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说出“我能行” 现在有些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下,变得非常懦弱,让他做什么事,他想都不想,“我不行”三个字顺口就出来了。这种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总是向后退缩。 两个上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发生了争执,一个把另一个打翻在地,老师赶过来拉起那个小脸吓得发白的被打者,没想到他竟怯生生地告诉老师,这事怪他自己,因为他应该离那个孩子远些。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孩子,他们为做错某件事感到内疚,当别人指责他们时,他们却认为个人应该忍受痛苦,而不应该伤害他人,认为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遇事不与人争执而时常屈从;在不适应的情况下沮丧;在优胜者面前自觉胆怯。这是一种典型的谦卑需要表现。 所谓谦卑需要是指由于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作出偏低的评价或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有相当多的孩子因谦卑心理而不能正确调节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无法保持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统一,不仅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而且也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研究中,我们设计了诸如“每当我做错事时,我感到惭愧不安”,“当发生错误时,如果我比别人受到更多的责备,我会觉得好受”,“遇到比我强的人,我就感到胆怯”等12个题目,力求从不同角度反映儿童的谦卑心理。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孩子(77 8%)几乎没有谦卑感,但是也有少部分孩子(22 2%)或多或少存在着谦卑感。这表明,大部分孩子对自我发展充满信心。 心理学家阿得勒曾指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他认为个体正是在战胜自卑感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但是谦卑心理毕竟有别于自卑感,它是自卑感淤积于人的心灵的结果,是因承受太多的失意和失败而对自己的一种否定。 孩子的谦卑心理往往是由于错误的家庭教养方式、痛苦的学校体验以及孩子抗挫折能力比较低造成的。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长起来的孩子,已习惯于父母的包办代替。一旦离开家门,他们常常会因为自己生活能力低下,无法与人沟通而感到失意。长期失意的结果使孩子开始全盘否定自己,于是这种消极的体验就如同毒瘤滋生在孩子的心灵,使他们痛苦不堪。 谦卑者由于低估自己的品质和能力而轻视自己,丧失信心,看不到希望所在,并常常伴随一些特殊的情感体验,诸如内疚、不安、胆怯、忧伤等。这种心理使人缺乏自信,甚至使人自暴自弃。 由于谦卑心理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克服谦卑心理对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应该从如下4个方面考虑。 ◎ 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不能让孩子一直遭到学业上的失败,一直得低分,那样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因为孩子很关心学习结果,很在意别人的评价。 社会学家C。库利认为,孩子掌握知识发展人格的社会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镜中我”的过程,即孩子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做一面镜子,然后按照这面镜子设计自己的人生轨迹。如果你总说他学得不好,他自然会觉得学得没劲,干脆就不学了。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儿童脑神经外科专家,自幼患了一种学习障碍症,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老师从未在他的作业本上打过对号。看到满本的错号,他的头涨得很大。可无论怎样努力,他还是做不对。四年级换了一位数学老师,从此改变了他的命运。新老师拿起他的作业本,亲切地说:“你太大意了,咱们再写一遍。”第二遍还是没对,可老师却在本子上打了几个对号。他激动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这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竟迷上了数学。 如果从求真的角度讲,教师也许不应该这样做,可教育更是一门艺术,应该求善求美。对于一个从未独立完成过作业的孩子,父母最好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习题,使他能够轻而易举地完成,再调整作业的难度。反之如果期望过高,孩子会因达不到要求而苦恼,父母也会因孩子的裹足不前而失望。 ◎ 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和义务参加集体活动,参与班级管理,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把表现才智的个性心理要求纳入集体的目标之中。教师要善于在集体活动中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扬长避短,让谦卑的孩子逐渐克服自己的劣势。 ◎ 让孩子在伙伴关系中完善自己。宽松和谐的环境,对克服孩子的谦卑心理大有益处。因此父母和教师要致力于为孩子培养良好的伙伴关系,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使谦卑的孩子在集体中获得同伴的认可,获得心理的满足,克服谦卑心理。 ◎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我们可以让孩子列出自己的5个优点,然后在各个优点的下面填上两个成功人士的名字,虽然这两个人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们总的优点并不比我们的孩子多。这样可以使孩子发现,至少他的某一个长处胜过了许多取得成就的人,从而使孩子得出一个结论——他比自己想象中的自我要高大得多。孩子往往会因这一发现而兴奋不已,他自然会发自肺腑地喊出:“我能行!”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3 , Processed in 0.07020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