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的墙,多深的基。 ——作者手记 夏楚参是实验班的语文教师,他那一笔端庄而遒劲的字,让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经历与楼老师很相似。1967年高中毕业之后,他去农场劳动了两年,后被推荐到大学的美术系进修,结业后当了老师。后来,又进修了中文专业。 采访他的时候,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以为语文老师会喜欢写作,并因此对学生内心世界有更深的了解。不料,他却告诉我,他喜欢数理化甚于语文。 “那么,您的一手好字是怎么练出来的?” 听我问及此事,夏老师神秘地笑了,说: “这个原因谁也猜不出来。” 原来,夏老师的父亲是中医。许多年前的一个暑假,父亲拿出一摞医书,对三个儿子说: “这些医书是我借来的,请你们帮我抄下来,有重要用处。” 当兄弟三人准备抄写时,父亲又提醒道: “抄医书非同寻常,抄错一个字,就可能给病人开错药方,害了人家性命。所以,必须字字端正清楚,不可贪玩马虎。抄好了我有奖励。” 孩子们听了,无不心生神圣之感,似乎真的成了医生,他们如同给病人开处方一般,一笔一画,刀刻斧凿一般。夏楚参是老大,自然要做出表率,比弟弟们更加认真。 一连几个假期,兄弟三人都与医书相伴,练出了坐功,练出了严谨,也练就了一手好字。每个假期结束时,父亲就带儿子们去上海大世界游乐城玩上一整天,那份自豪与痛快,回想起来让人心醉。 听到这里,我拍案叫绝: “你父亲真是高人,他这是培养你们兄弟三人的良好习惯呀!” 夏老师点点头,说: “是啊,不过这是我们长大以后才悟出来的,那时可当真了。至今,我对医书都有一种敬畏之感。” 夏老师的两个弟弟,一个担任了厂长,另一个做了企业的工会主席。兄弟三人的成长都得益于抄医书养成的严谨之风。 这种严谨作风也被夏老师用到了教学上。 上海实行“五四学制”,即小学五年制,初中四年制,而初中的第一年为预备班,因此预备班相当于小学六年级。 这一天,夏老师在预备班二班讲课,教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名篇——《凡卡》。 讲课文之前,他先让学生拿出默写本,准备默写生字词,为讲析课文扫除文字障碍。默写完毕,学生当场互批,夏老师巡视检查,发现“礼拜”的“拜”字错误严重。统计结果,默错者9人,占全班人数的20%,而出差错的原因,都是把右边的四横写成了三横。 夏老师皱了皱眉头,说: “同学们,‘拜’字应该是左三右四,请牢牢记住。下课前两分钟,我们再默写一次,希望不要再出错儿。” 下课前两分钟,再次默写,结果让夏老师愕然;不但还有人错,而且原先默写正确的,这次也默错了。 下课后,夏老师像着了魔一样,总念叨着一个“拜”字。 他在思考如何教好这个“拜”字,让学生不再容易写错。终于,他发现了形象记忆的诀窍。 在给预备班四班上《凡卡》一课时,默写生字的结果也与二班相似。 “同学们,一个星期就是一个礼拜,那么一个礼拜是几天呢?”夏老师问道。 这样的提问似乎是幼儿园的水平,但在闸北八中是很受欢迎的。用刘京海总结出的教学原则来说,就是“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所谓低起点是指向发展的,是以现实原则与可接受原则为标准的,保证通过教育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低起点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自信。 全班同学齐声回答: “七天。” 说出一个礼拜有七天,对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不会是难题,但这正是逻辑的、求知的起点。 夏老师不动声色,问: “上半礼拜几天呢?” “三天。” 夏老师微笑了,又问: “再看看这个‘拜’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们用手指比画着,默念着,教室里活跃起来。 突然,有的学生眼睛里放出异彩,兴奋地叫起来: “我发现了记忆窍门:‘拜’字的左边表示上半礼拜的三天,右边表示下半礼拜的四天。”夏老师高举起双手,带头为学生的发现鼓掌。全班群情振奋,因为他们头一回发现了记忆“拜”字的窍门。要知道,多少人会写错这个字,而他们发现了这个窍门之后,他们将与这个错误永别! 果然,再次默写,无一人写错。 夏老师在笔记中记下了此事。他总结道: 第一节课教“拜”字失败,在于教法抽象、刻板;第二节课教“拜”字成功,在于变抽象教学为形象教学,注意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可见,学生的聪明或愚笨和教师教学的科学与否有着密切关系。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4 , Processed in 0.06482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