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刚过,暑假逐渐临近,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没时间照看放假在家的孩子,一般都“放任自流”。因为孩子本身安全意识薄弱,好奇心强,又加上无人看管,各种惨剧发生的可能性就变得更高。交通事故、溺水、跌落、中毒和烧烫伤屡见不鲜,每一个孩子的伤亡,都会将一个家庭击垮。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而夏季是儿童伤害案发生的高峰期,各类儿童事故中,家中伤害案又占了一半。 交通事故 交通安全须从小抓起 案例 5月25日中午,江北刘先生带着孩子出门,在榭嘉路江北大道口准备过马路的时候遇上了红灯,看着周边人很多,因为担心孩子被撞到,刘先生不自觉地拉住了孩子的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绿灯就要亮起,小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挣脱刘先生的手,直接跑了出去,瞬间被一辆机动车撞倒在地,还好车速当时不快,司机反应也及时,孩子的伤势不重。 “我事后问过孩子怎么突然就跑出去,他说是想去看马路对面一个小朋友手中的玩具……小孩子几乎没有危机意识,更不用说是避险意识,这次运气好没出什么事,不过家里人都吓了一跳,所以以后再带孩子出门,我一定要看紧。”刘先生说。 警方提醒 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是儿童事故发生的“致命点”,而家长监管不到位则是事故发生的“推手”。今年1月以来,我市共发生13周岁以下儿童上报道路交通事故30起,受伤25人,死亡5人,事因基本上都是家长对小孩照顾不到位,孩子在马路上玩耍、随意闯红灯等。为了孩子的出行安全,作为家长以下几点应当注意: 1.培养儿童安全防护意识 对于低龄儿童,家长要利用各种机会让他认识和了解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及交通安全常识,让他们从小树立起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特别要告诫孩子不在街道上、马路上追逐打闹,也不要在停车场内玩耍、捉迷藏,以免车辆突然启动造成伤害。 2.提醒孩子注意骑车安全 如今,很多孩子上学放学都是骑自行车、电动车,每每能发现:两人“并行”骑车、一个驾驶一个后座“站”车、骑车嬉笑打闹、扒车、追车等等。家长们应当提醒他们安全出行,尽量不骑车带人,马路上不追逐打闹,因为这些行为极易使人分心,不能兼顾马路交通状况,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乘车习惯 对于孩子,无论是坐公共汽车还是其它车辆,家长都应该要求其坐稳,不可在车厢内跑来跑去,如果要上下车,必须等车停稳;如果是乘坐小型车辆的儿童,家长一定要帮助系好安全带,或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千万不要让孩子坐前排,也不要成年人抱着孩子坐车,否则遇上突发事故,成年人身体控制不住前倾时会挤压到孩子,造成孩子受伤。 溺水 孩子游泳家长须作陪 案例 5月12日上午,星期天,余姚一陈姓打工男子跟往常一样,吃完早饭就匆匆赶去上班,临走前不忘教育儿子要先做完作业再出去玩。但当天下午,陈某突然接到通知,说自己的儿子在水库游泳时溺水死亡…… 原来当天中午,因为天气热,小陈就约了2个小伙伴一起去附近水库游泳,谁知道三人下水才没多久,小陈突然就沉了下去,另外2名孩子慌乱不知所措,加上周边荒无人烟无法及时救援,等最后医护人员赶到,小陈已经停止了呼吸。 警方提醒 去年,宁波1~14岁儿童溺水死亡事故中,宁波本地籍儿童30例,流动儿童86例。流动儿童溺水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大人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去水库、溪流等水深、人少的地方游泳,这才致使惨剧不断发生。警方提醒,儿童溺水事故,根源在于其无知、无畏和缺乏管护,为了有效杜绝悲剧发生,家长应做好预防和救护两项工作。 预防:提升孩子的避险意识,告诉他们不要在没有大人看管的情况下单独游泳;在游泳池、水池、沟渠或其他开放性水域边时,家长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如果下水,最好给孩子们配带救生设备;游泳前,要带孩子查看水边的安全指示和标识,了解哪些区域因为水深、水草多等情况不宜深入;下水前,要记得检查水的温度,因为水温过低极易导致抽筋;最后,适当地做下热身运动,等四肢活动开后,再下水玩耍。 救护:家长如果发现儿童溺水,尽快将孩子送上岸,立即拨打120电话,同时应采取一些紧急手段: 1.父母首先不要慌张,要以最快的速度清除宝贝口鼻中的泥沙杂草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将宝贝的舌头拉出,以免堵塞呼吸道。 2.尽快让溺水的宝贝肺内吸入的水自然流出。可将宝贝背向上,双手托住宝贝腹部,高举过头,宝贝口鼻应露出水面背向上,头脚下垂,让呼吸道的水自然流出。 3.在救护人员到来之前将溺水宝贝平放在平地上,解开其衣物;如无呼吸或脉搏也摸不到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 跌落 阳台成儿童伤害“重灾区” 案例 4月29日上午8时多,家住海曙区柳汀新村的曹女士带着3岁的孩子从菜场出来,路上遇见一朋友多聊了一会,不知不觉就忘了孩子。初时小孩子还在妈妈身边,没过一会儿看到路边堆积了一堆杂物,2米多高,上面零零碎碎的全是小东西,好奇的他就跑过去。 为了拿到“顶层”的东西,小家伙踩着箱子间的间隙一点点往上爬,突然堆积的杂物散落开来,孩子直接掉在地上,磕到脑袋大哭起来。曹女士这才意识到孩子出事了,赶紧带他到附近的妇儿医院检查,还好只是磕破了点头皮,身上几处皮肤被划伤。 警方提醒 随着暑假临近,小孩子的“个人时间”将会大大增加,而父母却因为工作关系不能随时照顾。警方建议,为了防止家中儿童跌落、摔伤以及更严重的坠楼事故,家长们可以在飘窗或阳台加装防护栏或隐形安全网。特别是间距小的隐形防盗网,这既不影响美观和视野,又更安全。 其次,落地窗户下方和阳台的竖向护栏别轻易拆除,护栏设计要减少横向栏杆,以免误导儿童攀爬。客厅等家中“空地”要及时清空,不堆放杂物,而类似阳台等接触室外空间的地方,千万不能摆放椅子,以免儿童攀爬。 同时,平常有空的时候,家长要多花时间陪孩子,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了解阳台、窗台以及其它危险地方不可轻易过去。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提高孩子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当然,实在没时间的家长们可以试着邀请退休老人来家里常住,一方面献孝心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另一方面也好让孩子有人看管照顾,从而杜绝危险发生。 最后,警方建议,大人再忙也不能让“小鬼当家”!将孩子独自锁在家中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对于“无知”的孩子来说,好奇的他们趁着父母不在,拨弄、攀爬、砸、摔器具,甚至是爬出窗外等情况,任何一样发生,“家”反而变成了危险地带。所以,对于孩子,家长一定要做好监护和引导工作,这样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 烧伤 家中物品摆放要讲究 案例 5月17日下午,家住江东区华严菜场附近的张女士正在忙着收拾房间,留下4岁的孩子小王一个人在客厅玩耍。突然,张女士听到“啪”的一下东西坠地声,紧接着就传来小王的哭声。循声跑到厨房一看,张女士发现之前正在烧水的不锈钢水壶掉在了地上,满地都是滚烫的热水,而小王则捂着手大哭。 事后经过询问得知,原来玩耍的小王发现水壶上的标签纸很漂亮,就想把它撕下来,但因为个子不够,只能垫脚一点一点地把水壶拉出来,一不小心,水壶翻了,高温的不锈钢水壶壁擦到小王的手掌,把他烫伤了。“幸好翻倒出来的水没溅身上,否则烫伤面积要更大。”张女士心有余悸地说。 警方提醒 好奇、爱动是儿童的天性,但是加上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不足、不能有效辨别危险这两个特性,孩子玩耍时不小心接触了火、电等危险性极大、易导致烧烫伤的东西,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学会如何进行烧烫伤紧急处理,是家长们必备的课程之一。 如果孩子是穿着贴身的衣裤和袜子被热水泼洒到时,伤情严重,千万别随意脱下衣物,否则会加大创伤面积。最好是先泡到浴缸里降温后再小心地脱掉衣物,用干净的自来水冲洗伤口,然后立即送往医院。 如果伤势较轻,家长们可根据以下处理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救治: 1.热液烫伤:充分冲水、泡湿伤口后小心除去衣物,可用剪刀帮忙剪开衣物,并保留有沾黏的部分。有水泡时千万不要弄破,继续浸泡于冷水中,直至伤情稳定下来,然后用干净的床单、布单或纱布覆盖,以免伤口感染。 2.火焰烧伤:孩子身上着火,一般是因为在家中玩打火机、蜡烛、酒精灯等物件导致,家长发现后可用棉被或大布单将其包住,等火熄灭后,先问清孩子哪里痛,查出伤势位置方后再根据热液烫伤方法处理。 警方提醒,预防儿童受到烧烫伤的意外伤害主要靠家长在平时加强监管和教育。比如打火机、电热器、充电手机等不要放在儿童拿得到的地方,电源开关尤其是插座也不要让儿童触摸,家电的电源线更不要乱接乱拉等。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20 , Processed in 0.05950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