点;因为孩子的经验少,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纠正。例如在上例中,大人说话时孩子乱插嘴,无批评的做法就是,要坚定地告诉孩子:请你等待2分钟,我们把事情说完,再认真听你说话;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讨厌!”“大人说话时不要随便打断!”如果孩子做到了安静等待2分钟,大人要履行自己的承诺,认真倾听孩子的谈话;如果孩子做不到,也要告诉他因为他不能安静等待,所以大人要花更多时间来处理自己的事情,也就没办法听他说话。这样做,既尊重了孩子又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无批评教育。 精神孤独。 由于家庭结构简单,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同龄伙伴,独二代孩子容易陷入孤独之中。他们从小就习惯与电视、电脑相伴,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玩,到了现实生活中,就缺乏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 现代社会,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人们善于在网上沟通、聊天,反而不习惯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多陪孩子参加他们喜欢的活动,做孩子真正的朋友;另一方面,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同伴交往的环境,和同龄伙伴的交往会使孩子互相学习、受益良多,家长之间也能互相交流、互取育儿的经验。 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广,而体育锻炼不足。 过多的知识学习,占用了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在进行幼儿发展测评时发现,现在孩子的体能普遍比20年前孩子的体能差。这个问题很值得家长关注。 我们国家教育的传统方式是,学校教育重智育,而家庭教育重德育。现代社会,由于竞争的激烈,学校和家庭都把重点放在了知识学习上,使得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如最近大家热议的小学生学习奥数的问题,这是此类问题的一个典型代表。先不说内容是否适合孩子学习,就单是学习任务过重、时间过多,就必然占用孩子其他活动的时间。所以有人预测未来人类的样子,是一颗硕大的脑袋加退化的四肢——如此看来,此言真是有道理。 在孩子3岁以前,家长就应该帮助孩子养成喜欢户外活动、喜欢体育游戏的习惯,爬爬山、游游水,哪怕是在楼下你追我赶地疯跑几圈,都能锻炼孩子的体能。等孩子5、6岁以后,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一项易于坚持的体育活动,打球、游泳、跆拳道或者是舞蹈,让孩子锻炼出一个好身体。 自我中心特点显著。 独二代儿童,被六位家长百般呵护,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是再自然不过的。若想培养出不自私的孩子,家长还要在观念上更新一番,例如,家里买了好吃的东西,不要急急忙忙、首先就塞到2岁孩子的嘴里,而要体现出家中的长幼顺序:老人辛苦一辈子了,第一个给老人;爸爸辛苦承担着养家重担,第二个给爸爸....。.如果孩子从小是在这种秩序环境中成长的,那么他们就不会事事先考虑自己,而是首先思考规则、遵守规则。
说说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
你小时候是那样一个孩子吗,没有兄弟姐妹? 小小心烦的时候,没有倾诉的对象、只好一个人默默承担? 而要求呢?几乎总是被充分满足,因为父母只有你一个乖宝宝? 物质极大的满足,心灵却极度的孤寂。是这样吗? 成长的过程中,你被过多地关注,只是因为你被冠以这样的标签——独生子女? 而今,你的身份换成了母亲,或者父亲。你的另一半也是独生子女。 你们拥有了爱的结晶,可他/她,依旧是同你小时候一样孤独的孩子。 不,他们和你们不一样,他们甚至不知道叔叔姑姑舅舅姨妈都分别意味着什么。 如果将血缘比作河流,那么几股支流最终汇成一股,这河流更细小却更被关注,但它又将与更多的河流相会于大海。 这个大海就是社会,是新世纪。世纪是新的,社会更多元更丰富,更光怪陆离,有更多种可能。 他们3岁以下,看似弱小,却更个性,更倔强,更容易接纳,他们脑子里有更多新奇的想法,他们都是好奇宝宝。 无论怎样,从他们很小很小的时候起,就关注他们、关注这些21世纪的新婴儿吧。 他们被称作“独二代”。他们是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 摄影/瞳颜 文/孟迁、静心、周燕、华明、杨杨 独二代魔方 尚在4年前,我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就已显示,中国30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已占总人口的29.3%,而在1979~1986年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期。于是,“两代独生子女,带着各自区别于任何一个时期中国人的长处与弱点,在21世纪初的当代终于相遇了”,这真是一个值得思议的话题。 文/中国家庭教育委员会理事 孟迁(助理:陶毅) 其实“我”没准备好 做了父母的“独一代”其年龄集中在“23岁~30岁”,首先已经被“圈养”的独一代,他们的独立性、责任感和成熟度在这个年龄还不足够,他们的工作和人生方向还有很多的变数,正处于工作上积极打拼以便“闯出一片天”并“站稳脚跟”的状态,他们的时间、精力、物质储备、心理成熟度还远不足够;其次,“独一代”已是比较自我的一代,他们更愿意享受无拘无束的两人世界,很多人视“孩子”为负担和压力,所以生小孩多是出于双方父母的强烈要求。 所有这些现象,导致很多作了父母的“独一代”远没有进入“父母”的角色,他们认为自己还没照顾好,怎能照顾好孩子。有的“独生妈妈”怕影响身材,不愿给孩子哺乳;有的“独生爸爸”会在婴儿房抽烟....。. 看一眼“隔代”好沉重 “隔代”介入独二代的教养是普遍的,有的是老人自己特想带孩子,以此为乐;有的是年轻人工作忙、压力大,时间和精力不足够;有的是年轻人什么都不懂,对父母比较依赖;有的干脆是“你们不是要孩子嘛,我们给你们生了,任务完成了”。…… 倘若老人作为辅助参与,问题不大,如果老人作为孩子的主要抚育人,就有不少潜在问题,其一,带孩子是累活儿,有些老人年龄偏大、体力精力难支,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其二,老年人活力不足,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其三,老年人观念相对传统和保守,再加上“隔辈儿疼”,更容易陷于过度的保护和宠爱;其四,婴幼儿过早、过多与母亲分离,很难产生健康的心理“依恋”关系,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性格发展埋下阴影。 如果说“独一代”代表着一代人、是一家人的唯一的血脉,那么“独二代”则代表着两代人、是两个家族的唯一的血脉,对于崇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中国人来讲,“独二代”所得到宠爱和呵护是空前的。我听说过因为都想带孩子争执不下,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三家抓阄解决,抓到单月的特别开心,因为有好几个月是31天。 情到深处难拿捏 独生子女的父母不像多生子女父母那样,有机会在第一个孩子身上摸索并把经验在第二孩子身上实施,他们的草稿就是他们的考卷;再者,孩子的唯一,也意味着别无选择和分担,父母的感情、关注、精力和期许都集中在唯一的这个孩子身上,这和很容易让人紧张而难以拿捏分寸。六成以上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渴望有两个孩子,他们认为养一个孩子的付出是“1”,养两个孩子的付出是“1.5”或者“1.7”,但绝对不是“2”。 今天的早餐是“孤独” “初来乍到”这个世界的小宝宝们要独自面对他们远远没有熟悉和理解一切,而多一个伴儿,会让弱小的我们在面临未知时,觉得安全不少。 从成长角度来讲,“独二代”的家庭关系更单一,他们不知道“舅舅”、“姑姑”为何物,更没有机会在家庭获得与同龄人相处以及在同龄人和成年人之间周旋的经验,没有机会向兄弟姐妹学习和借鉴,即便是在青春期叛逆最需要的时候。最直观的例子,被罚挨饿,没有哥哥或弟弟可以偷着去送饭;自己的意见多正确多强烈,也只有一票,而父母代表的成人永远是多数;自己喜欢一个女孩,跟哥哥或姐姐说远比跟父母说更方便,但是没有。 大人们的“爱”通常只限于健康和生活层面,心理层面十分缺乏。“孤独”是他们命定的“早餐”。 失败,悬在头上的“利剑” 时下的中国,正处在一个超常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铁面无情的市场法则和竞争压力,是每个中国人内心放不下的石头。看着路边一眼望不到头的求职长队,“独一代”们都不由得想,将来我的孩子靠什么生活?于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像撒旦的苹果一样让人们诱惑难当。相反,失败从未像今天这样不堪承受,像一把利剑时刻悬在头上。 无可逃遁的“独二代”们路还没走稳就被一个人关在家里,反复地练习钢琴或者背英文单词,以便将来可以成为强者。显然,这不是一种人的自然成长,而是一种类似工具的积累进化。冷漠而高效、孤独与激情、多元和怀疑、精神与拜金、自由和负担,他们的很多体会比上一代更为真切,机遇和挑战从来没有如此紧密的缠绕在一起。 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 依赖、娇气、自我中心、缺乏责任感....。.这是很多人对“独二代”的第一印象,这和人们当初对“独一代”的印象相似而似又有过之。其实,水有源,树有根,这些是上一代人不会做父母积累的,是刻板的传统文化、粗粝教育不能适应复杂高竞争社会造成的。 “独二代”是在前所未有的呵护、关注以及前所未有的压力下长大的。他们缺乏责任心,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学习,每一件事情都被父母安排好,也正是因为是父母安排的,责任理当是由父母承担;他们缺乏爱心,是因为他们没学会付出他们的爱心。另一方面,“独二代”们聪明、活泼、见多识广且富有创意,甚至因为进化的关系他们越来越漂亮。他们是早上的太阳,是未来的中坚,如果让他们不负众望,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自己变得更成熟同时积极学习科学的育儿方式。 每一代人都是“新的” 其实,“独二代”已经拥有了更为现代的父母——“独一代”。“独一代”无形中已经拥有了很多他们父母不具备的优势,他们的父母因为‘文革’等原因有很多理想不能实现,就有很强的情结和夙愿投射在孩子身上,而他们就好得多,他们的价值观也更为多元,在多种生存方式的社会中,他们对孩子的人生设计也更容易摆脱非此即彼。 “独一代”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而且视野开阔。作为玩游戏、看攻略长大的一代人,他们更愿意尝试和学习,也更有尝试和学习的资源。家庭幼儿 园、国际幼儿园、homeschool、私塾、托管、出国留学等多种上学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这好比“独一代”的父母当初只能到食堂吃大锅饭, 而“独二代”的父母则可以吃自助和小灶。同时,他们有更多学习育儿理论分享、借鉴育儿经验的机会,育儿书籍、亲子节目、教育论坛、父母沙龙、亲子活动以及 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妈妈圈子等,只要他们愿意和用心,他们的生活就可以非常的丰富而充实。 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独一代”和孩子的代沟比他们和父母的代沟更小。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总是说:“怎么现在的孩子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我们 那时候哪有这么多事儿!现在他们生活这么好怎么还是不知足?不行,得给他们‘忆苦思甜’。”“独一代”的父母很难理解他们,而做了父母后的“独一代”相对 更容易理解自己的孩子——“独二代”。至少对于无兄弟姐妹的“孤独”,他们已深有体会。他们也更容易认识到“做孩子玩伴”的必要,以及也有能力体会孩子丰 富敏感的内心,对不少事情他们不会大惊小怪,而会说: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而且他们还更有娱乐精神,没有上一代人那种“没有意义就感觉空虚”的负担。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精神气候,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命运。独生子女和成人一起成长,多生子女和同龄人一起成长,两者显然不同,却都不用担心,人类进化了数百万年的基因中包含的适应性应付这点不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独生子女宣言》一书中,最后一个女孩所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没有人知道我们将变得多么好。不错,对于一言难尽的“独二代”,没有人知道他们将变得多么好,如果我们不去逃避那些注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当独生子女升级做父母
当独生子女升级做父母 如今,新中国最早的一代独生子女中的一部分也步入而立之年,成为21世纪孩子的父母了。 可是,在社会的眼里,他们还是新新人类,代表个性,代表年轻,社会对他们的态度还停留在认为他们时尚、不成熟,没有长大。可是,他们真的有很多人开始承担了父母的社会角色。他们本身是怎样的特点?而当他们当了父母,他们倾向于怎样的育儿方式? 文/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静心 第一代独生子女个性标签 标签1:个性和时尚 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正是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个步调。 开放的社会背景和家庭心理背景共同塑造了第一代独生子女——追求个性的一代人。首先是物质丰富,他们更多的是知道如何花钱,如何享受,而不是像父母那样知道如何省钱、如何朴素。其次,由于开放了,自由多了,所以社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思想潮流,各种价值观念,各种审美倾向都可以同时变得时尚和流行,子女包容多元价值观和审美观,又自由的追求时尚和个性。同时,他们的追求变化很快,心态不稳定。 标签2:善于展示和表达自我 第一代独生子女不仅有个性,而且还善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无论这个自我在别人看来是“小资情调”,还是“经典复古”,还是“土”或者“洋”。 他们赶着潮流、蜂拥建立自己的博客,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每天写很多,也可以很久写几个字,随性而为,无论内容如何。博客之外,他们还因着相似的爱好和需求建立好友圈,或者建立一个群。在开放的展示自我的同时,他们获得了从没有过的海量的信息和多领域的知识,大家共同成为专家,共同进步。 第一代独生子女的育儿个性 “独一代”带着这些鲜明的特点恋爱、结婚、生子,如今陆续成为了父母。而在老人们眼中,他们还没有长大,还不知道承担社会责任,他们怎样育儿呢?这真是令他们的父母和社会感到担忧。 既已为父母,天生的对孩子就会充满无条件的爱。这个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爱的方式不同,孩子的成长就会不同。 个性1:投资≠投入 第一代独生子女对于物质财富的意义非常的清楚,他们知道花钱,不怕花钱。在育儿方面,第一代独生子女很舍得顺应社会媒体引领的方向投资。从宝贝的奶粉选择、玩具购买,到亲子课、各种辅导班的报名,他们真的毫不吝啬。 案例:宾女士去年生了儿子,就辞去了工作。坐月子时她开始渐渐迷上了网络,网购了很多的玩具,也选择了几项亲子课程。宾女士忙起来了,要不断的搜索购物,还要安排宝宝上游泳课,还要安排上亲子互动课,以前每天和自己给宝宝按摩、说话的时间现在变少了。宾女士感到很辛苦,可是宝宝却也好像有些急躁情绪,而且容易生病。 解析:这就是“独一代”花了更多的时间在考虑如何投资,如何为孩子提供条件,却稍稍忽视了真的面对孩子的内心和心理成长特点来与孩子面对面的沟通。从心理学上看,每个孩子是通过父母对他们的反馈来慢慢长大的,孩子通过反馈知道妈妈是爱自己的,是赞扬自己的,或是不太满意的,或是鼓励自己继续的。宾女士自己感到辛苦,就会焦虑,这种情绪会传递给宝宝。而且即使有丰厚的物质条件,孩子如果缺少了父母面对自己的内心沟通,孩子感知到的父母的爱减少,就会不知所措,从内心上可能感到自己不被父母爱了,长时间如此,孩子的自信难以建立起来,而更多的可能是不安全感带来的焦虑和躁动。 个性2:抚养≠养育 由于第一代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中家庭里没有人与之为伴,财富为他所有所用,在成长经验中很少体会到和另一个孩子一起共处的经验。和兄弟姐妹的共处可以让人学习到很多有价值的社会规则,比如如何沟通、如何妥协、如何共享、如何承担责任。而这些规则更是在一个人成为父母之后需要拥有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缺少这些经验、他们的自我个性的特点会让他们暂时放弃责任而满足自我的需要。 案例:月月是一个半岁宝宝的妈妈,她半年前生下女儿,就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北京帮自己带孩子。她常感到自己和女儿就是妈妈的两个孩子,基本上妈妈负责所有的照顾小婴儿的工作,而自己还是要经常出去约会、跳舞,回到家还要在妈妈面前撒娇一会儿,然后再逗一逗孩子,烦了就到一边去干自己的事。月月感到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怎么也不如自己的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心里酸酸的,同时又觉得孩子是个负担,不知道该怎么办。 解析:第一代独生子女对很多新的东西感兴趣,但是缺少耐心,当他们不能妥协,不能承担的时候,就会不耐烦。父母的抚养方法是传统的,其实需要“独一代”引进现代的理念和方法,加上“隔代亲”在有些情况下会为疼爱孩子而失去了为孩子长远负责的原则,容易产生溺爱。同时,如果孩子是寄养在隔代老人处,孩子缺少了符合时代要求的刺激信息,缺少第一代独生子女作为父母的带有时代特点的参照系的反馈,这样不利于孩子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且,如果孩子和父母不能良好的肌肤接触和沟通,亲子关系会产生问题,不利于孩子长期的心理健康。 个性3:网络沟通与自省 网络是“独一代”最喜欢也是最受益的技术。它提供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提供了信息交流和建立圈子的条件。但是,各种育儿说法共同充斥在网络中,今天说的也许和明天说的不一样,前一段流行的和现在流行的说法也不一样。“独一代”父母们缺少的不是如何育儿的指点,而是如何针对自己的孩子选择合适的理念和方法。 案例:陈惠是IT工作者,每天都会泡在网上:写博客,还加入了好几个不同类别的圈子。自从年初生了宝贝后,陈惠每天的育儿博客会被上百个自己的好友阅读和讨论。陈惠感到每天大家都有不同的信息,了解最新育儿信息真是非常的方便。但同时,偶尔会感到困惑,很多说法不一样,但却不知道这些说法背后的依据是什么。好在陈惠从网络上找到专业人士进行咨询,真正了解了很多说法的理由,也找到了适合不同孩子的养育方式。 解析:网络沟通有时候会让人们上瘾,会被海量的信息潮迷惑,缺少自省和思考。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身体条件和个性特征,育儿是父母不能忽略的责任,父母需要认真地面对自己的责任、自己孩子的特点来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如何养育孩子。 大家说:(文/杨杨) Yoyo:我有个80后的同事,自己“臭美”,宝宝也被她打扮得回头率超高!就说头发吧,小辫子盘发蝴蝶结甚至包括大女孩的“日式包包头”每天在她女儿身上轮番演练,小衣服小裙子更是一大堆! 管管爸爸:我和管妈小时候都被各自的爸爸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以至于结了婚、生了孩子,却还是有点....。.呃,不太勤快。没想到:懒爸妈竟 然养出了勤快儿子!管管今年3岁,每天我和管妈下班一迈进家门,就看见小家伙跑到门口来迎接我们,主动接过我们脱下的外套,还替我们解鞋带....。.真 感动得我们哗啦哗啦的。 陈嘉艺:我们电视台做儿童节目征集观众家庭,80后的爸妈报名非常踊跃!而且他们来录节目时效果也很好,这些年轻爸爸妈妈勇于表现,比较注重推销自己,视野也比较国际化,我感觉他们将来一定能培养出很优秀的宝宝。
我家也有独二代
我家故事 独一代VS独二代 妈妈:袁仪 电视台 爸爸:董晓涛 电视台 宝宝:董雨涵 女孩 10个月 身为独生子女的男生女生做爸爸妈妈,不会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母那样,一开口总想说教,其实,他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还是个大孩子,大孩子和小小孩,相处当然特别融洽啦。 喏,该洗澡了,雨涵却还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电视里说话怪腔怪调的蜡笔小新逗得她咯咯直笑。姥姥上来叫:雨涵去洗澡!又拉又拽的,可雨涵就是不肯挪一挪小PP。这时候还得无敌妈妈出手!妈妈走过来,模仿蜡笔小新的声音说:“小朋友,你为什么还不洗澡,你的脸脸好脏啊,像只小花猫!”雨涵一看电视上的蜡笔小新怎么跑到自己家来了?还变成了妈妈叫她的名字?自然乐不可支,当然乖乖跟着“蜡笔小新”去洗澡了。 “独一代”培养出来的孩子也特别有个性。别看雨涵是个小姑娘,胆子大着呢!妈妈抱她到小区花园里玩,遇到小朋友和比较小的狗狗,雨涵还能“和颜悦色”,但是一旦有大型狗,像什么金毛啦,松狮啦,向她跑来,雨涵马上警惕起来,对大狗“噢噢”叫,又挥手又跺脚,直到把狗狗吓得调头跑回主人身边,雨涵才露出胜利的微笑。 独立但不孤独 妈妈:胡冉 银行 爸爸:吴曦 媒体 宝宝:吴圣仪 女孩 1岁半 因为自己小时候,常常被说成是“缺乏独立性的一代”,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圣仪爸妈在教育女儿时会特别用心,从小培养她的独立精神。圣仪从小就是独立性超强的小姑娘:刚添加辅食时,自己抱着小碗喝米粉,喝得一身一碗还乐呵呵的,用妈妈的话说:活像景阳岗前大口喝“三碗不过岗”酒的武松;学走路也几乎是圣仪独自完成的,走不稳,她会蹲下扶住墙,很少要爸爸妈妈扶。 因为害怕圣仪孤独,爸爸妈妈要常常带圣仪参加母婴论坛还有亲子QQ群上的网友们发起的聚会活动。有一次和三个小姐姐一起扮家家酒,每人都扮演一个动画片里的角色,什么钻石公主啦柠檬公主啦,等游戏结束了,妈妈悄悄问圣仪:哪个公主最漂亮?圣仪很轻但很自信地说:“我啊。” 爷爷奶奶这回也抓狂了 妈妈:杨瑛 金融业 爸爸:戚余峰 金融业 宝宝:戚家瑞 男孩 13个月 家瑞的爸爸妈妈上班都挺忙,他白天时间主要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不过爷爷奶奶是“科学爷爷”和“科学奶奶”,不会像有些老年人那样子限制宝宝的好奇心。最近家瑞跟着大人搬了一回家,家里一时还没来得及收整,大大小小的箱子堆得满地都是。这下家瑞可有得玩了!他一刻不闲,什么都要摸一摸抠一抠。爷爷奶奶一点也不阻止他,只是留神在一旁守护着。 搬家的那天很乱,一大早就由奶奶带他去了亲戚家,白天还玩得挺好,可是天刚蒙蒙黑,家瑞就指着大门“啊啊”叫,那意思是:我要回家了,快带我走吧!可是家里还没收拾好呢,奶奶先是不理睬他,家瑞就咧开小嘴哭起来了。好不容易收拾完,奶奶终于可以带家瑞回自己家了。可是问题又来了!家瑞还不熟悉这个新家呀,到了第二天下午4点多,家瑞又“啊啊”地指着大门要“回家”,这下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妈妈都傻眼了:宝宝这回你想“回”哪去啊?大人们都真怕家瑞像头一天那样哭个不停。可是家瑞叫了一会儿,就停下来看着大家,见大人们还是没有带他“回家”的意思,就自己想了想,又环顾四周,看到他天天爬的沙发、他的玩具,都堆在现在这个房间里,他好像有点明白——现在,这里才是家瑞家!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40 , Processed in 0.06034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