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宝宝的健康是爸爸妈妈的心头大事。 宝宝一生病,打针吃药自然少不了。 中医在儿科保健方面有着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讲究防病重于治病,通过调理改善体质,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吸收传统医学带来的智慧,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宝宝的健康! 说说冬病夏治 文/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 阮艳艳 专业指导/上海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 薛征 什么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季阳盛之时治疗冬病的一种方法。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里、阴病症,长期反复发作导致肺、脾、肾三脏亏虚,阳气不足,具体多为肾、肺、脾胃、鼻、肢体经络等系统的病症,如咳嗽、哮喘、喘症、慢性泄泻、怕冷、体虚易感等。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取顺应自然,借用自然之“温”、“热”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之正气,并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注射、艾灸或内服药物等方法来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 对于小儿,主要采用的穴位药物敷贴,小儿皮肤嫩薄,毛细血管丰富,穴位敷贴时药物更容易吸收,疗效较成人更迅速,而相比打针、吃药,穴位敷贴无痛苦,小儿容易接受。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上说“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冬病夏治就是以此为理论依据的。 冬季是一年中阳气最弱的季节,自然界天寒地冻,人体也出现阳虚阴盛的生理状态。因此,在冬季易发或加重的疾病,常常提示其病理状态以寒为主,多为阳虚。这类疾病治法当以温阳祛寒为主。 一年之中夏季酷热之时,阳气最为充沛。此时祛寒,寒邪易去;根据中医顺应自然的原则,夏季阳气比较旺,借阳气生长之机扶助阳气,则阳气易旺。所以治疗在盛夏施实最为有效。此外,夏季治疗还可以为秋冬储备阳气,到了冬季阳气充足,可提高抗病能力。三伏贴是目前最常见的冬病夏治疗法之一。 宝宝的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在儿科主要用于防治肺系疾病。小儿为“纯阳之体”,其特点是卫阳不足,因而易体虚患感冒、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自汗、盗汗等肺系疾病,且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冬病夏治”通过中药穴位贴敷有助于小儿强健卫阳,可提高抵御病邪的能力。因此“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防治小儿肺系疾病的有效方法。 此外一些中焦脾胃虚寒等消化系统疾病,如小儿疳积、厌食、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泻、遗尿等,也都可以通过“冬病夏治”,用中药穴位贴敷来治疗和预防。 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在时间上,冬病夏治多选择在“三伏天”进行,即指从“小暑”到“立秋”这一时段。这一时期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期,冬病夏治正是利用这个时间进行治疗。 为了顺应天时,“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一般确定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一般认为“三伏”的第一天是最佳时机,施治效果最好。但我国地域辽阔,同一季节各地气候相差较大,入伏第一天并非都是天气最热、阳气最充盛的一天,冬病夏治也并非只有在入伏的第一天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不要拘泥在“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治疗,提前或推后几天对疗效影响不大。错过了第一天,初伏内无论哪天贴敷,只要天气晴朗、气温炎热效果都好。只要在接下来的中伏、末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最好是连续贴“三伏”。 冬病夏治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整个夏季施治都行,一般讲从“夏至”到“秋分”期间都可以施治,并不是只限于三伏天的那30天或40天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中医学理论在传承传统上的创新和改革,穴位贴敷疗法的治疗时间也有所延长。有数据显示,三伏天和非三伏天做穴位贴敷对预防“冬病”发作都有效果,只不过三伏天的效果更好些。 冬病夏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1.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时禁用;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禁用。 2.一般贴敷0.5~2小时,期间要密切观察宝宝反应,若敷贴部位发热、有灼痛感、痒感明显,应适当缩短敷贴时间。 3.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海鲜,少食辛辣刺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粘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鱼、黄鳝、螃蟹、虾等。 4.敷贴之后,如果穴位上的皮肤起泡,应注意保护好创面。避免抓破引起感染。可涂抹碘伏以消毒创面,若自觉搔痒,可涂抹适量炉甘石洗剂以缓解症状。 5.贴敷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的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以利于药物吸收。否则,体内阴寒发不出去,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由新时代出版社授权摘自《为了孩子》杂志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12 , Processed in 0.06538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