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被膨大”的瓜果能放心吃吗-学龄前-营养饮食

2015-4-9 22:18|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4| 评论: 0

摘要:   最近发生在江苏省的西瓜“爆炸”事件,让一直隐匿在西瓜种植背后的膨大剂进入人们的视野。其实,除了西瓜之外,膨大剂已在葡萄、猕猴桃、草莓、圣女果、香瓜等多种水果种植中被广泛使用。西瓜“爆炸”引来消费者 ...

  最近发生在江苏省的西瓜“爆炸”事件,让一直隐匿在西瓜种植背后的膨大剂进入人们的视野。其实,除了西瓜之外,膨大剂已在葡萄、猕猴桃、草莓、圣女果、香瓜等多种水果种植中被广泛使用。西瓜“爆炸”引来消费者的强烈关注,尽管有专家指出膨大剂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其对人体无害,但更多的消费者还是不放心,不少人质疑膨大剂是否存在滥用风险?化学催熟的瓜果真的对人体无害?

  膨大剂到底为何物?

  20世纪20~30年代,国外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存在微量的天然植物激素如乙烯和赤霉酸等,具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到40年代,开始人工合成类似物的研究,陆续开发出4-D、抑芽丹等,逐渐推广使用。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已在世界部分国家应用于农林业生产。中国从生产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起步较晚。有专家认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这不仅能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农产品品质,而且能增进农作物的抗逆性,使农业生产省工、节本和高效。大家今天所说的“膨大剂”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中的一类。它具有加速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增大、分化和蛋白质合成,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增大的作用。常用的有氯吡脲、赤霉酸。在我国,氯吡脲主要用在西瓜等园艺作物上,赤霉酸主要用在柑橘等果类作物上。

  膨大剂可能危害神经系统

  促使儿童性早熟

  有学者认为,如果让孩子服用激素促进长高,我们会说这是拔苗助长,难道给农作物使用膨大剂促进增产,就不是拔苗助长?人为地用膨大剂把植物正常的生长给打乱,让它长得很高很壮,是不健康的。人体的健康跟吃的食品应该是和谐的,吃的植物健康人才能健康。但是,如果食物本身都有各种各样病体,那么这些病体进到人体的环境中,可能人体消化不了就残留在体内,以后会对健康有影响。不少医学专家认为,儿童性早熟原因之一是动、植物中残留的激素,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大部分都是激素催成的,短期内影响不大,但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使成人内分泌紊乱,影响人体代谢的平衡,对儿童的危害更大,会促使儿童性早熟。还可能造成儿童脑炎,发育不良,痴呆等。动物实验存在潜在的影响生殖功能和生长发育作用。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的西安早就发现过三四岁小孩因吃早熟“激素瓜果”而男孩长胡子、女孩乳房鼓的性早熟症状。在食物链中,瓜果等含有的过量激素在人体内聚积,还可以通过怀孕妇女传给胎儿。此外研究已发现乙烯剂对人的脑和肾有一定损害,赤霉酸会引起发育紊乱。另外一份报告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生物系植物学教授因萨尔警告说,果菜中含有的过量激素,聚集在人体内对健康非常有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造成过敏性疾病,甚至引发癌症。

  膨大剂目前在我国尚无使用和残留限量标准

  市场上销售的瓜果蔬菜有相当一部分可测到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杭州采自3个农贸市场的30份豆芽菜,结果发现:测定的30份样品中有2份绿豆芽和5份黄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钠含量超过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卫生标准1mg/kg,达到5mg/kg~30mg/kg。沈阳市采集了2个超市和3个农贸市场出售的各类水果样品50份,乙烯利检出46份,总的检出率为92%。国产水果42份,检出38份,检出率为90%。由于瓜农、果农、菜农为了高额利润,存在滥用植物激素,随意提高浓度,随意更改施用时间等等,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对这些激素已制订严格的农药残余标准。以氯吡脲为例,日本规定,氯吡脲在香瓜和葡萄中的残留限量值为0.1PPM;韩国规定,瓜类中氯吡脲的残留限量值为0.05PPM。在美国,这些植物激素被列为农药类,要经过严格的毒理与健康试验才能上市,审批权也不是在农业部门而是环保部门。查阅我国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规定发现,目前还没有包括使用限量、残留限量的国家标准,相关产品说明多借鉴国外标准。而历次农业部关于农产品的抽检结果,也没有生长调节剂的项目和内容。

  不能轻言膨大剂对人体无害

  叠加效应可能增强毒性。有关专家“膨大剂对人体无害”的表态引来了多方质疑。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许多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立马毒死人的可能性很小,一般都是十年二十年之后发病。一方面,从历史看,1985年日本才开始生产膨大剂,上世纪九十年代方引入我国,最近几年才出现被滥用现象。在如此短的实践期间,即便膨大剂有副作用,只要其危害不强烈且明显,恐怕也很难被发现,因而,现在断言“安全无害”为时尚早。另一方面,目前公众面临的是一种“无限叠加”效应,这更使得安全与否充满了变数。从技术上讲,所谓安全标准,一般是考量某一种农作物使用后的残留对人体是否有害。但现实是,膨大剂早已被广泛滥用,不仅是西瓜,黄瓜、番茄、草莓、葡萄、圣女果、猕猴桃……瓜果蔬菜几无幸免。一种食品的残留危害也许可忽略不计,但当所有入口的食品都有问题时,谁又能保证在经历这种“无限叠加”之后,不会出现安全上的“质变”呢?

  国情不利于膨大剂使用的监管。我国目前现实中很多种植户不按规定使用膨大剂,而是随意超量,从而放大了该领域的安全隐患。这一问题看似出在那些违规的种植户身上,实际上则是由于政府监管不力造成的。而有关部门之所以“监管不力”,很大程度上并非不作为,而是因为面对海量、分散的种植户无力进行日常监管。倘若从这个角度推断,当初毫无保留地允许使用膨大剂,很有可能是一个并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武断决策。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膨大剂是由美国首先研发,日本后来才生产,但到目前,这两个国家却执行着截然不同的政策:美国通行,日本严禁。美国之所以允许使用,很大一个原因是该国多为大农场,蔬菜瓜果规模种植,有关部门监管方便,能够保证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来使用;而日本在放行几年之后又严令禁止,则主要是因为该国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国内多为小农场主,分散经营,允许使用之后,政府很难监管其做到不被滥用。我国国情显然和日本相近,但却选择了美国政策,问题自然难以避免。

  膨大剂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潜在危害

  对于膨大剂的安全性,有学者还指出,根据动物实验数据,小白鼠口服急性中毒剂量为每千克体重4918毫克。如果长期接触可能会引起体内蛋白质紊乱。不过,在通常条件下,膨大剂降解较快,在喷施到植物上24小时后就有60%发生降解。即使进入动物体内后,膨大剂也不会“赖着不走”,实验小白鼠吃下去的膨大剂,在7天后只有2%存在于体内。从目前的实验结果看,膨大剂是基本安全的。此外,低剂量膨大剂对肝、肾功能的长期影响仍在进一步研究中。另有专家认为,膨大剂这样的一些化学制剂如果使用不当的话,在花果中对植物残留的,对人体还有一些潜在的影响。因为肝脏是人体主要解毒器官,药物的一些毒物过量会对肝功能产生影响,引起毒物性的肝功能损害。长期食用使用膨大剂的果实,有可能对人体的肾脏造成潜在危害,尤其是对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更不宜食用。

  如何识别“被催熟”水果

  专家提醒大家尽量选择自然长大的时令瓜果食用。至于“膨大西瓜”可按照“看、尝、存”三步法来判定。

  一看:施用了膨大果剂的西瓜最大特点就是个儿大,在西瓜非成熟旺季,一般西瓜也就是4公斤左右,但打了膨大剂的西瓜甚至能达到十几公斤。自然成熟的西瓜,西瓜子黑且饱满,而施药西瓜,时间短,积温达不到,瓜瓤红了,可瓜籽却仍然瘪瘪的发白。

  二尝:购买水果时最好是先尝后买。正常成熟的瓜甜度达到8度以上,口感很好,打了膨大剂的西瓜味道很淡,不怎么甜,咬起来不沙不爽脆,没有西瓜的清香味。

  三存:正常西瓜一般可保存一周以上,而打了膨大剂的西瓜,保存上两三天就开始腐烂变质。这是因为激素仍会发挥催熟作用,使西瓜不耐贮藏。

  市场上的葡萄如果个头又大又圆,但口感差,一般也是加入了“催红剂”和“膨大剂”。催红剂学名叫“乙烯利”,可以让葡萄提早成熟,膨大剂可以让葡萄长得更大,在葡萄膨大剂中,氯吡脲的使用率最高。市场上的葡萄用没用这些激素只能通过肉眼去识别,如果葡萄颜色都是紫色的,没有青色,品尝口感差,就应该是“催红剂”惹的祸。葡萄园里如果葡萄杆很粗,很可能也是用了“膨大剂”。专家提醒,提前上市的水果,颜色好看又大,很可能是使用过激素的。□副主任药师 常怡勇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32 , Processed in 0.05531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