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孩子需要父母什么样的爱?-学龄前-家庭教育

2015-4-16 22:32|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8| 评论: 0

摘要:   生活场景1 燕楠的“幸福”   燕楠的爸爸妈妈是和平分手的,理由是双方感情不和。与别的单亲家庭孩子相比,燕楠实在太幸福了———虽然她跟着妈妈生活,可是疼爱她的爸爸一星期会来看她三四趟,每次都是大包小 ...

  生活场景1 燕楠的“幸福”

  燕楠的爸爸妈妈是和平分手的,理由是双方感情不和。与别的单亲家庭孩子相比,燕楠实在太幸福了———虽然她跟着妈妈生活,可是疼爱她的爸爸一星期会来看她三四趟,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因为爸爸是一家私企老板,有的是钱。也许是出于同样的补偿心理吧,妈妈对燕楠也比从前还要好,三天两头就带她上麦当劳,公主裙买了一条又一条。家里其他长辈也常常说她这么小父母就离婚了真可怜,特别惯她。这样骄宠出来的燕楠在幼儿园是理所当然的小霸王,看到别的小朋友手上有什么她就一定要抢过来,稍不如意就要大叫大嚷,连老师的话也不听。

  生活场景2 掌掴母亲的儿子

  我跟丈夫是在王勇14岁时离婚的,孩子判给了我。我们离婚时孩子已经开始懂事,他挺恨他父亲的,虽然他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孩子原来就不怎么爱说话,我和他爸分开后,他说话就更少了,没事老摆弄电脑,要不就躲在屋里跟同学打电话,满嘴都是脏话。有时我听不下去就说说他,刚开始他不吭气听着,可后来,尤其是这一两年,他不但不听,有时候还突然就火冒三丈甚至动手打我。

  王勇妈妈说着又流下了眼泪。“我是从心里疼这个孩子,他爸离开我们去跟另一个女人结婚时,我就在心里发誓要让我儿子过得不比别的孩子差。也许是这种补偿心理让我太宠这孩子了,因此,他对我为他做出的种种牺牲都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为了让儿子能够生活得更好一些,我除了做单位的会计工作,还兼了好几家单位的会计,每天在家里替人家做大量的账目报表。”

  我发现他是变着法子要我给他花钱,什么流行要买什么,什么时尚要穿什么。我就说:“你还是一个中学生,怎么能这么高消费,你们学校的同学都这样吗?”还没等我说完,他就冲我喊上了:“你别提我们同学,我们同学还不像我这样连个完整的家都没有呢。我缺爸少妈的,本来就低人一等,我再连名牌也买不起,你还让我怎么在同学中有点儿地位。”“那你里里外外都是名牌,同学们就看得起你了吗?”“那当然,最起码人家有什么我就不缺什么,再者说了,你不是说过要让我过最好的日子吗?”儿子的口气里满是理所当然和对我的轻视,为了我们之间能够维系一种平衡,我能忍的就都忍了。

  就这样直到有一天,他动手打了我,我才猛然意识到,这孩子已经被我宠坏了。这点孩子他自己也认识到了,那次他打了我,他自己也哭了,他请我原谅他,说他一冲动起来就很难控制自己。

  生活场景3

  小凡的妈妈张女士其实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可是丈夫去世、单位下岗让她焦头烂额,严峻的经济压力和世态的炎凉,让张女士像变了一个人,尤其是当她身心疲惫回到家面对小凡的时候,本来性情温和的,可是变得越来越不能宽容,对小凡轻则大吼,重则打骂。小凡每天在家里战战兢兢,成绩也一落千丈。

  有一次,张女士去学校开家长会,会上班主任让孩子们给妈妈读日记。小凡读到:爸爸去世后,妈妈变得好凶,我好怕。只有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才能和蔼的对我。当妈妈骂我的时候,我想:要是我现在就能生病该多好。听着儿子的日记,张女士泣不成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孩子感受不到的爱是没意义的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类的天性,中国母亲更是向来有牺牲精神,其中既有高尚可歌的范例,亦不乏误人误己的典型。我们要有爱和对爱的牺牲,但是我们也要保证我们的爱和牺牲的恰当。如何来表现母亲对孩子的爱,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在此,我将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1孩子能感到的爱

  我们中国人的感情比较含蓄,不习惯于轻易表达,这种情况父亲多一些,但母亲也并非没有,以致于尽管父母们爱孩子爱得很深切,但是孩子却感受不到。

  比如有的父母认为自己跟孩子讲话不用客气,而实际上态度很凶,以致于孩子渴望成为“客人”以便家长对他和蔼一些;

  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比较严厉,孩子经常处于被惩罚和训斥的威胁之下,对父母有很重的畏惧心理;

  比如有的父母向孩子提出要求,却不说明理由,以致于孩子感到自己处处被支配,不仅体会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还会埋怨父母侵犯自己的独立;

  有的父母或者由于工作忙或者因为忙于自己的娱乐而很少与孩子呆在一起,以致于让孩子产生被父母疏远或者被父母遗忘或者在父母心中自己无足轻重等错觉。

  故事4中的小凡为了能让妈妈对自己和蔼些,宁愿生病。我们不能说这是孩子的幼稚,这其实是妈妈的失职,不管大人生活多忙,不管大人有什么遭遇,孩子都应该得到母爱。

  孩子感觉不到的爱,对孩子来讲,是没有意义的。

  2 稳定的爱

  人类是一种十分情绪化的动物,有时候这是我们可爱的地方,有时候它也是我们的弱点。有的妈妈心情好的时候,就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做的不对,也迁就;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迁怒于人,一点小错就小题大做,即便没错也找出错来指责,甚至气势汹汹,让孩子恐惧。这对孩子是一种很大误导和伤害。

  它首先向孩子做了“不理智”的榜样,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情绪夸张、喜怒不加控制;其次,因为自己的情绪变化而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来采取对孩子的态度,是一种十分不公正的表现,父母是强势,孩子是弱势,孩子无法反抗,孩子还要依赖父母,如果更认真地想,我们甚至能看到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欺压”,无形中示范了强势可以向弱势任意发脾气的做法。(孩子可能不知道“强势”“ 弱势”这两个词,但是他能感到这种区别,比如他对比他弱小的孩子和对比自己强大的孩子态度不同。)

  3 非功利的爱

  许多父母脸上的“天气”随着孩子的学习成绩急剧变化:成绩好态度就好,孩子什么要求都答应;成绩不好就冷若冰霜,孩子想干什么都不成,让孩子感到父母不是喜欢自己,而是喜欢自己的成绩。其实,考砸的时候,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关怀和接纳。我曾听说有一位母亲带着他刚刚出狱的儿子上街,逢人便讲,他曾经是个罪犯,但他永远是我的好儿子。以此来恢复孩子的自信心。这样的母亲才是真正的母亲。把自己的态度与孩子的成败挂钩,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却非常容易伤害两代人之间的感情。

  爱孩子,并且让孩子感到爱。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我们会更高兴;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感到家庭是个避风港和加油站;做孩子某项活动的玩伴;能够和孩子在一起愉快地闲聊,仅仅是闲聊……这样才是更为和谐的爱。

  4 有教育导向的爱

  古语云: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就是说,我们爱孩子,就应该为了孩子长远考虑。就是不要只为了孩子短暂的满足而妨碍了孩子将来的发展。诚如前面所言,爱孩子是人类尤其是母亲的天性,以至于孩子满足的时候,妈妈从中获得更大的满足,所以妈妈们就乐此不疲的满足孩子,结果不知不觉中满足了孩子不该满足的,导致了溺爱为害的结果。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但不允许一个命令或者要挟;我们有责任提供孩子一切成长和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但是我们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让孩子奢侈和虚荣。前者是关于情绪和人格的,后者是关于物质的。两者都是有分寸的。

  我们有责任训练孩子克制欲望、忍受痛苦、不慕虚荣。比如说,小孩子很小的时候贪吃,我们就鼓励孩子控制自己对喜爱食物的食量;比如孩子跌倒了或者遭遇什么挫折了,我们不马上急于去安慰,而是等孩子稳定下来,我们再参与;比如孩子受到外界价值观的影响开始攀比,我们就逆其道而行之,孩子越想攀比,我们就越降低孩子的物质条件,孩子越不虚荣,我们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以便断绝孩子把自尊和自信建立在物质的优越上,从而激发孩子真正的自尊和自信。

  生活场景中的三个孩子,都在经受一种有偏差的爱,这种爱带给孩子的甜蜜是短暂和虚假的,而对他们的危害,将越来越展现出来。至于生活场景二中妈妈的补偿心理自然是完全不必要的,这在其他章节有专门的说明,这里就不讲了。

                              文/孟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9 , Processed in 0.06392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