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物理15年,其中教中学物理两年,大学13年,我特别强调学生记忆定义和概念,如果对基本概念不能精确掌握,是不能学好物理的。我这么做对大学生而言可能合适,虽然19岁的大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方面仍感抽象和困难。 如果在小学课堂上教学生认识鸟类,我们应该像华德福的老师那样,可以讲有关鸟的故事,和学生一起唱有关鸟的歌,模仿鸟的叫声,讲述鸟与人类的生活,朗诵有关鸟的诗。如古诗: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诗歌里呈现的是一幅活生生的画面,白鹅在绿水间游荡,长长弯弯的脖子,向天欢歌。鹅活跃在孩子的脑海中,它是有生命的,不会被概念定义。 也许有人会说,诗歌是语文课的内容,怎么能在常识课上读诗?常识课就应该教知识。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还没有理解孩子是怎样从外界学习的,在科学诞生前的数千年里,我们的祖先是从整体上来感知周围的世界,而不是仅依靠大脑。科学最早起源于人们对大自然的感受中。试想古时候,如果人们一天到晚坐在房间里,能有科学的发现和创造吗?学生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应建立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建立在生动的形象基础上。华德福学校的学生,虽然比起英国其他的学校,正规学习科学知识要晚好几年,但事实证明华德福的学生受到名牌大学的欢迎,他们的思路显得更开放、活跃,想象力更丰富。 从整体上感受大自然出发,渐渐发展到对自然的分门别类的科学认识,既符合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儿童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规律,有利他们的身心健康。 斯坦纳说:“如果我们描述自然,而不与人相联系,这对9岁儿童是不能理解的。”与人相联系,首先要和孩子的生活相联系。他还说:“在自然的学习中,应该总是把人放在中心。”我认为这点很重要。科学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抽象,影响到教育,就是课堂内容脱离人的生活和感情,老师在教室里讲什么是树、什么是鸟,介绍它们的特征等,却没有把动物、植物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对于儿童来讲,可以通过故事来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通过绘画、舞蹈、音乐来表现自然,通过劳动、触摸、游戏和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抽象地学习自然知识,按照华德福教育理论,应等到14岁以后。 两年前,上初一的女儿,开始学习动物的解剖知识,她十分反感。我认为这样做有损于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和敬畏,学生记住了某个动物的组成部分,却把动物从人的生活和大自然中割裂开来,破坏了对生命的整体认识,这个生命不仅包括人和动物,还包括植物、土壤、水、阳光等等。 鸟是什么?难道仅仅是有羽毛的动物?鸟是一首诗、一幅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是来自天国的一首歌,它飞翔于任何定义之上。 当今世界,学习科学知识是必要的,但有些内容能不能推迟一些?有些科学知识过于死板、生硬、抽象,没有给想象力和情感留下余地,反而扼杀了它们。斯坦纳说要“圣化万物”,过早地灌输抽象的科学知识,无形中等于“死化万物”!
2003年9月6日 它飞翔在定义之上 当我走进麦克荷学校四年级二班教室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从没见过这么美丽的作业,像是一本本打开的书被粘在墙上,又像是一幅幅彩色的图画,每一幅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都是独一无二。瞧!优雅的白天鹅在绿色的水面上游动,令我不由得想起了圣桑的《天鹅之歌》;瞪着两只大眼睛的猫头鹰,十分警惕地注视着任何微小的动静;羽毛鲜艳的鹦鹉,似乎在为模仿人的声音而骄傲;还有一只凶猛的老鹰,锋利的爪子似乎能捕捉任何猎物。每一份作业都配上文字,我顾不上看内容,只顾看画。 主课老师告诉我,这是学生学习鸟类的课题成果,可惜已经结束,只能看到墙上的这些作业。庆幸的是四年级一班正在进行鸟类的课题研究,我还有机会观摩。 此后的某一天,我来到一班的教室,老师韦斯特莱克安排了三周的时间让学生做关于鸟类的课题,每位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鸟,从书上查找这种鸟的居住环境、食物、天敌、生育等习性,研究这个鸟与人类的关系,最后创作关于这个鸟的一首诗、一首歌或一个故事。 这使我回想起十多年前,在海南岛一所私立学校,我担任过两个多月的常识老师。一天,我按照课程进度,给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讲解鸟类。我从附近农村抱了一只鸡走进教室,先让学生观察鸡的特征,然后按照教师参考书上的建议,引导学生: “鸟是什么样的动物?” 学生说:“鸟会飞。” “不错,但鸵鸟不会飞,它仍然是鸟。家养的鸭子不会飞,但鸭子是鸟。还有蝙蝠会飞,却不是鸟。” 学生说:“鸟会下蛋。” “是的,但会下蛋的都是鸟吗?乌龟也会下蛋,蛇也会下蛋,但它们都不是鸟。” 学生又说:“有喙。” “对的,但有喙的动物就是鸟吗?鸭嘴兽也有喙,但它不是鸟。再想想。” “鸟有毛。” “是的,鸟有毛,猴子身上也有毛,猴子是鸟吗?不是。注意看这只鸡身上的毛有几种?尤其是翅膀上的毛叫什么?是羽毛。” 最后我帮助学生得出结论,只有羽毛才是鸟类独有的特征,因此什么是鸟?鸟是有羽毛的动物。 下课后,听课的外地专家兴奋地对我说:“如果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成为海南省最优秀的常识课教师。”我自己也觉得挺得意,虽然没有上过师范院校,没有学过如何教小学常识课,却完成了教师参考书上的要求,还得到专家的好评。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年的教学太精确化、科学化了,一点不能触动孩子的情感与想象。他们学习的是干巴巴的鸟的定义,大概很快就会忘记。 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斯坦纳博士说:“儿童的概念必须和他们自身的发展相应。就像35岁的人身体不同于12岁的孩子,人们对概念的掌握也应随之不同,35岁的人对概念的掌握应该不同于12岁的孩子。也就是说,在智力发展方面,我们不应该教一些完备的、僵死的东西,而应给予一些活的东西,有生命在里面,能够变化。尽可能地减少完备。如果我们想教学生概念,我们要从多种角度去描绘它们。我们不应说:‘狮子是……’相反,我们应从各方面描述狮子,注入活的、流动的概念,使之能存活在孩子心里。在这方面,现代教育做了许多有损害的事。”“在文化生活中,除了记住老师仔细给予的那些概念,人们不能做任何事,这是错误。”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8 , Processed in 0.05047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