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骂孩子,使孩子一时表面服从,心里反感,甚至也学着以打骂对待别人。用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养成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不正常的性格。 其实,生活中孩子遭遇打骂主要不是孩子该不该受罚,而是有些父母认为这种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孩子回来晚了,把水泼在地上了,作业做错了,考试考砸了,上课没注意听讲,都可能被父母打骂一顿。 调查显示,有 12%~18% 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使用“打一顿”的方法。相信“打一顿”管用的,农村高于城市,爸爸高于妈妈。甚至有时打孩子和偶尔打孩子的比例更高。在某小学三年级一个班,全班43人,只有一个学生没有挨过打。 尽管有的教育工作者这样说:“打孩子不能提倡,但如果‘会打’(指时机、轻重适当),也能收到好的效果。”而且还往往举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打学生的例子作证明。但是,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它会助长那些打孩子的父母继续滥施惩罚,使打孩子的行为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本来不打孩子的父母也可能受这种观点的影响想试一试打的作用,走入误区。 那么,为什么打孩子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呢?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受传统教养观念的影响。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许多为人父母者仍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打是疼,骂是爱,气极了,拿脚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没有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 二是有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就常常挨父母的打骂,于是在教育自己孩子时继承了上一辈的“光荣”传统。尽管他们也深知被父母打骂的滋味,心里也会产生怨恨、反抗,但毕竟自己已长大成人了,于是就糊里糊涂地把打骂当成了教育孩子的一种顺理成章的措施。 三是有些父母觉得教育孩子是个“苦差”,再加上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一旦孩子犯了错误有了问题,就直接动棍棒,特别是脾气暴躁的父母更会容易这样做。 四是父母自己的生活状态。有的父母自己不成功,在社会生活中相对失落,往往会把全盘控制孩子作为一种逃避和满足,甚至把自己在社会中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比如要求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等。 也许有的父母打孩子,是出于一时冲动,但是,也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吃过晚饭后,齐齐和爸爸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刚开始他们在看双方都喜欢的晚会节目,但当晚会结束时,爸爸想看球赛转播,齐齐想看动画片,于是父子间的冲突开始了。齐齐跳下沙发把遥控器抢在手里,立即把频道调到他熟悉的少儿节目上。爸爸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儿子的挑战,一伸手就把遥控器从儿子手里夺了过来,随即把频道换到了他想看的体育频道。齐齐看到爸爸调换了频道,不让他看动画片,大哭了起来。爸爸被吵得不耐烦,同时觉得儿子用哭声抗议老子的行为,应该受到教训,所以,爸爸站起来一边打齐齐,一边把他拉进洗手间关起来,嘴里还骂道:“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齐齐的妈妈也附和着说:“就是,不听话就该打,不打不成才。” 结果,从那以后,齐齐变得胆小、懦弱,再也不敢和爸爸抢着看电视了。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9 , Processed in 0.05349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