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师正在给孩子们听写,为了让他们动作快一点儿,老师就早早地喊:“第一个词语——”还有几个小家伙没准备好,急忙在翻本子。班级里有一个慢性子,连本子都没拿到手。老师看到他的本子还在前面的桌子上,没传下去(班级交本子都按组交,发的时候一般都让同学从前往后传),就对他喊:“陈浩,你的本子在前面,去拿回来!”话音刚落,一个常爱捣蛋的小家伙——丁博韬,嘻嘻哈哈地开起玩笑来了:“哈哈,第一个词语是陈浩,哈哈——”班级里的其他孩子听见了,也嘻嘻哈哈地笑起来啦! 这位老师当时挺生气,但想想也还确实蛮好笑的,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孩子们看老师笑了,更乐了。于是老师说:“等下再写一个丁博韬。”大家笑得更欢了,丁博韬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接下来,就开始听写了。 对淘气的孩子,拉下脸来训斥是一种方法,跟他开个玩笑也是一种方法。不敢说第二种肯定好用,但有时候两种方法可以交替使用,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更加生动一些。 没有任何单一或成套的管教方式适合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的个性和情绪,采取合适的管教方法。 小娟上初二了,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位居前十名。但是,小娟近半年来令人惊诧的所作所为让父母伤透了脑筋。 初二一开学,小娟就与班里新转来的一个叫妞子的女同学交上了朋友。这个妞子的父母离异,她随父亲生活,父亲几乎不管她的生活和学习。她有不少社会上的朋友,吃饭、喝酒、抽烟、蹦迪、打架、穿奇装异服、逃课、早恋,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榜样。但小娟对她特别欣赏和同情,效仿她的打扮,模仿她的个性,跟她一起出去吃饭、约会、抽烟、喝酒。 小娟自幼聪明乖巧,虽然性格有些倔强,但一直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父母刚开始发现小娟的变化,很生气,也动手打过她,撕烂过她的露背装,踩坏她的夹头发的电发夹。可是,小娟并不畏惧,相反却更晚地回家,千方百计地找借口出去,有两次还喝醉了回来。父母很难过,无奈地抱怨她:“你就这样了!” 夜深了,小娟还没有回家。一次又一次,她总是这样,妈妈吃不下饭,漫无目的地四处寻找。妈妈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使女儿变成了这样? 小娟是不是真的像妈妈理解的那样:“你就这样了!” 其实不然。对这种孩子,需要的是耐心,是引导。父母要耐心地和孩子交谈一次,指出其应该怎么做,对于不适当的行为指出危害性,并静待她能有最佳的表现。至于能事先接受警示的前者,当然也比较容易管教。 在有效处理任何不满意的行为之前,父母心须先采取一种客观的态度——保持中立。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先不要情绪化或直觉地加以反应,而要退后一步,尽可能保持中立。以下有些指标,可以帮助父母有效地思考孩子的行为: 1、去思考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动机。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不愿意换衣服的事实上,而不要把事情想成孩子不愿意换衣服,是因为她想照自己的方式穿。 2、先不要气恼,而要先问自己:“这样的行为是否真的很重要?” 3、再问自己,真的够客观吗?孩子的行为究竟有多坏?这种行为常发生吗?还是偶尔为之? 4、面对孩子的负面行为,如果父母经常用的管教方式是下列情形: 常对孩子咆哮或大声叫喊、常拒绝孩子的要求、非出自本意地惩罚孩子、常和孩子争吵、要孩子承诺下次不再犯了(无论什么事)、威胁孩子、严厉惩罚孩子偶犯的过失、觉得无力管教孩子、常向孩子让步。 那么,请父母们好好地思考一下,因为上述的方式都有不足和缺陷,父母就很需要改进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了。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8 , Processed in 0.06402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