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鼓励还是消极否定 ——谈谈家长对子女的态度 上面我们已经谈到学习压力与成就需要的关系,说明了持续过强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成就需要,我们也谈到了当教师给予学生鼓励时,学生感到的压力就较小,成就需要就较高。看来“学习压力”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家长的态度,看他们对子女的态度是积极的鼓励还是消极的否定,反过来,子女对他们的态度感觉又是如何(在这个研究中,我们更重视独生子女的感觉而非家长的表述)。然后在下一篇里,我们再谈家长态度与学习压力的关系。 从自由填答和与独生子女谈话的情况看,爱、理解、信任、鼓励是独生子女最希望获得的,尤其是当他们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回到家中的时候。他们对“温馨家庭”、“温暖家庭”、“快乐家庭”的主要解释也是要有“爱”、“理解”、“信任”和“鼓励”,我们统统称之为家长的积极鼓励态度。大部分独生子女对“家长积极鼓励态度”的感觉情况不错,但也发现,独生子女选择“爱”、“鼓励”和“理解”之间的百分比相差较大,比如89 3%的孩子选择“妈妈很爱我”,而选择“妈妈很理解我”时,百分比就降到了48 2%,请看表4.4.1。 表4 4 1家长的积极鼓励态度(N=3262) 题目 非常符合 我爸爸很爱我 81.9% 我妈妈很爱我 89.3% 我妈妈总是鼓励我 56.9% 我爸爸总是鼓励我 54.1% 我爸爸很相信我 54.2% 我妈妈很相信我 54.8% 我爸爸很理解我 36.6% 我妈妈很理解我 48.2% 我妈妈为我感到自豪28.9% 我爸爸为我感到自豪31.6% 这张表格清楚地表明了“爱”、“鼓励”、“信任”、“理解”、“为孩子感到自豪”几者之间的百分比的差距。它至少显示出两种差距: 第一种差距,从“爱”、“鼓励”、“信任”、“理解”到“为孩子感到自豪”的百分比越来越低。高达80%以上的孩子感到了家长对自己的“爱”,但是,一到“鼓励”和“信任”,百分比一下就降到了55%左右,说明部分家长还不太习惯鼓励、信任自己的孩子。而“理解”的百分比则更低一些。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家长是只有“爱”,而没有“理解”。至于“为我感到自豪”的父母,已不足1/3。这说明,80%以上的家长能从物质生活上关爱孩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种爱确实也能起到鼓励孩子的作用,但更深刻的爱,即从精神上理解、鼓励孩子或对孩子表示信任的父母,尤其是能为孩子感到自豪的父母,就相对较少。一位独生子女的话可以很好地概括这种差距:“我承认,我的父母很爱我,但他们不能理解我。” 第二种差距是母亲与父亲的差距。我们看到,除了“为我感到自豪”一项,父亲“爱”、“鼓励”、“信任”和“理解”孩子的百分比均低于母亲。特别是在“理解”方面,父亲比母亲低11个百分点。看来母亲对孩子的爱更周到细致,而父亲只“笼统”地为孩子感到自豪。当然有这种“自豪”比没这种“自豪”要好得多,但是,爱孩子不仅是母亲的事情,也是父亲的事情,父亲应该设法增加对孩子的鼓励和理解。 我们再看独生子女对家长消极否定态度的体验,如表4 4 2。 表4 4 2家长消极否定的态度(N=3272) 题目 比较符合 非常符合 合计 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 24.9% 15.5% 40.0% 家长总不让我做想做的事 21.6% 5.7% 27.3% 家长经常不尊重我 10.7% 4.0% 14.7% 我不愿意学家长为我安排的学习内容 24.5% 13.3% 37.8% 家长经常侵犯我的秘密 9.7% 5.3% 15.0% 家长限制我交朋友 15.9% 4.9% 20.8% 家长总是斥责我 14.2% 3.2% 17.4% 家长经常威胁我 4.7% 1.8% 6.5% 家长经常打我 7.1% 2.5% 9.6% 家长喜欢夸奖别人的孩子 35.3% 19.5% 54.8% 在这张表格里,最突出的项目是:54.8%的家长喜欢夸奖别人的孩子,引起了独生子女们的反感。家长夸奖别人的孩子,出于不同的情况:有的是为了刺激自己的孩子,让他为自己感到羞耻;有的是为了激励自己的孩子赶紧追上好学生;有的纯属向自己的孩子发牢骚,嫌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无论何种情况,只要家长的夸奖包含着对自己孩子的贬抑,都是对孩子自尊的一种伤害。报刊上经常登载一些如何处理夫妻关系的文章,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妻子比丈夫的,有的妻子不断地对丈夫说:你不如谁有本事,你不如谁有钱等等,结果导致了离婚。同样的道理,如果父母整天对孩子说,你的学习不如谁,你的长相不如谁等等,那么,这个孩子会多么沮丧!当然,他不能与这个家庭“离婚”,但这种心理伤害就已经形成了。不是说家长不可以夸别人的孩子,而是说夸别人孩子的目的应该是为了鼓励孩子做得更好,而不是为了进一步打击孩子的自尊。比如,可以这样夸别人的孩子:“你看,他这样做倒不错,你也可以试试这样做,没准你做得更好。”这就是一种鼓励的态度。但这样夸别人的孩子则是绝对不可取的:“你看谁谁得了100分,你才得90分,你真笨,没出息的东西!” 这张表格的大部分题目实际上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高度控制,如:家长只关心学习成绩,40%;我不愿意学家长为我安排的学习内容(如钢琴、英语、计算机等),37.8%;家长总不让我做想做的事情,27.3%;家长总限制我交朋友,20.8%,家长经常侵犯我的秘密,15.0%;家长经常不尊重我,14.7%等。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更专心地学习。而做这种高度控制的原因是: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也是一个权利主体,有独立的人格,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他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以家长的名义剥夺他的独立人格和选择的权利。正是在这一点上,部分独生子女与父母形成了冲突。 至于“打孩子”、“斥责”和“威胁”,我们认为是一种极度否定态度。持极度否定态度的家长百分比更低,但由于独生子女人口基数大,1%的比例也可造成较严重的问题。比如“打孩子”一项,样本中1%的家长经常打孩子预示着现实生活中60万家长(如果城市独生子女总数是6000万的话)经常打孩子,样本中的9.6%则预示500多万家长经常打孩子,还不算偶尔打孩子的。不仅是数量问题不可忽视,而且问题的性质也比较严重。打孩子、威胁孩子属虐待行为,而家长虐待孩子已被《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为违法。在以后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这种极度否定的态度将导致儿童的人格障碍。 总之,我们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对子女的态度应该是积极鼓励的态度,而不是消极否定的态度,这样才能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3 , Processed in 0.05040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