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过度保护让孩子心灵受伤害-学龄前-家庭教育

2015-4-18 22:41|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3| 评论: 0

摘要:   家长与孩子的双边思维   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 ...

  家长与孩子的双边思维

  要使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和领会到:他的每一步、每一个行动都会在他身边的人——父母、教师和“陌生者”的精神生活引起反响。只有当他不给别人带来灾难,不欺负和扰乱别人时,才能成为一个生活得平静而又幸福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在几年前的一个电视节目中,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个孩子说出了这样的话:

  “在学校里住宿过集体生活,我自己总是能独挡一面,可是一回到家中,母什么事情都不让我干,对我百般呵护,本来这些事情自己都可以做,只是一味让我别分心,抓紧时间认真读书,我常常对此感到很不耐烦,甚至很生气。但是每次发过脾气之后,自己也觉得很后悔,觉得对不起辛勤劳作的父母,有的时候,我也试过和父母进行沟通,但是效果很差。我感到非常委屈,过去回家总是想放松一下自己,而我现在特别不愿意回家,因为现在回家心里一点舒服的感觉也没有。”

  家庭是一个人最温馨的港湾,然而在这个孩子看来,这种温情已经在家长与自己的冲突中,被磨损到了极尽微薄的地步。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让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损伤。

  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各自对教育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才,这种观念是着眼于未来的,其对手段的选择,是以家长的社会经验与生活观念来作为标准的。

  家长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确保孩子用最快的速度、走最少的弯路来获得成功,用命令、压制的办法,来处理孩子与家长观念中存在的冲突,让孩子虽然有自己的想法,却由于需要恪守许多规范、条框,而不得不按照家长的要求,在家长提供的保护下来生活。

  因此,在家长看来,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服从”,服从的意义是将孩子的一切生活轨道,都纳入家长所设定的保护环境中,其价值是让孩子在自己所设定的程序中,逐渐成长为一个家长所期望的人。

  诚然,在孩子还很弱小的时候,家长给予他们各种成长所需要的东西,为孩子遮风挡雨,营造出安全的环境,这一切的贡献是无可磨灭的。

  但是这样的观念,却是建立在一个不可能的前提之下,这个前提就是孩子的独立性永远为零,是以先认定孩子不变的思维得到的这一观念,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视角来重新看待问题,结论就会完全不同。

  在孩子看来,自己每天都在变得成熟,变得能够逐渐承担一些责任,独立完成一些事情,而家长却对此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

  在小的时候,父母在对孩子的教养中,无时无刻不对其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规定孩子要吃什么,该吃什么,何时该睡觉,要读什么书,看什么节目,甚至于为孩子挑选爱好、老师、游戏玩伴等等。

  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过度保护的范围可能更广,不仅包括了本该由孩子做的家务劳动,甚至还包括那些本该孩子自己做出选择的事情,比如选择学校、报考专业、未来职业等等。

  在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之中,家长往往无视于孩子个人的志趣,迫使孩子服从自己的志愿。这种思维方式,彻底将孩子与家长对立起来,得出的结果令人难以忍受,本身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上的心灵暴力。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过程的本身,孩子在成长中的烦恼本已十分强烈,却还要生活在家长所布设的“保护网”中,在家长过度保护的高压下,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犯规”行为,甚至只是与家长所认同的观念相冲突,孩子也需要为此承受家长的反对与呵斥,成为了家长眼中“不听话的孩子”。

  由此,我们已经看到了“过度保护”在制度上的不合理性,接下来,我们需要开始进一步的探讨,以其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5 , Processed in 0.06936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