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新衣 从有记忆开始,过年时就是要穿新衣服的。现在虽然平日里也常常添新衣,过年这一身依然意义非凡。或许是爸爸妈妈下意识地,把自己小时候对过年和穿新衣服充满期盼、兴奋与雀跃的那种心情传递给了孩子。除此之外,谁不想把自家宝宝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带出去展示一番? 专家提醒:要漂亮更要舒适 在款式的选择上,别一时冲动,只为了“显摆”而购买很特殊的服装,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切实需要,找到“过节”和“实用”最佳的结合点。比如买个漂亮的小斗篷,过节穿很有气氛,平时带孩子出门时穿也很实用。此外衣服的色彩、款式等也要符合孩子特有的天真气质,太过于成人化的奇装异服,也许会一时赢得别人的称赞,但实际上并没有显现出宝宝本身所有的纯真可爱。 在内衣的搭配上,穿在漂亮外套下面的贴身服装,一定要以纯棉为主,吸汗、透气,并且方便活动。那些能将美观与舒适结合得比较好的毛织类服装也是不错的选择,让宝宝舒适地穿上漂亮的小毛衣,在暖气开得比较大的室内就可以方便地脱下外套了。 如果你觉得专门去购买节日款式的服装不实用,那么也可以用很多搭配技巧让家常的衣服呈现出节日味道。比如给小女孩购买毛呢料连衣裙、背心裙、毛呢大衣等,既非常保暖,搭配起普通的毛衣一穿,又变得时尚、喜庆。 如果你要带着孩子长途旅行去探亲访友,那一定要事先了解好当地大致的天气情况,充分地给宝宝准备需要的衣物,以便增减。即便在同城市走亲访友,也要考虑到给孩子穿衣的细节问题,因为你并不清楚对方家中的冷热程度。建议采用多层穿着法:上身以长袖T恤+毛衣或短款夹棉夹克为基础,最好携带一件夹棉马甲;下身以保暖秋裤+夹裤为基础,携带一条薄毛裤。出门时给孩子穿好长款、带帽子的羽绒服。 吃大餐 节日和美食总是分不开的,而春节期间更是有许多大型“饭局”:年夜饭、大年初一的家庭聚餐,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饭局,还有超出平常量许多的零食供应,大人们尚且容易落入“美食陷阱”,更何况小孩子们呢? 专家提醒:注意饮食有序与平衡 注意饮食平衡。过节期间,家里免不了会天天大鱼大肉,但是如果让孩子吃过多的肉,会增加孩子胃肠及肾脏的负担。使他容易患上各种胃肠疾病如消化不良等。所以,在过节期间也要注意适当清淡饮食,同时一定让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 防止喂食呛咳。在节日里,孩子容易变得很兴奋,尤其是和许多亲友一起吃饭时。爸爸妈妈要注意让孩子保持安静,不要在吃饭期间跑动、嬉笑,同时要避免引逗正在进食的孩子,防止孩子将食物呛入气管。另外,在喂年幼的宝宝吃鱼或鸡、肉骨头等的时候,要将鱼刺或者骨头弄干净,以免扎伤小宝宝的喉咙。 不要喝过多的饮料。饮料常常很凉,而春节期间又比较寒冷,如果孩子经常喝饮料,不仅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还容易患上急性胃肠炎。此外,饮料中含有过多的糖分,可能会导致孩子养成喜甜的口味,还容易导致肥胖。 不要吃过多的零食。过节了,家里肯定会准备好多的零食,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管束也变得宽松许多。偶尔吃一点零食当然是无妨的,但如果吃得太多,就可能影响到正餐的进食,还容易导致肥胖。所以,即便在节日期间,也要控制孩子不吃太多零食,保持过节前的规律健康进食。 延伸思考 “年文化”大探究 过年就是穿新衣服、拿压岁钱、吃好东西、放鞭炮……吗?调查显示,现在多数孩子都不太知道“春节”的来历、“春节”与“过年”是什么关系,对一系列的传统习俗更少有了解。随着日常生活的不断丰富,对新衣、美食的期待减退之后,孩子似乎对过年也越来越提不起劲儿来了。 其实春节作为中国人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除了合家团聚,以及借机犒劳辛苦工作一年的意味之外,还包含着许多有趣的传说、丰富的习俗。了解春节的来历、过年的传说及各项习俗的来历与演变,会让这个年过得更丰富、更有意义,也能让孩子了解到:“祖上传下来的”、约定俗成的那些事儿,其实都是有道理可讲的,并不是简简单单地跟着大人们做就好了,可以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思考,甚至去开发更新颖的形式。 据悉,一些学校在寒假里就展开了这样的课题,让学生共同行动起来,完成以“年文化”为主题的寒假作业: 一二年级的学生,任务是围绕“年文化”做剪贴,比如压岁包,大门口张贴的对联等; 三四年级的学生,任务是通过上网、看书,搜集关于过年的各种传说和风俗民情,做成小报; 五六年级的学生,则要完成研究性的学习报告,比如十二生肖、团圆饭的由来,本地传统过年食品的名称、传说等。 等到开学之后,或正月十五那天,上汇报课程,每位同学都拿出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交流。这样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发挥主动性,在寻找“年文化”的过程中,知道原来过年不光是吃,还有很多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东西。 “年文化”探究ABC 头脑风暴 列举与春节和过年有关的传说:“年”的传说。比如:“春节”的由来等。 列举本地在过年期间的习俗:年夜饭、放鞭炮、守岁等。各地、乃至不同家庭还有不同的习俗,比如江浙一带过年要吃汤圆,北方则吃饺子;比如姑苏城外寒山寺的过年钟声。 对这些习俗进行分类:饮食类、衣着类、家居布置类、活动类…… 列举完本地、自家的习俗之后,再看看其他地方,比如东北、广东、台湾等地区的习俗,哪些与我们相同,哪些不同。 深入探寻 从前面列举的习俗中,分别挑选一种饮食类、一种衣着类、一种家居布置类、一种活动类习俗,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对象。 讲述这些习俗与自己或父母、亲戚、朋友……之间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通过网络、书籍、请教父母或长辈等方式,了解这些习俗的由来、变化及相关故事。 思考这些习俗与我们当下生活的关系。 研究报告 可以用文章的形式,也可以用PPT、手工报等多种形式,将B阶段收集的资料、做出的思考,变成可供人阅读的材料,展示出来。 安排一次“报告会”,可以在家庭内部,也可以召集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每个孩子都用自己制作的材料对自己选择研究的习俗做出展示说明。 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鼓励他在了解习俗的基础上,据此写一个虚构性质的小故事,一首小诗,或者画一幅画,将创作融入探究过程之中。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3 , Processed in 0.05580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