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不要对孩子说:“指望你干什么”-学龄前-家庭教育

2015-4-17 17:21|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0| 评论: 0

摘要:   还能指望你干什么   小风华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活泼好动。父母对他十分喜爱,并寄予很高的期望。   父母从小风华一两岁就开始教他数数、识字、背诗。上学以后,父母更是“变本加厉”,对孩子寄予更高的希望, ...

  还能指望你干什么

  小风华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活泼好动。父母对他十分喜爱,并寄予很高的期望。

  父母从小风华一两岁就开始教他数数、识字、背诗。上学以后,父母更是“变本加厉”,对孩子寄予更高的希望,要上重点小学、中学、大学……要学钢琴、书法……强逼小风华按照大人的主观意愿干这干那。可小风华的兴趣并不在这儿,他总是被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玩具所吸引,而对识字、数数却兴趣索然。父母认真地教了几个星期,也不见有什么效果,一时性急,就动手打了孩子,并施以严厉的责骂:“这么简单都学不会,还能指望你干什么?”

  过了一段时间,父母再问孩子,无论问什么问题,孩子都不愿开口,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对所喜爱的东西感兴趣了。到了小学四年级,风华再也没有儿童的那种纯朴的天真,他失去了好奇心,对学习及其他事情都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害怕困难,害怕失败,自我封闭,自我保护意识过强,当然学习成绩也比较差。父母非常伤心,怀疑孩子有智力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领着风华来到心理诊所,说孩子学习有困难,接受知识慢,问是否有智力问题。经过测试,孩子不存在智力障碍,而是一个“习得性无能”的心理问题患者。

  在大多数家庭里,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要能干、聪明,长大才能有作为。从此,孩子们背负起了“要做最优秀的人”的期望。起初,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让父母失望,为此他们开始了激烈的竞争。父母告诉孩子们,“最优秀的人”只有一个,于是每个孩子都铆足了劲儿,谁也不敢懈怠,因为只有最努力的人才最有希望。可是,渐渐地,不断有疲倦的孩子从激烈竞争的队伍中被淘汰出来。

  元元被妈妈送去学珠算,因为他是个新来的,还不会写数字,于是这天放学前,老师让元元练习写数字1到10。很快到了离园时间,家长陆陆续续来接孩子。元元刚要把本子交给老师,妈妈却拉住了他:“给妈妈看看,你写得怎么样。”可妈妈一翻开本子就吼了起来:“你这写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重新写过!”说着拿起橡皮把所有写的都擦掉了。元元撅着小嘴,又拿起了笔,小心翼翼地开始写起来。妈妈在一边不停地指导着,元元稍有差错她就擦掉让重写。写到5的时候,元元总是写不好弯勾,妈妈又在一旁吼起来:“你连数字都写不好!还能指望你干什么?”元元小心地继续写着,时不时抬起头看看妈妈的眼中是否流露出满意的眼神,生怕得不到认可。“弯过来的时候要碰到右边的格子嘛!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说着,妈妈又拿起了橡皮。元元这次终于忍不住了,委屈地说:“妈妈,我不会写。” 当妈妈要求他再写的时候,他怎么也不肯拿起笔,只是哭着说:“我不会,我不会!”

  从此,孩子不愿意再拿起笔,也退出了珠算训练班。妈妈除了无奈的叹息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

  其实,孩子们虽然不愿意按照父母的一厢情愿去训练,可也不想自己落后,更不想看到父母那失望的目光,那种目光如同皮鞭抽打在他们的心上,让他们很痛苦。

  他们怀疑,父母为他们设计的前程既然如此美好,但对他们为何如此地可望而不可即,难道人生之旅真的就是这样“自古华山一条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渐渐地,孩子们发现,只要把父母赋予的期望的“包袱”彻底卸掉,就可以获得内心解放的感觉,不再需要拼命地竞争,不再有失望的痛苦,不再有困惑的焦虑。于是乎在他们的身上开始发生一系列变化:不再对学习感兴趣,不再相信父母和老师的话,不再为学习成绩不好感到痛苦或羞耻。

  “家庭号”航船陷入了困境。父母不愿意将船驶入平庸的港湾,但孩子拒绝与父母一起徒劳地去寻找那海市蜃楼般的“最美最美的地方”。父母与孩子只好开始艰巨的拉锯式的谈判:

  父亲们说:“还能指望你干什么?”

  母亲们也失望地说:“还能指望你干什么?”

  孩子们说:“要我为你们学习,你们必须满足我的条件。”

  谈判达成协议,大家皆大欢喜。但不久双方又开始内战,父母指责孩子学习不够努力;孩子抱怨父母没有满足条件,于是又开始新的一轮谈判。

  一轮接一轮的谈判没完没了,双方的对立感越来越激烈,尽管父母的让步越来越大,但孩子的条件却越来越高,双方沟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达成的协议也越来越不起作用。

  没有人怀疑父母的期望有什么不好,但让那些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失败打击、心灵上早已痛苦不堪的孩子们来承担责任的确有失公道。随着生存竞争的日趋激烈,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庭号”航船越来越多,他们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怎样才能防止和减少“家庭号”航船的触礁呢?这个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严肃的思考。

  对成长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体验,应该比成长最终达到的那个终点更重要。学习也有学习的快乐,中国人都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但是这种快乐只会被那些在宽松的学习心态下和顺其自然的成长过程中长大的孩子所体验到,而被家长的预期牢牢罩住的孩子,就像一个穿上了一双红舞鞋的人,在盲目的旋转中身不由己,永远也停不下来。别说成长的细节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感受不到,就是最起码的心灵自由也没有。

  那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究竟应该给予孩子一些什么呢?答案应该是很明显的。在孩子成长的最初,在一家三口的“家庭号”航船刚刚开始扬帆时,父母给予孩子的一些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比为孩子设定一系列的目标更重要。父母并不是不能有所期待,只是这种期待不应该干预孩子的自然成长,而应该化作一种策略的引导,就像市场经济中“国家”这个机构所做的一些必要的宏观调控。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那么从孩子出生起就应该培养孩子专注于某一事物的专注精神。比如在孩子正在做某一件事(有时是趴在地上看蚂蚁,有时是把墨水往盆子里倒)时千万不要打断他,一定要让他自己做完,哪怕是做“坏事”。然后针对好事就表示鼓励,是坏事就在事后帮孩子分析为什么不能这样做。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穷究问题答案的精神。再大一点儿,才是经常带孩子去科技馆参观,经常买一些科技图书,经常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一个具备了为长时间待在实验室里所必备的专注精神的孩子,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穷追不舍的精神,再加上对科技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拜,这个孩子长大了如果没什么意外,那么他将不仅走上科学研究这条路,并且还会是一个出色的科学家。而这一切,不需要父母说一句期待的话。

  过程是孩子自己体验的,未来是孩子自己决定的,而结果是父母所期待的。这一切就是对聪明的父母的最佳回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8 , Processed in 0.06690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