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年代,家长们哪个不为“钱”途疲于奔命?而许多父母出于爱子心切,不愿让孩子过早了解生活的艰辛,情愿为孩子遮风挡雨,这样做只会使孩子产生一种错觉:生活中只有阳光,没有坎坷,即使家里出现经济危机,也该是父母操心的事。最终我们会痛心地发现:孩子会缺乏和家人同甘共苦的心意,我们与孩子的心实际上被隔开了。 最近我看了一本国外获奖儿童文学作品的《雷梦拉与爸爸》,书中小姑娘雷梦拉的爸爸失业了,全家本来就不宽裕的经济状况变得更拮据了。雷梦拉了解情况后,知道家里需要孩子们与父母一同渡过难关,于是她使尽浑身解数,包括幻想当广告明星去赚钱养家,帮助父母减轻家务负担,不再向父母要求礼物(只在心里列出清单),做个好孩子不让父母操心,甚至想尽办法博父母一笑。所有这些小小的努力,即使达不到最初的目的,至少也让全家人看到并懂得了,孩子其实非常愿意与全家人一起去战胜困难。联想到国外的家长让孩子做家务活来挣零用钱,鼓励孩子利用假期去送报、送牛奶来挣取学费,参加童子军卖汽水饼干来募集善款,通过让孩子与钱打交道来了解挣钱不易,体会父母的辛劳。而我们除了过年派“压岁钱”、在孩子身上大把花钱以外,又让孩子与钱有过怎样的亲密接触呢?孩子们没有通过亲身的体验来了解父母的钱挣得不易,也不知道家里真实的经济状况,甚至有些家长即使家里条件不好,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孩子一样高消费,又怎么可能不出现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呢? 我家里目前正处在这样的状况:为了照顾家庭,我辞去了待遇较好的工作,全家的经济来源依靠丈夫一个人的薪水,虽然他工资较高,但工薪阶层的收入总是有限的,我们还有一笔住房贷款未还,而且我们没有医保,没有养老金,孩子今后的教育费用也是一笔大的开支,现有的工作和生活也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所有这些,我们的想法是告诉五岁半的孩子,看看她会有什么反应。孩子的第一个反应是:“妈妈,我们没有钱了,不是还可以到银行去借吗?”我告诉她,借银行的钱总是要还的,还要多给银行一些钱作为利息。女儿的第二句话是:“那我们以后花钱要节省一点。”再问她怎样才能节省一点,她想了想一下子说出好几条:“我们以后去超市买东西,要买打折的,不打折的就不买,去逛街的时候不买东西,不到饭店去吃饭,回到家里吃妈妈做的饭菜,妈妈以后不要给我买新衣服了,我有很多衣服还没穿够呢。星期天我们去爬山去海边玩,不去那些要买门票的地方。冰淇淋可以不买,喝妈妈做的柠檬水和绿豆冰棒。”我认真地告诉她:“你刚才说的那几条都很好,我们以后就照你说的做,不过要节约用钱并不是说不能买东西,只要不乱买东西,有时候也可以买点小东西来个惊喜嘛。记住:我们要过简单但是快乐的生活。”女儿马上说:“当然了,我们是快乐的一家人嘛。” 我还和她一起读了雷梦拉的故事,讨论了雷梦拉为家庭做出的努力哪些是可以学的。我们还跟孩子商量,她每年收到的近两千元的压岁钱可以存起来做以后的学费。另外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可以得到“银币”奖励,比如自己到楼下面包店里去买方包,可以奖励一角钱。 另外,我们发现孩子的愿望不要急于满足,缓一缓比较好。女儿想买一辆小单车,我们要求她表现好才能给她买,并且带她去超市看了车型和价格,她看了以后说:“等以后打折的时候再买吧。”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并改正了若干缺点之后,我们按照当初的承诺给她买回了一辆特别漂亮的小单车,盼望已久才得到的东西自然不同,她格外看重并且很爱惜。 我发现孩子的情绪并没有因为了解了家里的经济状况而产生忧虑,她仍然保持着快乐的天性,因为我们充分尊重她,让她知道这些事情,让她参与出主意并且一起付出努力,她感到特别自豪。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5 , Processed in 0.06631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