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心的生长既是自然天性的,也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学习的。“六一”将至,让孩子从小知道祖国最重要,懂得要有同情心,可能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份最好的节日礼物。 案例:上周一,我去幼儿园接女儿,喇叭里放着一曲《爱的奉献》,门口有个红色捐款箱,我不由得想到灾区的孩子们,在这鲜花盛开的五月,还没来得及再看一眼,就这样走了。心里不禁一阵酸楚,忍不住又掏出钱包,捐了200元。当我接女儿下楼时,发现她眼睛红红的,我奇怪地问:“依依,你怎么哭了?”“今天我们看电视,有好多小朋友在地震中死了,还有叔叔阿姨也死了,有好多人没有房子住,没有东西吃,妈妈,我们去帮帮他们吧!”“那你想怎么帮?”“我六一节不要新衣服了!”依依很坚决。“我想把买衣服的钱都捐给那里的小哥哥小姐姐,好吗!”依依说。我看着依依一脸的认真,想着只有五岁的女儿那么有爱心,我欣喜无比,赶忙取出200元,让她自己放进红色捐款箱。回家后,女儿又急忙拿出自己的储蓄罐,准备明天再带到幼儿园去…… 依依妈妈专家分析:在成人心中会非常奇怪,为什么眼前这么个小人儿就能懂得别人的感受?其实,这种高级的能力在每个孩子身上都存在。 如果父母平时经常给予孩子和周围其他人以温和、关爱、理解和同情,那么孩子所能得到的暗示也将如此。美国的一项心理研究发现,那些爱他们父母的孩子,其实能更好地照顾自己。不过孩子出现真正的同情、同感至少要到两岁以后。每个孩子发育速度不一样,特别在情志方面需要父母的指导,告诉他们情感是怎么一回事,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培养自己的爱心。 如果孩子向别人表示善意、爱心时,父母一定不要吝惜表扬,表扬会给人自觉的动力。逐渐使孩子的爱心行为从偶然,变为“冲动”,再成为习惯。 不要忽视孩子的情感 如果孩子的感情在家中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他会变得更加自信。他们在幼儿园或在将来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会更加活跃,并成为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人。提示:生活中,父母对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的情感不容忽视,譬如在孩子哭时,有的父母会没好气地对他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这样会挫伤孩子的感情。孩子需要父母帮他定义感情,告诉他什么是高兴、难受、愤怒和委屈,这样孩子才能分辨自己的情绪,也能分辨和体会别人的感情。 用心为孩子诠释感情 一个懂得解读他人面部或言语表情的孩子,就能与周围的人相处得更好。因为他能够捕捉那些情绪的信息,理解别人的情感,体恤他人的心情。 提示:在为孩子讲故事或读书之际,如果有展示人物心情的图片,父母可以模仿人物的心情和语气给孩子讲述,譬如一边和孩子一起看《丑小鸭》,一边用关爱的语气讲述:“你看着小鸭子怎么了?下雪了,他真冷啊!它想哭了,你问问它,冷不冷啊?”孩子就会承接你的表情和语气问,你就可以学着小鸭子可怜的声音回应孩子:“我很冷啊!你愿不愿意给我一杯热水喝?抱抱我呢?”用这种夸张和形象的方式,向孩子“表演”“展示”某些情感外在的表现形式,让孩子逐渐学习认识和体会他人的感情。 别只当口头上的老师 父母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要比语言大得多。它能强化你对孩子平时的那些教导。如果父母给孩子的信息是负面的,不仅会使他困惑,对他负面的引导作用可能会更大。 提示:如果父母在家经常为琐事口角;在与老人相处中不能相互包容,总是发生争执或者发牢骚;在公共场合,如买东西、乘坐公共汽车常常发生矛盾,与人缺少理解和友善,都会成为孩子的负面榜样,孩子会觉得这种对待人的方式是正常的。 以感受纠正孩子的错误 当孩子无法控制自己情感的时候,可能会做错一些事。当父母发现这些行为时,应及时给他指出来,并要帮助他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怎样做才合适。 提示:譬如孩子抢了邻家孩子的球,父母不妨先帮助孩子回忆某个类似的情景,让孩子自己能切身感受:“你抢了天天的皮球,他一定会很难过,还记得上次苗苗表哥拿走了你的彩笔吗?你不是哭了一整天!那我们怎样才能使天天高兴起来呢?”先和孩子一起解决“认识”问题,再和他一起商量解决“实际”问题,让孩子在实践中能更深地去体会和感受。 子君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9 , Processed in 0.06982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