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能教孩子懂规矩,在家长、老师的谆谆教导下,孩子能更顺利地适应社会规则;散养,会让孩子更自由,在他的不断探索中,行为处事都变得更加独立。教育孩子,到底是“圈养”好,还是“散养”佳?近日,几位妈妈做客《大河健康报》妈咪沙龙,各抒己见。 专家支持 开封基础教育教研室教研员刘振民郑大教育学院心理系博士耿耀国 确保安全下让孩子充分接触大自然 豆豆妈:我女儿和小伙伴点点(化名),养育方式不一样。点点是绝对散养,由保姆带。在外面玩时,甚至在草地上打滚,玩得黑头土脸;豆豆出去玩,爷爷奶奶都拉着,生怕摔了。结果,点点自我保护能力也好,基本没受过伤,豆豆却面黄肌瘦,时常磕碰。 鸥鸥妈:你越护着他,人本身具有的一些能力反而丧失了。 豆豆妈:我觉得在幼儿园阶段,以孩子身体健康为主,散养比圈养好。更多地放开孩子的手,让他自由地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探索,对成长有益。卢梭就说,孩子小时候,把他扔到大自然里,那个广阔天地会给他带来许多愉悦。 顺子妈:确实如此。以前保姆照顾女儿,整天窝在家里,很少和外界交流,孩子见人说话时总是吭吭巴巴的,做事畏首畏尾。升入大班后,我看女儿这样不行,就把她送回老家,跟着其他孩子一起疯玩,算典型的散养,她性格中的一些优势就显现出来。 豆豆妈:孩子的创造力就是在冒险甚至不守规范的探索中发展的。 耿耀国:家长们对孩子过度看管,只会导致他们丧失应对危险的能力。如果家长给孩子多一些自主,少一点干涉,让他自己去处理一些问题,对培养其独立性、创造性、探索性和自我激励的能力都比较好。在散养状态下,他们还要解决和别人的矛盾,合作精神也会得到相应发展。 刘振民: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肯定好,但家长要就孩子的自理能力、安全防护能力,有控制地选择一个不至于对他造成伤害的环境,再散养。否则,一旦出现伤害,对内向的孩子,可能导致退缩。 散养不是放任从小教孩子懂规矩 动动妈:我孩子幼年时期是绝对的散养,我和爱人都不管他。但是一上小学,就后悔了。原来的教育理念都得向应试教育投降。 豆豆妈:散养出了问题,让你后悔? 动动妈:孩子缺乏规范意识和自律性。小时候,他太自由了,他淘气,我们觉得聪明,有创造力,还表扬他;他的捣乱,俏皮话,我们觉得活泼。一上小学后,孩子就显得没教养。正上着课,他一说“老师,我干什么”,站起来就蹿了,旁边同学“哈哈”笑,觉得他很另类。 妞妞妈:不能完全不管。从孩子会说话、走路时,就要教他懂规矩,比如他一会说话,就要教他打招呼。 动动妈:以前不忍心约束他,觉着孩子就这么一个童年,应该让他快乐;但现在发现,等上学后再和老师一块儿约束他,他承受的压力、痛苦更大。 刘振民:散养不是放任,孩子该养成的规矩,从小就开始培养。圈养型的孩子一大优点就是适应集体规则,团体生活能力比较强。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过程,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规则。
耿耀国:不管是散养还是圈养,都少不了立规矩。否则,他的行为处事没有规矩约束,很容易打扰其他孩子,这会导致他不受欢迎甚至被人们孤立,从而影响自信和社交能力发展,时间长了,不利于人格健全,比如出现孤僻、退缩等。 圈养不是专制不妨先听听孩子意见 妞妞妈:我觉得孩子从小养成自律、自理等好习惯,长大有好处。我就要求孩子回家以后先写作业,不许干别的。 鸥鸥妈:你不担心管得多,会限制孩子? 妞妞妈:我也担心管太多,会让她木了、没个性,可忍不住。 顺子妈:我反对“凡事你听我的”的方式对孩子。很多时候,孩子对,家长错。我是抱着向孩子学习的态度,在家里,凡事可以讨论,如果孩子觉得大人的要求不对,可以说理由。 豆豆妈:给孩子一些选择的权利。 顺子妈:对。立规矩前,我们先征求她的意见。在买琴前,我就和女儿商定了“合约”,讲明“学琴时间”等细则,一旦违反,责任自负。这一来,她不仅自觉执行,还培养了诚信。 耿耀国:让孩子在一些事情上自己做主,拥有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有利于自信心和自主能力的建立和培养。在对孩子安全和他人利益无碍的事情上,家长应该和孩子商量,比如周末去哪儿、报什么特长班等;但是,如果事情是非分明,比如“红灯停、绿灯行”,一定严格要求和引导,没什么商量余地。 刘振民:还有一点提醒家长,孩子的自我控制和生活处理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在这个水平上制定相应的规则。如果你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半小时,而他这个年龄段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10分钟,你对他的要求高于他的实际能力,却又强迫他做到,就会给他带来挫折感。 散养不是撒手不管家长关爱不能少 豆豆妈:我认识一个家长,她不喜欢过细地照顾孩子。包括洗头、洗澡,孩子出门收拾东西,她一概不管。有一次这孩子洗澡,我给她搓背,她说她妈妈从来不管她,说着说着就哭了。 顺子妈:家长放开手让孩子学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对的;但应该和孩子沟通好,我为什么要你这么做,并不是不关心你了。 乐乐妈:散养方法是对的,但这个家长的态度是不对的。我让女儿穿衣服时,就和女儿说咱们比赛穿衣服,在温暖的气氛下,她会很快乐地做。而不是说你的事情你自己做,我不管啊,这样孩子会很受伤,觉得你不爱她。 刘振民: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很重要,交流质量越高,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越高。家长要关心孩子们感兴趣的是什么,争取每天都有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边做边讨论某件事情,了解孩子在过程中有什么收获。这是一个享受亲情的过程,既能满足孩子爱的需求,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对家长也是释放工作压力的良好途径。 家长“言传+身教”育儿效果最好 乐乐妈:我也赞成散养,应该让孩子更自由。尤其敏感的孩子,更要少管。我女儿在阿姨家看见桌上有糖了,你没让她吃,她就不好意思吃。与其用各种教条干预孩子,不如父母做示范。比如和人打招呼,以前也得提醒她,但觉得不是长事,索性不提醒她了。在小区里一见保安,我自顾自地主动打招呼。后来,女儿就跟着学会了。 耿耀国:如果给孩子讲道理单靠嘴说,在他听来是空洞、无力的,效果不好;如果父母只是默默示范,希望对孩子起潜移默化作用,效果也不如“言传+身教”来得理想。其实,家长需要孩子明确的事情,一定要说清楚,且越具体越好,这对孩子影响更直接;然后,再结合身教,由大人示范,给孩子讲明“你看,我就是这样做的”,直观行为能更强化“言传”效果。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10 , Processed in 0.05845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