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自古以来父母对孩子最拿手的传统教育方法就是打。“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树不修不成料,儿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这都是历史上相传的教子经验。孩子犯了错,一些脾气暴躁的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恼火下,失去理智地对孩子进行打骂,想以此来促使孩子改正错误。 然而,打骂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达到父母的教育目的,而且会使孩子形成说谎、冷漠、孤僻、仇视、攻击等心理问题,而这,往往会成为日后不良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也会造成孩子离家出走、上吊自杀等终生遗憾事情的发生。 很难想象生于富裕家庭的小良,谈起父母来居然感受不到半点亲情,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记忆里父亲从没带他出去玩过,对他的教育不是呵斥就是贬低讽刺,粗暴的父亲需要的是儿子的顺从与听话,母亲一般护着儿子,为了他的事,父母的关系也跟着紧张。 高考结束后,小良上了四批,暑假里整天在家待着,除了上上网,打打游戏之类,就无其它的活动安排,意志日渐消沉,精神逐渐颓废,自己懒得跟同学们联系,同学的邀请也基本是采用回避,做茧自缚式的把自己困在里面。对于小良异常的言行举止,他阿姨比谁都着急。 心理咨询的实践证明,存在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孩子,大多因为父母只是“单向教育”,他们不了解孩子的内心,刻板地说教、粗暴地打骂、无情地强制、精神的虐待严重地恶化了亲子关系。由于孩子丧失了安全感和归属感,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健全发展 父母都能细心感受孩子说话背后的意思和感觉,不要单靠眼睛去看,而是要用心聆听和体会。父母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开放,使他们放胆说出心理话,并学习接纳不同的理念。 父母与孩子交谈,一家有想法不能沟通的时刻,父母要表现得耐心,语气不冲撞,这就是给成长孩子最好的身教。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耐心细致的作好思想工作,告诉他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了,同时还要告诉他,同样的错误不要重犯,要及时的纠正,要吸取教训。切莫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他,要相信你的孩子一定能健康成长的。 孩子就象是一棵小树,你只要把他扶正了。他只要是向上的,剩下的就交给水分和阳光吧。我相信他会茁壮成长的。 1)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提出合理要求 要使教育获得成功,就要全面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无论是让孩子学做一定的家务劳动,还是让孩子学习某些文化知识,都要从孩子实际身心发展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忽视了这一点就难以获得应有的效果。 在教育中,有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急于求成,只从主观愿望出发,把孩子看成小父母,要求孩子这样那样,过高的要求致使孩子难以接受,就会逐渐产生厌倦情绪。而对此,父母却一味埋怨孩子不理解父母苦心,甚至施加打骂这样的粗暴教育,这样做的结果就像拔苗助长一样,不仅不奏效,往往事与愿违。所以,只有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地启发教育孩子,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2)父母要控制情绪,平衡心态。 当孩子犯了错误或做出一些令父母难以接受的行为时,有些父母一时过于激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打断甚至不听孩子的解释,就对孩子采取训斥或粗暴的打骂。的确,孩子在父母的大吼大叫下,或许会表现得听话、服从,但这样的手段会使你逐渐无法控制局面。初期会让孩子的受到惊吓,影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发育。 逐渐就会使孩子有错也不向父母说,采取隐瞒、撒谎等方法来逃避父母的斥骂,久而久之也会像父母一样以同样的手段对待别人。而且父母打孩子是教育无能的表现,会把自己最气愤、最薄弱的环节暴露给孩子,孩子就知道了怎样能使父母暴怒,那他想气父母的时候就会如此做。所以,不轻易愤怒的父母才是最有威严的父母,因为孩子没有摸到父母的底呀! 孩子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但也不可能永远是错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不断学习,不断成熟,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管它往往会有些片面。父母不要把孩子当成成人,以父母的要求来要求孩子。当发现孩子犯了错时,要保持冷静,先反省一下是否自己教育方法上的问题。如果是孩子的问题,应该从分析问题,讲清楚问题的后果等方法让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当然可以进行适当的批评。 在和孩子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的意见和自己有冲突时,千万不要失去控制大吼大叫,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的意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的要给予支持,如果是错误的,父母应该在商讨的气氛中给孩子分析,切记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意见,不然会使孩子养成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所以,父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分析孩子的观点和看法,那样就会对孩子多些理解,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完善他的行为和观念,并理解你的帮助和指令是为他着想。 另外,父母还应该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情绪,那样会使孩子处在一种不和谐和家庭环境中,受到父母的消极情绪影响而导致情绪上也发生变化。 3)冷静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 父母打、骂孩子往往是自己急了的时候,因此要学会冷静处理,所谓冷静就是在自己着急、上火、生气时不要教育孩子,自己先消消气,等心情平静了再教育孩子。而当孩子也处于生气、激动的时候,也不适宜进行教育,应该等孩子平静下来再进行教育。这样才能防止粗暴型教育,冷静地、客观地处理问题。 有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放学回到家兴高采烈地告诉妈妈:放学时老师叫他们几个值日生扫地,结果他们几个一窝蜂地跑了,把老师气得要命。看着孩子那因为高兴而通红的脸蛋,这位妈妈只说了“是吗”就没有再说什么。 到了晚饭后,看到孩子平静下来,这位妈妈才坐下来,让孩子说说这事对不对。这学生这时想起来自己也的确做得不对,就向妈妈认错。妈妈看到孩子认错了,心里很高兴,又问他要怎么做。孩子想了想对妈妈说:要向老师认错,保证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到孩子既承认了错误,又懂得如何改正,妈妈表扬了孩子:“你这样做就对了。”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妈妈一开始就批评教育他,或者责骂他,可能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还有可能使孩子以后不和妈妈说学校的事情,因为当时孩子处于兴奋状态,根本没有意识自己做错了事。所以,对待孩子的错误,父母要善于进行冷静处理。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6 , Processed in 0.05594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