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科主任王素梅提醒家长,孩子如有频繁地挤眉、眨眼、吸鼻等“扮鬼脸”的动作时,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只是一时的调皮,这非常有可能是一种多发性抽动症。 《健康专列》:多发性抽动症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王素梅:多发性抽动症又叫做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精神疾病,多在2至15岁学龄期发病,男孩较女孩多,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多个部位不自主的抽动,即频繁地挤眉、眨眼、吸鼻、噘嘴、伸舌、点头等,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可以出现耸肩、甩手、鼓肚、踢腿等四肢的抽动;其二,发声抽动,患儿可发出“吭吭、啊、哼”之类一些无意义的声音等。此外,患儿还常伴有急躁易怒,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不断重复某个动作或某句话,甚至是广告词,严重者还可出现暴躁或孤立,学习困难,影响课堂秩序,不能上学。 多发性抽动症一直被视为一种罕见病,近年来,该病却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但由于大多数家长对其认识不足,故起病初期容易被家长忽略,误以为是孩子习惯问题,常常提醒、警告甚至责骂孩子,或以为是结膜炎、咽炎而去眼科、五官科就诊,还有人认为抽动症长大以后会自然痊愈,因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延误治疗良机,导致青春期后仍抽动不止。应该提醒的是,虽然多发性抽动症不是危重疾病,也没有明显的脏器损害,但发病后不能很快控制,对患儿的学习、社交、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发现孩子有频繁眨眼、吭吭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确诊为多发性抽动症后应及时治疗,给孩子信心。 《健康专列》:多发性抽动症就是多动症吗? 王素梅: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疾病。多动症又叫做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多动症比抽动症的发病率高,所以人们对多动症更为熟悉一些。多动症的孩子常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动作过多,易冲动,但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学习困难是因为动作过多和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的。多动症患儿没有肌肉抽动或发声等症状,是两者鉴别的关键,但部分抽动症患儿有时可同时伴有多动症,相应的治疗起来更为复杂和困难。 《健康专列》:多发性抽动症该怎样治疗? 王素梅:可以说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病,短期内较难治愈。治疗除了针对抽动症状之外,还需要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咨询辅导,取得合作,增强他们对治疗的信心,才不至于使治疗半途而废。心理调适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是目前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如果刚刚发现孩子有这些症状,首先,不要过于关注,过分关注往往会增加孩子心理负担,加重病情;其次,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鼓励和引导患儿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转移和分散孩子在这上面的注意力。心理治疗的目的不是直接消除抽动症状,而是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支持后使患儿减少焦虑、抑郁的情绪,适应现实环境,增强患儿的自信心,这些都非常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药物治疗。治疗多发性抽动症常用的西药有氟哌啶醇、泰必利、可乐定等,不仅需要较长时间维持治疗,而且存在一定副作用,如嗜睡、头晕、乏力、心动过速、排尿困难等。通常医生会从小剂量开始用起,逐渐缓慢加量,有时会配合用药减轻副作用,所以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一定要听医生的指导,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直至停药。而中医中药在多发性抽动症的治疗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治法丰富、副作用小、疗效确实的优势。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多发性抽动症主要病位在肝、脾,是由于肝风内动,脾虚痰聚,脾虚肝亢所导致的一系列类似“风”的抽动症状。我们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症状和体质辩证,全身调理,平衡阴阳,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感觉统合训练。多发性抽动症的孩子一般会伴有感觉统合功能的失调,表现出动作慢,写作业拖拉,写字顺序颠倒等等。这样的孩子可以通过感觉统合训练锻炼前庭感觉、本体感觉等各方面能力,提高做事效率和学习成绩。 《健康专列》:多发性抽动症的患儿应该注意些什么? 王素梅:首先,家长和患儿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平和、乐观的态度,不能急于求成,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的举止与动作,更不要训斥孩子,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服药期间忌食含碳酸、咖啡因的饮料和食品;忌食含有孜然、胡椒类烧烤食物;少食油腻油炸食品和过甜食品。家长应该配合医生的治疗,不能由于病情暂时好转或加重而随意停药,也不能因为服中药而擅自停服西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逐渐减量直至停药。(李长泽)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15 , Processed in 0.06959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