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家庭教育调查结果显示,90%的家长承认正在打或打过自己的孩子。这些70后、80后,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表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尽管他们不愿意也不舍得用“打”的方式来解决,但在孩子犯错误,反复说教无用的情况下,“气得发狂不得不打”成了他们最无奈的选择。一些济南家长对此提出疑问,当孩子越过界限说教无用时,家长们该怎么办?是选择不打任其发展,还是打了暂时收效?用什么心态什么方式去教育孩子?早教专家说,“任何处于狂热状态下的打骂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一定是错的。” 不打屁股是不全面的教育 根据美国教育专家Dubson的理论,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分为3个层次,一是正面鼓励;二是不正不负的提醒、点拨和告诫;三是严厉方式即打屁股。 孩子的自制力差,即便明白道理很多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因此,美国加州儿童会副会长杨帆认为,打屁股是家长应对恶劣情况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式,教育中必须要有让孩子犯错误后立刻尝到后果的方式。 许多性变态源于儿时被打 中国心理咨询网深圳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戴影频表示,最好不要随便用“打”的方式。现阶段的家长,作为处于社会转型期压力过多的成年人,本身的情绪管理能力就很差,他们同时又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要他们科学而理性地使用“打”的技巧,是很难的。 很多时候,盲目地“打”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而无论是武力上的体罚,还是精神暴力,任何惩罚都有可能会带来缺乏安全感、信任感,令人没有归属感。“打”可能会使被打者向攻击者认同,由此形成暴力倾向,许多成年后的性变态也有不少是与小时被打有关。 母女两人哭着“互殴” 当事人:李欣(化名),女儿3岁 李欣最近一次打女儿在今年7月,李欣带着女儿去旱冰场溜冰,一直玩到晚上9点。偏偏回家时女儿死活不肯脱下旱冰鞋,一定要穿回车里。李欣坚持要女儿换鞋,外面刚下过雨,又黑又泥泞,万一磕碰摔伤怎么办?母女俩争执不下之时,女儿突然暴怒,赤着脚跑了出去,还专往小树林里钻,李欣追上去拉,女儿拼命挥打李欣。 这个时候李欣完全被激恼了,毫不犹豫地往女儿屁股上用力打了两下,没想到挨打后的女儿竟然扑上来抓打李欣,母女两人展开“互殴”。 专业建议: 家长和孩子没有达成共识,家长也只考虑自己的态度,就不是正常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倒不如让孩子去做,如果摔了就摔了,她自己就会懂得。 罚坐小板凳比打屁股灵 当事人:Coco妈,儿子两岁半 “孩子就是这样,他不停地来试你的底线,试到你打他一顿,他知道底线在哪里以后,就不再犯了。”Coco妈原本是个“藤条打屁股”派,但她现在已经放弃了打孩子的做法,“打了以后心疼,又怕孩子学会暴力解决问题的方法。” Coco妈的好方法一是给很宽的界限,二是坐小凳子。你想在大冷天穿凉鞋?没问题,自己冻着了回家自然乖乖换鞋;要喝凉水,也行,肚子不舒服下次就不敢了……万一这么宽的界限你还不满足,那就对不起了,坐小板凳。“这个方法多用几次还挺管用,怎么也比打孩子的负面效果要轻得多。” 专业建议: 找出“打”的替代方式是可取的,不过在强调孩子的错误表现时,也应该告诉他正确的方法。 降低“打”的负面影响 如何将“打”作为最高级别、最后使用的惩罚手段,但行之有效,且负面影响最小? 第一课:你有打孩子的资格吗? 1.你的情绪管理能力如何?你是个脾气暴躁、做事着急、容易焦虑的人吗? 2.最近你焦虑、烦恼吗? 3.你平时和孩子的关系亲密吗? 4.你每天和孩子相处有3小时吗? 5.你只是要求孩子听话吗? 6.孩子犯的错误,你事先讲过吗? 7.孩子所犯的错误,你自己有没有犯过? 8.你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了吗? 如果以上问题中,有一项的答案是肯定的,请再考虑一次。 第二课:你真的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1.冷静缓冲。避免冲动行为,哪怕再生气的时候,做决定前,先在心里数10下。 2.给孩子辩解的机会。先听听孩子会这么做的理由,他是否认为自己有错。此外,还要排除是否出于生理上的原因。比如有些孩子有多动症、偷盗癖。 3.延伸思考。有无更好解决方案? 第三课:打之前要做些什么? 1.制定规则。平时的教育中,就要有意识地加入规则,让他知道犯错的后果,以及“打”这个级别的惩罚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被使用。 2.不要立刻执行。此时双方情绪都很激动,不是实施惩罚的时机。 3.重申惩罚理由。要使孩子通过惩罚加深对错误的联想记忆,而不能使他们对惩罚的形式本身感到害怕。 第四课:在哪打?谁来打?用什么打? 1.回家再说。公众场合以打为管教方式有损孩子自尊。 2.最好由爸爸执行。中国家庭传统意义还是严父慈母的组合,要让孩子相信母爱是无条件的。 3.屁股、小腿和手心不易受伤。孩子挨打时的地方和挨打的姿势一定要柔软舒适,而打孩子屁股时脱下裤子能知道下手的轻重。 4.工具最好细而轻。如果要使用工具,最好选择质地较轻、密度较大的条状物,比如竹尺、拍子等。 5.建议每一下之间要有间隔。既可以让孩子充分消化疼痛,也可以思考自己的错误。 6.时间要短。只要能达到记忆错误的效果就可以。 7.次数要非常有限。 第五课:怎么安慰孩子? 1.安慰和勉励。许多孩子会把“打”当做被抛弃和被否定,所以一定要再三强调就事论事的。给予肯定,他还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他可以做得更好。 2.爱的拥抱。用肢体语言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无条件地爱他。 打是管教,不是施暴 1.拿“爸爸妈妈打你是为你好”当幌子。归根到底是从成年人自己的角度出发,实质是将个人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2.心情坏的时 候打,心情好的时候不打。惩罚尺度差别太大,不会有任何正面效果。 3.公众场合为顾全自己的面子打孩子。当孩子在众人面前表现不好,或者公然挑战家长的权威,家长此时冲动性地“打”,纯粹是为了保住面子。 4.自己急功近利,却怪罪孩子。以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成就为理由打孩子是不可取的。唯有当出现涉及人身安全、社会道德、规范,才是最需管教的。 5.拳打脚踢。教育目的的“打”和普通意义上的暴力动词,必须严格区分。 向孩子最爱的事“下手” ●家庭内表决。比如孩子想买个PSP,想延长上网的时间,就可以由全家,包括他本人在内进行表决。如果是犯错,也可以在这种环境下,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 ●暂时剥夺孩子做喜欢的事情的权利。比如不让他们看动画片。这个方法对3岁以上的孩子非常管用。 ●冷处理。家长不妨冷静下来,也给孩子一个冷静反省的时间。 ●给孩子选择权。要挨打、放弃玩游戏一个月还是罚站3小时?让孩子来选,如果他弃权,那就家长选。 文/周吟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5 , Processed in 0.06331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