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玩卡通图片、宠物小精灵对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 最晚从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开始,宠物小精灵就会以其匪夷所思的魔力彻底地征服孩子们,他们会无休止地沉迷于在课间活动室和其他小朋友交换和交易游戏卡,他们会把几乎所有的零花钱都花在这上面。卡片上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精灵”是从卡通片中延伸来的,在游戏开发商的精心设计之下,它们的形象大都讨人喜爱,但是在卡通片里它们又随时会变成危险的怪兽,相互攻击。只要聚在一起,孩子们就会没完没了地讨论剧情,说得头头是道。谁要是没有及时看电视搞明白前因后果,那不用多久就会受到排斥;相反,谁要是拥有一个掌上游戏机 ,他就会像个小明星一样到处会受到欢迎。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表现出的狂热感到忧虑。但是科隆市场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此项研究结果称,只要家长事先给孩子规定好玩卡片的时间限度,那么它就不会给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坏处,而且孩子还能从这些卡片游戏中学到利于成长的东西。 其实卡片游戏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这个世界遵循自己的逻辑法则运行。“这是一个把成年人排除在外、复杂多变的虚拟世界,孩子在其中可以训练他们的社会能力,包括斗争、主宰和失败、包括交易与合作,当然同时也会涉及到生活中怪异或荒唐的事情。通过卡片游戏,孩子们建立起了一个与现实相对立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自己教育自己,并与父母给予的教育构成了一种竞争,这就使得家长感到束手无策和焦虑。”以上是在线服务“心理诊所”中的说法。 卡片游戏其实相当于绒毛玩具和虚拟形象的结合:这些宠物小精灵们都具有双重性格,谈不上单纯的好人或坏人——它们同时既是好人也是坏人。比如,尼多兰 本来是个滑稽可爱的角色,但游戏中它也可以变成类似战斗坦克的东西来攻击其他小精灵。这些小精灵总是在可爱形象和危险怪兽之间变来变去,孩子们从中可以得到无穷的乐趣。他们可以从这些小精灵的性格中找到无穷的话题,他们百说不厌,并且不断发展出新的好玩的故事来。 较小一点的孩子玩的主要是卡片,他们从中可以学会如何进行公平而有利可图的交易。大一点的孩子主要是深入探索游戏规则,借此训练自己,如何在游戏中灵巧地使用战略,充分进行预测、与伙伴们合作,并在失败中汲取教训等。 当男孩们痴迷于研究各种卡通形象的能量和实力的时候,女孩们则更多地关心它们的性格和外表。就像过家家一样,她们按照生活中的家庭模式关系来玩,区别在于,这个想象世界中所使用的规则并不是成年人社会中的那一套。因此,成人再一次被排除在孩子们的游戏之外。正是这一点使得这个游戏,对家长来说很值得怀疑并且让他们感到无聊。其实这些高度复杂的角色游戏是很好的记忆训练,它可以帮助孩子们熟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果还有谁看不惯这些游戏的话,那么他可以这样来安慰自己:严厉的禁止只能让他们更想玩;或者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们早晚会把对卡片游戏的痴迷忘得一干二净。最后,男孩女孩会都对它们失去兴趣,因为那时的他们正面临着一段新的人生体验,他们将更关心的是性别的差异特点。 观点来源:《心理学疗法》,2000年8月23日。
几年前,RTL2电视台开始每天播出一个由日本漫画改编的名为《游戏王》的字谜系列节目。这一系列剧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游戏的学生,他解开了一个古老的字谜,于是拥有了不可战胜的超级智慧。此系列剧的游戏卡也恰逢其时地推向了市场。孩子们玩着按照剧中形象创造的怪兽,互有胜负、乐此不疲。同时,这些卡片也成为孩子竞相追求的收集品。 挖空心思设计的营销方案使得游戏卡一问世就如一记重镑炸弹彻底征服了市场。短短几个月时间,全德国的小学里几乎没有一个男孩手里没有几张心爱的卡片。课间休息室和教室都成了孩子们交换、出售卡片的市场,似乎只有女孩们还没有深陷其中。 “商家如此不择手段地宣传,这简直是社会的丑闻!”教育与教养教师协会主席路德维希•埃肯尔在接受《星期日世界报》采访时愤怒的说到。他抱怨说,“由于在学校里强调集体行动,因而孩子们的想法很大程度上是很容易彼此受到影响,眼下的游戏卡成风就是对学校教育中的一大干扰”。 与忧心忡忡的大人们相反,孩子们的看法则一致认为:卡片游戏实在是“酷毙了”!不仅仅是因为强大的怪兽玩起来非常紧张刺激,更多是因为大家都在玩,所以玩卡片就代表着随时随地能够找到朋友。这时平时的害羞胆怯一扫而空,只要把游戏卡从兜里拿出来玩一会儿就会赢得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下子,长得瘦小或者不爱运动这些都已不再是让孩子难堪的缺点,因为现在的规则变了:谁拥有好玩的卡片,谁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至于某些人所担忧的,这一游戏卡热是否会把孩子引向赌博的深渊,暂且还不需讨论。毕竟游戏卡太贵,孩子们的零花钱根本无法承担。18欧元才能买到一套入门配置,也就是说,至少有18欧元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购物狂。卡片中也有普通版、限量版和精华版之分,孩子总“不得不”去购买新推出的版本,这样才能一直玩不腻。很多孩子靠借钱买游戏卡,还有些狡猾一些的孩子不惜设圈套骗取朋友的游戏卡,高年级的学生会威胁讹诈、或者干脆暴力强夺低年级学生的游戏卡。如果在体育课更衣室里出现丢卡片的情况,那很有可能是哪个小学生由于害怕挨高年级学生的打骂干的,因为如果他们交不上足够的游戏卡,往往免不了要挨揍。出现这样有些“阿飞”味道的敲诈勒索也不足为奇,毕竟一张稀有的卡片在网上可以卖到100欧元甚至更高。 慕尼黑施温德大街小学校长格莱格•豪伊斯认为,家长应该给孩子订好规则。例如,告诉他你不会买卡片送给他,只能是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上课的时候兜里不能揣卡片;不能连续玩一下午、只能在事先说定的时间玩等等。“游戏卡这种东西以前早就有了,以后还将会有”, 豪伊斯说。游戏中的孩子们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个封闭的虚幻世界里,他们还通过游戏与别人交往,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豪伊斯校长并不认为这游戏一无是处。但尽管如此,一旦孩子倾向于依赖卡片交朋友,那么家长对此加以留意应是必要的。如果孩子认为,没有了游戏卡就会被同龄人抛弃或鄙视,甚至他为了买卡片而不惜偷家里的钱,那么问题就复杂了。“家长应该对孩子手里有几张卡、共花了多少钱做到心中有数”,豪伊斯说,“一旦孩子开始偷东西,这就是提醒家长,孩子一定是有了问题,需要家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 观点来源:《星期日世界报》,2003年12月16日;采访格雷戈尔•霍伊斯,慕尼黑小学校长。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10 , Processed in 0.05316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