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护佑孩子成长的6大规则-学龄前-家庭教育

2015-4-17 06:57|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8| 评论: 0

摘要:   0~6岁的孩子需要建立的6大基本规则: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 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

  0~6岁的孩子需要建立的6大基本规则:

  1.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2.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3. 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4. 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5. 不可以打扰别人。

  6.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在实行中,父母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怎样实际建立这些基本规则,如何理解这些规则背后的意义,接下来,孙老师将作进一步阐释。

  问题一:基本规则中有一条“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粗野、粗俗,是指随意打人、骂人吗?孩子违背了这一条,该如何处理?

  所谓粗野和粗俗的行为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显见的,行为和语言上的粗野;另一个是隐性的,对他人心理上的控制和压制。我们先谈显见的: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性地让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使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以达成自己的愿望,这都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粗野、粗俗的行为。

  比如:对一个孩子来说,我想得到一样东西或者我有一个其他的期望,达不到满足时就打或是骂“我把你妈妈抓到监狱里,让警察枪毙了她。”这是儿童最早伤害他人的一个模式。这种模式如果在童年没有得到改善,发展到成人时你可以看到,当一个成人的期望达不到满足时,所采用的方式就一定是打或者骂了,这就是家庭暴力的根源。本质上来讲,这实际是个情绪化的问题,有的成人一生都没有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最后导致他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

  在我们的幼儿园里,这条规则实际就是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如何对待自己的期望;如何处理已经酝酿在胸腔里的的情绪;如何处理已经发生了的情绪。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孩子尤为如此,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解决。我们帮助孩子的模式是给孩子宽松的空间自由,给孩子调整的机会,给孩子判断是非的概念,给孩子再次选择的一个出路,这是做人的自由。我们唯一的要求是不可以伤害到别人,所以我们会制止孩子。

  首先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是粗野的行为,这叫辩明是非。然后告诉孩子正确做法,“请换一种正确的方式解决”。,另外,在这样一个平等的环境中,由于其他的小朋友也具有各种自卫的能力,所以儿童很快就会寻找到其他解决的办法,同时不断地调整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和同一事物对自己的不同影响,儿童是智慧的。儿童会在幼儿园的几年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离开这所学校时,孩子们已经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的期待和同别人的关系。这样的孩子长大,就拥有了一笔财富,成人的他们会沿用这套模式对待亲密关系的人,这就叫情绪的成长过程和人际关系的把握和处理。

  另一个是匿名的粗野和粗俗,比如: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说“你不给我吃,我就不跟你玩儿了”,我们的孩子都会这样说: “这是威胁,我不想和你分享。如果你不愿意跟我做朋友,我可以选择别人。”只有平等相处,这才是人类关系中的最大真理。而这一真理,一定需要从童年开始,这个过程帮助他们学会看待爱与不爱、控制与平等、厌弃与喜爱、交友与树敌、忠诚与欺骗、诚实与谎言、威胁与和谐、合作与纠纷、承诺与背叛、暴力与沟通、失去与得到、分离与相聚,甚至到了小学后放高利贷、论价值、谈公平、请客、交易以及如何调整各种不同的情绪,学会客观地看待一个事物,而不是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文/孙瑞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问题2:我的孩子4岁,在实行“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自己支配”时,孩子往往很难分辨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这条规则对现在的他,意义在哪里?

  这个规则是给儿童建立与他人的界限。对一岁多的儿童来说,这个世界的东西都是我的:妈妈是我的,我看得到的所有东西都是我的,只有当儿童开始说不的时候,自我意识开始了。这个时候的儿童仅仅是从物质开始的。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先要给孩子说:“这是你的”。很长一段时间后,儿童已很好区分你、我、他的时候,再给孩子说:“这是你的。这是我的,这是他的。”当这个概念很清晰后,再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重复地问孩子:“这是你的吗?”不是你的东西就一定是别人的,不管他是谁的,所以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这样让孩子学会区分“你的”、“我的”,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最早的我的、你的概念的区分,它是未来成人后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基础。在成人的世界里,违法的行为绝大部分都发生在不是我的,但我就要要你的。在我们的幼儿园里,老师们总是重复地在问这样的问题:“这是你的吗?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如果你想分享,你必须征求这个东西主人的同意。”这个过程就使儿童学会了正确地看待被拒绝和被接纳这个过程。没有多余的心态,没有多余的想法,这是个既明确又简单的心态过程,他为儿童的人生节约了成本。

  问题3:提到归位,尽管我一直提醒,但是2岁的儿子经常做不到,游戏结束后,玩具总散了一地,他是不是还太小,这个习惯上小学后再养成可以吗?

  由于人从出生时,他的内部就是一个完全秩序化的结构,例如: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因此,儿童需要一个外在的秩序化的环境同儿童内在的环境相配对,秩序化的环境就是帮助儿童建立智力,最后发展为儿童思维的秩序化,这就是智力本身。这也就是这条规则的本质含义,所以我们才会对一个刚入园的小小孩儿说:“请归位。”一边说,一边同他一起做,帮助他慢慢地建立起这个规则。这个规则让孩子学会了照顾环境,学会了在环境中条理化,学会了走向社会后在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对环境的尊重和这个人本身的教养。我们常常看到几个月后,无论儿童走在任何一个环境中,他都会这样做。外面的人总是这样说:“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这么有修养呢?”实际上,对于生活在家庭和学校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这条规则对环境中的全体人来说都是合适和有益的。

  问题4:在家里我尽量尊重孩子,和孩子一起遵守“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的规则。但是,我发现有的时候很难做到。前几天早晨,孩子先去卫生间洗漱,可洗着洗着,就玩起水来了,而这一玩儿怎么也停不下来。我不得不打破结束“等待”,强行带他离开。

  在现实的生活中,资源往往是有限的,是属于所有人的。所以,每个人都要面临着当别人拿到的时候你就失去了机会,你必须等待,包括恋爱。这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心态,我们愿意等待,这也是一个最平等的模式,但这个模式是限于公众场合和集体生活的,在家里,可能在孩子五岁以前儿童没有办法跟妈妈实现这一规则,因为儿童还具备另一个特点:在情感的领域里儿童是难以忍受等待的。如果你认为你该洗漱了,你就把他抱开,大概这个规则在家里制行也会让孩子痛苦的。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是一定要这样的。在我们的学校里,这个权利绝不可能放在老师的手里,由老师决定谁先玩儿五分钟,谁后玩儿五分钟,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孩子们必须仰视老师,等待老师的决定,心态也就变了。别人拿到你等待,你拿到别人等待。孩子们总不会让生活的脚步停下来,而又能等待到那个东西。假如两个人一起拿到,东西会被老师拿走,告诉孩子:“你们自己决定怎么办,决定好了再来拿。”孩子们一定会很快找到一个最好的办法,这个权利和自由是归属于孩子的。                文/孙瑞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9 , Processed in 0.05674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