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8岁的男孩和妈妈散步的时候,看到两只狗正在交配,男孩不理解,于是问妈妈:“它们在干什么?”妈妈不理,也不回答孩子的问题,只催促儿子:“快走!”可儿子仍然一个劲地追问下去,想问个明白,最后妈妈竟恼怒地打了儿子一记耳光…… 孩子对世界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心,对动物性活动的观察和研究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部分。动物不穿衣服遮盖生殖器,并且毫不隐瞒其性交的过程,让孩子可以有很多机会观察到动物的性活动,孩子对动物的性活动不可能理解,于是他们开始向父母提出问题。父母应该怎样来回应孩子的问题呢? 狗狗有很多小鸡鸡吗? 儿子5周岁,他对动物和人的生殖器都非常感兴趣,每次小猫小狗经过,他总是蹲下来看,还会告诉家里人小猫的小鸡鸡长了毛毛,小狗的小鸡鸡是红红的。有一次他指着一只母狗(母狗刚生了小狗,正在喂奶期,有很多乳房)发问,为什么那只狗狗有那么多小鸡鸡?搞得大人们哭笑不得。他一旦发现爸爸、爷爷、妈妈等大人上厕所就赶快跑进去看。还自编了首儿歌:谁的鸡鸡大谁的鸡鸡黑谁的鸡鸡最最小……并且不分场合大声唱,爸爸妈妈跟他讲很多道理他也不听,反而越说还越来劲地唱,孩子这样的情况,我该如何教育? 这是一个观察力和探索欲非常强的孩子,正是处于性心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而且多才多艺,将他的发现编成儿歌,孩子在探索和发现中获得了多大的快乐啊!如果孩子发现的是苹果为什么落到地上的秘密,编出来的儿歌也与性器官无关,父母一定会欢呼雀跃,认为孩子是天才,父母一定不会去阻止孩子观察苹果落地的过程了。可是,孩子观察的对象是性器官,孩子并不知道观察苹果落地和观察性器官有什么不同,都是他所见到的这个世界,他还不知道成年人对性的禁忌。儿童仿佛无意中闯入一个成年人制造的禁区,父母的干涉就是必然的。 父母可以这样来做: 第一,加入到孩子的研究中,买一些动物知识的书,利用身边的小动物,给孩子讲解动物身体的结构,动物的眼睛、鼻子、脊柱、尾巴、生殖器等是如何构成的,利用孩子的兴趣扩展知识面。 第二,满足孩子对人体的好奇,顺应孩子性心理发展,与孩子一起洗澡,他对谁的身体感兴趣,谁就主动与孩子一起洗澡,让他看个够他就不再好奇了。 第三,和孩子一起看适合孩子的儿童性教育的图书,坦然地告诉孩子生殖器的结构以及回答孩子关于生殖器的问题。 第四,告诉孩子,生殖器是每个人的秘密部位——不可以随便说出来,不可以随便给他人看,让他人摸的。这是帮助孩子建立保护身体隐私的一个过程。 第五,耐心等待孩子度过这个时期。当孩子对一个事物的好奇心被满足后,他的兴趣就会转移到新的事物上。 蚕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 这是我与儿子的故事。儿子7岁时上小学一年级。一天,我们买了5条小小的蚕回家。我和儿子一起每天给蚕宝宝喂桑叶,蚕也一天天长大,我们观察到了蚕—蚕茧—蛾—卵—蚕宝宝的整个过程。 一天,当我和儿子一起观察蛾时,两只蛾正在交配。儿子不解地看着我,我知道他希望我能够给他解释我们看到的场面。于是,我平静地告诉他:“看这两只蛾,一只是雄蛾,一只是雌蛾,它们都很爱对方,所以结婚成了夫妻,现在,它们想有自己的小宝宝,它们把生殖器官接在一起,过几天就可以生下它们的宝宝了。” “哦,原来它们在准备生宝宝啊!” 第二天,又有两只蛾交尾,儿子认真观察后告诉我:“妈妈,又有两只蛾生宝宝的器官接在一起,它们要生宝宝了。”几天后,我们一起看到蛾产下了卵,后来卵又变成了小蚕。 在儿子10岁的时候,一天,家里窗户的玻璃上有两只大黄蜂在交尾,他很专注地观察,我走近了和他一起看,问他:“知道它们在干什么吗?” “知道,它们是夫妻,要生小宝宝了。”儿子的表情纯洁无邪。 交配好就可以生宝宝了 愚妈和6岁愚儿一起骑着车从超市购物回来, 走到楼道口的时候,愚儿要求在楼下再骑上两圈,愚妈百无聊赖,站在路灯下四下张望,只见惨白的灯泡上两只飞蛾摆着形迹可疑的造型一动不动。 愚儿一圈骑回来,将自行车停在愚妈身旁,很认真地对愚妈说:“妈妈,你在看那两只飞蛾么?我知道它们在那儿交配。” 愚妈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它们是在交配呢?” “你看哪,它们把屁股对在一起,一动不动就是在交配。我知道它们交配就是要生宝宝,还要先亲一亲,抱一抱,才交配的,交配好就可以生宝宝了,宝宝就是它们爱的结晶。” 黑猩猩的屁股为什么那么红 Sam妈带6岁的儿子Sam到动物园看猩猩,黑猩猩只有两头,一头公一头母。母猩猩上蹿下跳,嗷嗷号叫,公猩猩端坐一旁,爱搭不理。母猩猩的屁股通红,肿胀得比它的脑袋还大。于是引来Sam好奇地问:“它屁股怎么这么红、这么大?” Sam妈回答:“它在发情。” Sam接着问:“什么叫发情?” Sam妈解释:“母猩猩想当妈妈了,它想吸引公猩猩和它交配,这样它就能怀上小宝宝。它的屁股很红很肿,这样公猩猩就知道它想生孩子,需要交配。” Sam问:“那个公猩猩怎么就是不理母猩猩呢?” Sam妈回答:“公猩猩可能不喜欢它吧。” 每个妈妈对孩子问题的回答都有自己的方式,根据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家庭的文化背景,采用不一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我们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来应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但我们有一个永恒不变的原则,那就是不可以欺骗孩子,不可以因为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而打骂孩子。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6 , Processed in 0.05167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