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愿意跟你玩,不愿意让你抱的时候—— 5岁的儿子不想跟爸爸玩 这是一封传到邮箱里的信,署名为“一个无助的妈妈”—— 儿子满满5岁了,嘴巴挺甜,又长得胖乎乎的,很招人喜欢,可是他有一个最大的毛病,那就是不爱和爸爸玩。而且,爸爸抱他的时候,他总是一副极不情愿的样子,有时候,爸爸碰他一下,他还会很不友善地哭闹两声。 过春节的时候,我的几个同事来家里串门,正好他爸爸去参加同学聚会了。同事们逗他说:“爸爸哪里去了?”“爸爸出去玩了。”儿子回答。“那你想不想和爸爸一起玩呀!”同事接着问。“不想!”儿子回答得很干脆,我这个当妈妈的却很尴尬。 我也反省过自己,也许是因为他爸爸工作忙,儿子是我一手带大的,所以喜欢跟我在一起。孩子这样的表现,对他的成长不利,我该怎样改变呢? □■跟帖 4岁男孩的妈妈说:让孩子经历离别 由于工作忙,儿子都4岁了,先生抱过的次数都数得着,儿子从来没有表现出过对爸爸的依恋。但是,自从那次机场送别后,他好像就懂得了一些。 那次爸爸又要飞越大西洋,到机场去送行时,我专程带上了儿子,他眼巴巴地看着爸爸走远,竟有些不自然起来。在回程的车上,儿子问我:“妈妈,你难受吗?”我故意问:“难受什么?”儿子说:“我看到爸爸离开我们时,我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我搂过儿子说:“这就叫离别。你难受说明你不想离开爸爸,你希望和爸爸在一起,对不对?”儿子使劲点了点头。这是儿子第一次表现出对爸爸的依恋。 半年后,先生终于有了一个星期的假期,回到家。这个星期儿子基本上没用我管,无论吃饭还是睡觉、玩游戏,都被爸爸承包了。儿子好不容易有机会和爸爸亲热,爸爸也难得放下工作专心陪儿子,父子俩的感情迅速升温,到爸爸要离开时,儿子哭得一塌糊涂。 思念之情从此常常在不经意间悄悄爬上儿子的心头,他想爸爸扎人的胡子,想爸爸笨手笨脚地帮他洗澡,想爸爸宽阔的怀抱,想趴在爸爸背上玩“航空母舰驮小飞机”的游戏……有时候,儿子正玩得好好的,突然就红着眼圈跑到我跟前,说:“妈妈,我想爸爸了。” 因此,这个无助的妈妈不妨让孩子经历离别,因为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时间和空间隔不断的。 贾亮 13岁男孩的妈妈说:爸爸主动陪孩子 5岁的男孩不愿意和爸爸玩,对于想将孩子培养成为小男子汉的妈妈来说,还真是一个问题呢。别急,我家耗耗也曾遇到这样的问题,现在他已经是13岁的小男子汉了,和他爸爸关系也特铁。 我也曾分析过儿子不和他爸玩的原因——孩子是活泼的,但爸爸是沉闷的,单调的游戏、古板的面孔、乏味的言辞,让孩子觉得无趣,于是匆匆“逃”走。但不管怎样,不要苛责孩子,应该从爸爸做起。 游戏要翻新花样,爸爸可以陪孩子折纸、画画、写字、玩游戏;还可以领孩子逛公园、放风筝、看电影、爬高山……嘿嘿,不就是和孩子一起玩吗?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玩的时候,爸爸千万不可“冷眼旁观”,一定要参与其中。因为,对于男孩子,阳刚之气的培养格外重要,作为爸爸,要有意识地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传递一种男子汉精神。和孩子一起动手,和孩子一起完成,和孩子一起欢笑,指点他,帮助他,引导他……相信有了这样的真情互动,孩子会渐渐成为爸爸的“小尾巴”,甩都甩不掉呢! 最后,妈妈的配合也很重要。面对男孩子,妈妈不妨稍稍后退一步,管得少一点,管得粗一点,把更多的“展示”空间留给爸爸,让一对父子成为亲密的“铁哥们儿”。 刘小路 10岁孩子的爸爸说:要爱其所爱 从小到大,孩子一直是妻子带,她比我付出的多得多。但就“喜欢谁”让女儿来选,我敢拍着胸脯说:“俺!”听起来多少有些投机的成分,但作为父亲,让孩子喜欢,我有自己的四点努力: 首先,要常回家看看。这个“看”,不是按时回家或人在家就行,而是要多与孩子在一起。“忙”不是疏远孩子的借口,哪个男人不忙啊?要知道,心在哪里,时间就在哪里;时间在哪里,喜欢就在哪里。所以,男人不妨偶尔宅一点,陪孩子成长,用心之外,再多用点时间。 其次,努力保持微笑。笑是世界上最好的情感“维生素”,不苟言笑、色厉内荏、苦大仇深,别说是孩子,成人见了恐怕都不会喜欢。微笑不仅能增强父亲的亲和力,也能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变得更加阳光。所以,只要推开家门,无论多烦多累,爸爸们,请保持微笑。 第三,把爱说出来。中国人是个不善表达情感的民族,不像西方人天天把“我爱你”挂在嘴边。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许多情感不能让他们猜,尤其是爱,需要直白说出来。说句“我爱你”不难,听到孩子的“我爱你”,回答一声“我也是”也不难。 最后,一定要爱屋及乌。孩子是敏感的,爸爸一定要爱其所爱,玩具、兴趣、朋友,甚至包括孩子他妈,都要用认真的态度对待,表达出真诚的喜爱,才能获得更多的认同。许多时候,爸爸必须蹲下来,倾听来自孩子心底的声音。 马建国 □■记者连线 小学老师、省优秀班主任彭慧说:两个巴掌同时拍才能响 孩子不愿意亲近父亲,应该是有很多原因的,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就此问题本报记者连线太原市五一路小学教师、山西省优秀班主任彭慧。 她说,中国家庭的传统格局是严父慈母,父亲处于顶梁柱的地位,具有说一不二的权威,这往往导致对自身角色认识的错位。对有些孩子来说,父亲有时候是家长,有时候是领导,有时候是苦力,有时候是钱袋,有时候是对头,有时候是帮手……但就不是他们最最需要的——朋友。天长日久,孩子与父亲的疏远自然水到渠成。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妈妈、爸爸两个巴掌同时拍才能响: 首先,妈妈不能老是“霸”着孩子不放。虽然大部分妈妈会大呼冤枉,但事实是大部分妈妈都有这个问题存在,当然,理由多多:爸爸忙,爸爸不会带孩子,孩子就喜欢跟妈妈在一起……为了孩子,请妈妈们多想想这个问题,先“扫清”自己心里的障碍,尽量做到心情愉快地把孩子“送到”爸爸手里,因为妈妈的犹豫会被孩子观察到的,以此产生抵触心理。 送到爸爸手里并不是万事大吉,妈妈还要接纳爸爸带孩子的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带孩子的方式,孩子也需要和不同类型的人交往,那么,如果妈妈实在做不到“欣赏”爸爸的方式的话,就尽量做到“接纳”,或者,实在不行,“眼不见心不烦”吧,别去看他们。 而且,夫妻之间遇到问题,许多妈妈喜欢冲着孩子抱怨,这可是千万要不得的。平常要在孩子面前多美化爸爸,和孩子说甜蜜的话时,可千万别把爸爸给落下。比如,“爸爸力气大”、“爸爸的运动神经可真发达”、“爸爸知道的东西最多了”……有了平常的铺垫,孩子才会愿意和爸爸在一起,也更容易产生愉快的经历,从而走上良性循环。 对父亲来说,他是能否形成“亲子关系”的关键。朋友意味着平等,因此,父亲必须放下姿态,把孩子放在平等位置上进行教育、交流和陪伴,要让孩子感觉到你是他的伙伴,而不是盛气凌人的家长或其他什么。 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妈妈要加强父爱教育,可以带他了解父亲的工作,布置一些必须与父亲合作完成的手工、作业等,让孩子亲身感受父亲的付出与伟大。 如果父亲工作确实很忙,也可以制造一个聊天时间,比如每晚睡觉前,用十几分钟时间和儿子聊聊天,可以讲讲自己今天上班路上遇到的事情,可以跟孩子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趣事,让孩子知道原来爸爸不那么“严厉”。 “从照料生活来讲,妈妈肯定会更细一些,但是,对付困难时爸爸的影响会更大一些。”彭老师建议,爸爸应该创造机会和孩子去玩冲浪、攀岩等勇敢者的游戏。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体力,让孩子体验到爸爸的慈爱,又能培养孩子的男性性格特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这将比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更为宝贵。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7 , Processed in 0.05393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