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把经商机制引进家庭,调动孩子学习、做家务的积极性,做一次家务给5元,考试成绩达95分给5元,95分以上多1分增2元,满分30元……儿子的进步似乎“立竿见影”,但是好像开始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不论干什么都要奖励。 心理咨询师指出,这种对孩子“行贿”的行为,虽然可以取得一时效果,但长久下去贻害无穷。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福特通过大量研究指出,从短期看,“贿赂”能够使孩子产生高度积极性,但从长远看,这种手段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当一个小孩受到多次“贿赂”后,他们会变得依赖“贿赂”,甚至做点普通的事也是如此。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家长热衷于“贿赂”孩子。比如与孩子玩扑克,摸牌时有意让孩子摸到大牌,或对孩子选摸大牌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牌时对孩子偷看别人牌的行为听之任之;甚至自己故意打错牌,让孩子赢,以换得孩子一时欢心。诸如此类的行为,有心理学家气愤地指责是“对孩子心灵的腐蚀”,孩子长大后投机取巧,在考试时作弊,与这种教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对孩子“行贿”的弊端是明显的,“行贿”可能成为孩子努力追求的首要目标,从而冲淡甚至替代其做家务和学习的内在动机。心理学家认为,内部动机是由个体的自尊心、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引起的,俗称“我要干”、“我要学”;外部动机则是由外力逼迫(包括金钱刺激)而引起,俗称“要我干”、“要我学”。孩子做家务、努力学习,应该是其内部动机在起作用,因为,只有内部动机才是长远而有效的动机。 “孩子家务干得好,学习有成绩,该不该奖励?”也有父母提出这个问题。 “孩子家务干得好,学习成绩突出,当然要奖励。”专家认为,“这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奖励,是以奖赏激励人,进一步调动被奖励者的内部动机,去争取更大的成绩。对孩子的奖励,一般以精神表扬为主,物质奖励只能给他喜欢的衣物、玩具、学习文具之类,不宜直接‘发奖金’。行贿,是以钱物买通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某种愿望,充其量只能调动孩子暂时的外部动机。所以,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5 , Processed in 0.05660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