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学习”是中国的父母面对孩子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之一,这个词往往在孩子5岁以后开始逐渐成为父母与孩子永远沟通不完的主题。 而如今,我们又在学前父母面前谈学习,很多父母一定会摇头。其实,我们要在这里跟父母沟通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孩子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是如何成长的。教会你们一个游戏,帮助你挑选一些适合孩子玩耍的玩具、图书,帮助你们解答一些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这不难,但是这是无法彻底帮助每一位父母的,要想帮助父母,最有效的方法是应该帮助父母建立起正确的教育观,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什么是正确的教育观呢? 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正确的教育观就是: 明确对孩子的培育目标; 明确自己对孩子需要履行的培育责任; 了解孩子每个年龄阶段的成长特点; 了解人类三次环境转换和三次逆反; 了解科学的培育规律、法则与公式; 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理解孩子的外在行为表现本质为前提,在父母为孩子创建的客观生存环境的基础上,正确的培养和调整孩子的外在行为。 具体说就是: (一)培育目标 最终实现目标: 帮助孩子实现获得未来更多幸福和快乐的能力! 五大基本培育目标:逻辑思维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自控自抑能力、社会沟通能力、主动思维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育机构与教育者所应履行的培育责任 即“身体的健康成长和保持过程——保育”和“逻辑思维的基本结构创建、丰富成长和使用过程——培育”两个范畴。其中“培育”有包括了两个方面,即“逻辑思维的创建和成长过程”和“心理健康的形成和成长过程”。 它们是共同成长,不分先后次序的。 (三)教育机构与教育者所应认识和合理并帮助孩子过渡人类三次环境转换和“三次逆反期”,这是对孩子成功教育的保证。 三次环境转换 载体培育从逻辑思维学出发认识到:人类的成长过程中,一共会经历三次环境转换,即从非约束环境到相对约束环境的转换——从家到幼儿园;从相对约束环境到约束环境的转换——从幼儿园到上学;从约束环境到选择环境的转换——从结束学业到职业选择。 “三次逆反期” 正确理解和注意孩子成长过程中“三次逆反期”的本质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在一个逆反期到下一个逆反期的成长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教育。这三次“逆反期”的普遍年龄分布分别是,第一次逆反期是从三岁左右到五、六岁;第二次逆反期是从二、三岁到十五、六岁;第三次逆反期是从十八岁左右到二十二三岁。它们的基本概念分别是从“复制性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到“具有自主编织的纯洁性目的逻辑思维”,又逐步过渡到“具有自主编织的非纯洁性目的逻辑思维”,最终会逐步过渡到“具有自主编织的固始化目的性逻辑思维”。
(四)了解科学的培育规律法则与公式 法则 法则(一):1:1法则 在孩子逻辑思维外在表现过程中,其“利、弊”因素所占的比例的一般规律是“相对平均”的。 父母通过这个法则需要了解的是,对学前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外在表现行为对孩子未来来说,都有50%的利,同时也存在50%弊。如:打人的孩子与被打的孩子、内向与外向的孩子等。父母要做的就是,在理解分析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的利弊之后,通过培育手段,尽可能去调整利与弊比重,让利于孩子未来成长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法则(二):3:3:3:1兴趣规律法则 孩子们对某种独采兴趣源的兴趣分配比例一般规律为,30%痴迷;30%即兴;30%不感兴趣:10%不但不感兴趣还抵触。例如孩子们对某种玩具的喜好。 以100个孩子对玩具车喜好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结果:30%的孩子非常喜欢,只要是有机会获得礼物,就会选择玩具车;还有30%的孩子觉得玩具车还不错,不过其他的玩具也愿意选择;还有30%的孩子是不喜欢的,在有机会获得礼物的时候,是坚决不会选择的;剩下的10%左右的孩子不但不喜欢,还会厌弃,一拿到玩具车就会让父母拿走扔掉。 父母通过这个法则应该了解,孩子一定存在着对某种事物自己的兴趣喜好。而孩子的这种兴趣喜好程度对最终的培育结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法则(三):共鸣实现法则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欲取之必先屈之”。也就是说,要想改变一个孩子的不良习惯性外在表现(不良“习惯性逻辑思维”),首先就要用合理的方法对孩子这个不良的“习惯性逻辑思维”是如何编织的进行理解,并尝试和孩子一起编织出这种不良的“习惯性逻辑思维”,然后,再与孩子共同编织这个不良逻辑性思维的过程中(首先实现“共鸣”),依据客观的信息环境对编织逻辑思维的信息进行更换,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对孩子不良“习惯性逻辑思维”进行改变的目的。反之,不仅不能达到改变孩子不良逻辑思维的目的,甚至会因为改变孩子不良逻辑思维目的的这个逻辑思维行为过程而导致和孩子矛盾的加深,甚至,会加剧孩子对这个不良行为逻辑思维的习惯性。 法则(四):40+20=>超凡语感能力 我们在本书相关章节将作详细介绍。 法则(五):了解孩子每个年龄成长阶段的规律和特点 年龄<?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逻辑思维 成长阶段 培育要事 具有普遍意义的 孩子外在行为表现 0-1岁 逻辑思维 创建时期 1 科学提供一个适合婴儿成长的信息环境 妈妈与孩子的合床与分床 晚上惊醒、睡安稳 不听话、喜欢打人或者咬人 躺、坐、爬的掌握 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东西 喜欢沙子和玩水 胆小,不愿意让被人抱等 2 了解和使用母亲的力量 3 用尽可能丰富的、准确地的语言帮助孩子描述他感兴趣的事物 4 有效实施40分钟+20分钟语言驱动 5 完成孩子其他感官的合理驱动,创建和满足孩子成长所需要的信息环境 1-3岁 1 尽可能多的帮助孩子实现逻辑思维的延伸 逆反 溺爱 说谎 攻击与掠夺 内向与外向 胆小,不善与人沟通 不爱吃饭 不愿去幼儿园等 2 启动载体培育五大能力的培育 3 了解孩子不同于小学等其他学习阶段的目标 4 语言的基本表达与丰富表达 5 搭建学习能力 3-6岁 逻辑思维 丰富成长期 1 延续和提升载体培育五大能力的培育 说谎 慢、拖拉 发呆、走神,做事情不专注 不愿意回家 关爱与责任感等 2 根据学习目标,实施培育方案 3 机械与生动信息合理的输入 4 4 尽可能实现主动成长 5 幼小衔接 上述这是作为0-6岁父母必须要了解的部分培育常识。 公式 公式(一):好奇+理解+引导性再好奇+再理解……→兴趣的形成 公式(二):安全感+熟悉度+兴趣度→注意力集中时间 即:安全感信息环境的创建+信赖感信息环境的创建+兴趣逻辑思维的创建→在时间上可以逐步延长的注意力集中度 (五)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外在行为表现本质为前提,在父母为孩子创建的客观生存环境的基础上,正确的培养和调整孩子的外在行为。 即使父母没有带孩子上过亲子课程,即使妈妈不是专职妈妈,没有多久又恢复了工作,没有过的时间陪伴孩子;即使父母没有听过育儿讲座;即使没有朋友可寻求帮助……要实现父母和孩子在能动和自然状态下完成上述培育任务,只要父母保证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的“高质量”和“有效性”,孩子同样会健康、快乐和优质成长的。 教育机构与教育者需要懂得的一个根本道理:教育细节决定教育过程,教育过程决定教育结果,而绝非教育体制。 本章节以下将要告诉您: 学习内容及其所形成的逻辑思维方式(机械?生动?); 孩子的学习过程是快速而高效的; 积极而迂回的成长曲线; 孩子采集色彩类信息的规律; 爬行的实际意义; 如何帮助孩子学习; 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最适合孩子学习。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9 , Processed in 0.06516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