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抽动症患儿的治疗上,家长往往存在两极分化的倾向,不是过于焦虑、视之为大病,就是极度不理解,以为孩子只是淘气。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抽动症的治疗和康复。 首先,现在在抽动症的治疗上,医学界的看法其实和很多家长的希望是一致的,就是不首选药物治疗,而先采取一些非药物治疗。例如心理治疗、饮食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等等。 ■心理治疗:很多抽动症的孩子,其家庭环境、父母的养育方式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家长对孩子过度干涉、总是给予否定,这当然会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这种情况在敏感时期(入青春发育期)会尤其明显。而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也更容易发生抽动症,有抽动症的孩子症状也容易加重。因此,孩子需要心理治疗,家长也需要配合。 ■行为干预:一般在治疗中,这部分和心理治疗并不会割裂开来,所以统称心理行为治疗。比如反向习惯训练就是这样一种训练方式,通过教孩子应用一种与抽动相反或不一致的行为来对抗反应,通过对抗反应来阻止抽动。 ■饮食干预:很多抽动症孩子都有一些不良饮食习惯,例如喜欢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殊不知这些饮料中含有咖啡因等让人兴奋的成分,可能加重病症。另外,偏爱食品添加剂种类较多的食物也是一点,虽然说这些食品添加剂都在安全添加范围内,但现在有一种学说认为,抽动症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症状,也许是对添加剂成分的一种过敏反应,只不过别人是出疹子、流鼻涕,他们却是抽动而已。所以应该在饮食上加以调整。 ■生活方式:抽动症孩子应该避免过度疲劳、过度兴奋,规律作息,一些孩子过度游戏,声光刺激强烈、游戏本身又紧张兴奋,最容易诱发抽动发作。 不过在治疗上,医生却要对孩子进行分型处理。 比如有的家长对抽动症极为紧张,一旦确诊就带孩子走访各家医院,立刻要求接受治疗。但事实上,有些孩子的抽动症症状并不严重,症状单一,发作也不频繁,医生评估后认为这样的抽动症过段时间是可以缓解的,就会让孩子回去休息休息、观察一下。在这种时候,如果家长如临大敌、过度关注,对孩子无疑是一种不良刺激,反而让孩子更加紧张自己的抽动问题。而大家已经知道了,抽动症和孩子本身的情绪、压力状态关系很密切,这样当然也不利于孩子的康复。 还有的家长则只希望接受心理行为干预,坚决拒绝用药治疗。不过,有些抽动症孩子病情确实严重,往往同时存在肌肉抽动和声带抽动,同时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还有的孩子已经出现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学习成绩、社交活动都收到影响。此时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及时用药,才能尽快控制病情,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而在这方面,心理行为干预的见效速度肯定不及药物。 还有的家长并不太把抽动症当做疾病,而认为孩子是对自己的挑战,是孩子的调皮、反抗行为,甚至对孩子“反复要求还做鬼脸”这样的行为大为光火。希望这部分家长能够明白,抽动症所带来的肌肉抽动,是一种不自主运动。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眼皮跳”,这种肌肉抽动是无法单靠个人主观意志控制住的,而过度责骂甚至惩罚只会让孩子更害怕紧张,加重他们的抽动症状。所以请理解孩子只是“生病了”的事实,让孩子接受规范的治疗。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12 , Processed in 0.05342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