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到中小学校园中的“小胖墩儿”越来越多,校园餐桌上能把所有食物都以一一吃完的学生却越来越少;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提供给孩子的零食和保健品越来越多,中国孩子的体质却越来越差——在日前召开的第六届“为了孩子”国际论坛上,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青少系教师方慧列举出的一系列上海和全国青少年的体质调查报告,吸引了众多专家们的关注和讨论。方慧告诉记者,“食育”,即“饮食行为的教育”,应该与我们所熟悉的德、智、体、美、劳一样,提到目前儿童青少年的教育领域中来。“学校和社会当然是食育的重要方面,但家长们承担的责任更重。我们发现,如果父母本身就经常不吃早餐、不注意饮食结构、不爱运动,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样也会出现到孩子身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食育,是中国的家长和孩子都应该补上的一堂课。” 15年间,中国男孩肥胖率翻12番 方慧介绍说,2006年底,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最近20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质一直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85年到2000年,仅以中国大城市的学龄男生为例,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就从1.4%迅速攀升到了17.1%,15年间翻了12倍以上。女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也从1.5%攀升到了将近10%,翻了6倍以上。 上海孩子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上海市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公告数据也显示:2005年,上海7-22岁学生的总体肥胖率为11.5%,比2000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其中,16-18岁学生的肥胖率最高,占14.8%,肥胖率全面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反映学生耐力素质的往返跑、800米跑、1000米跑的成绩,也较往年显著下降。健康专家们分析认为,导致青少年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和不良的饮食习惯。 方慧告诉记者,青少年食育教育的缺乏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当饮食习惯,直接导致了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这些原本意义上的中老年期疾病,而今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儿童青少年群体当中。据统计,在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中,“未老先衰”的现象日趋明显,血脂异常率为2.2%,而高血压的患病率更是高达7%。许多“头脑高度发达”的孩子,却“手无缚鸡之力”。 家长要为孩子“错食”负主要责任 对孩子杂乱无章的食谱,中国家长们要负起主要责任。方慧告诉记者,肥胖、体质差、发育早熟或晚熟,其实都是生活方式疾病,跟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学习习惯密切相关,而这些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家长的悉心指导和潜移默化。“孩子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如果家长自己都没有饮食营养的概念,认为吃饱了就行,或者营养越多越好,那孩子就很难学会吃什么和怎么吃。还有些家长,把去吃洋快餐当作一种奖赏,孩子成绩提高了,好,请你去吃洋快餐!久而久之,那些不好的快餐食品,反而成为孩子最想吃的东西了。一旦脱离了家长的管制,孩子肯定先去吃个够,身体又怎么可能健康呢?” 偏食也是中国孩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此家长也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方慧表示,0-3岁是一个人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孩子偏食、而家长没能及时纠正的话,那么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纠正偏食的难度就越来越高。作为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长线投资”,“食育”应该从婴幼儿时期抓起。 此外,大众媒介对孩子的饮食误区的形成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商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拿出铺天盖地的广告、促销手段和宣传攻势,但孩子没有足够的抵抗力和辨别力,家长也没有及时“把关”,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使得孩子对一些不健康食品反而充满期待。
“食育”已在美、日大行其道 在全世界范围内,“食育”都是一个日益引起关注的话题。作为洋快餐消费量最高的国家,美国的小胖墩儿比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1999年,美国专门成立了委员由总统任命的“学校营养公民委员会”,对学校“营养午餐”的各类必备食品作出细致的规定。但由于美国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种种原因,迄今为止,小胖墩儿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方慧介绍说,邻邦日本的成功经验更值得我们借鉴。2004年,日本专门制定和通过了《食育基本法》,为了让小学生们更喜欢吃蔬菜,还将每年的6月定为“食育月”,并推出“微笑餐桌”,学校分担家长的重担,成为推动食育的关键场所。此外,为了让孩子吃得更健康愉快,日本饮食生活服务中心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应尽可能多和孩子一起吃饭,分享当天发生的事情,使用餐成为愉快的家庭时光;第二,拉近“吃”和“做”的距离,母子一起买菜,让孩子多观察、问问题,了解不同食物的种类、产地、价格等,做饭时也要让他们来帮忙;第三,维持一日三餐的规律,比如早餐一定要吃好,而晚餐一定在8点之前吃完,菜色选择容易消化的蔬菜、鱼、豆腐等,以免影响孩子睡眠。 中国家长可选择“体验式食育” 韩剧《大长今》淋漓尽致地再现了韩国料理的制作过程,引起了全东南亚对韩国菜的兴趣。方慧认为,中国家长要对孩子进行食育,不妨也借鉴一下《大长今》的做法,即让孩子跟自己一起走进菜场和厨房,接触最本真的食品。因为孩子从始至终参与,他们就会对饭菜产生兴趣。“很多孩子会认为饭菜是父母的工资买的,而父母赚钱是很容易的,所以不喜欢吃的东西,吃不了的东西,就很自然地丢到一边去。但如果是他们亲手制作的食物,不管好吃不好吃,他们都不会轻易丢弃。” 很多上海家长利用寒暑假,把孩子送到农村“锻炼”,方慧认为这也是对孩子进行食育的大好机会。“食育不仅仅是教给孩子吃什么和怎么吃,还要教会他们正确地对待粮食,对待他人的劳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孩子是从来没有见过农作物的,可以说是‘五谷不分’。家长让他们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们也很难会有什么感觉。只有亲眼目睹了农民们的劳作过程,他们才会相信真有‘汗滴禾下土’这么回事,从而会真正地爱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这样孩子长大之后,才会懂得感恩,有人文关怀的精神。”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38 , Processed in 0.05719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