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摒除“妈妈永远正确”的偏见-学龄前-家庭教育

2015-4-19 22:04|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7| 评论: 0

摘要:   你是否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正如前文所说,由于上班族妈妈无法像其他妈妈那样经常陪伴在子女身旁,也无法应时地为孩子准备好零食及学习用品,她们大都会对孩子产生一种负罪感,而她们所采用的弥补手段之 ...

  你是否认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正如前文所说,由于上班族妈妈无法像其他妈妈那样经常陪伴在子女身旁,也无法应时地为孩子准备好零食及学习用品,她们大都会对孩子产生一种负罪感,而她们所采用的弥补手段之一,就是每天早上给孩子塞些零用钱。她们自认为,如此一来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己对于孩子的歉疚。

  但是,当她们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利用早上给他们的零用钱整日泡在游戏厅之中,或是为了给其他小朋友买东西而长时间四处游荡之时,她们又感到这似乎与自己的初衷有些背道而驰。

  也许在她们看来,留给孩子足够的零用钱可以使自己和孩子都获得满足。从孩子的立场上考虑,他们可以利用这些零用钱随意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就妈妈的角度而言,她们则认为虽然自己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予其无微不至的照顾,但至少可以让孩子拥有自己中意的物品,并且,妈妈会因此而感到些许安慰与满足。

  长此以往,孩子的心中便会产生出“金钱万能”的错误认识,或许妈妈也会对此习以为常,试图用金钱来解决一切问题。

  须知,妈妈的爱是无价的,世上的任何东西都无法将它取代,即使是价值连城的稀世奇珍,也无法与妈妈的付出和真情相提并论。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采用礼物攻势取悦孩子,也不要轻易做出连自己都认为无法履行的承诺。若是未能遵守与孩子之间的约定,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向孩子“坦白”,将自己当时的立场及缘由说明清楚,并取得孩子的谅解。

  不要试图用金钱来解决一切问题,也不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抱有取巧图便的想法,即便是母子之间,倘若没有付出,相互之间也是无法得到理解和关爱的。

  在准备对孩子进行呵斥、责骂前尽量使自己的心态保持平和

  在公共场所,偶尔会看到某些妈妈将犯错的孩子拖到角落之中,对其大声斥责,有时甚至还会动手打骂,此时,我通常会产生两种想法:

  “天哪,这孩子的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简直粗鲁至极!孩子难道就不是人吗?难道就不能好好跟他讲道理吗?日后我决不能像她那样对待孩子。”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位妈妈又何尝不想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呢。”

  如果你是一位孩子的母亲,想来脑海中也会立即浮现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妈妈几乎每日都要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因此难免会遭遇无数次的“小规模战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嗓门,这也是常事。而且,妈妈有时明知自己会后悔,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对孩子动手责罚或是使用过激的语言刺激孩子幼小的心灵,为他们带来无法磨灭的伤痛。

  遇到这种情况时,作为妈妈的我们,首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态恢复平和,然后再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有时,在大人看来无比荒唐的事情,对于孩子而言也许非常重要,而且或许孩子也有必须如此的合理理由及根据。

  因此,当孩子犯错时,妈妈首先不要急于责备他,而应暂缓作出反应的脚步。我们只需少许时间,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下来,然后站在孩子的立场将问题重新考虑一遍,十有八九都能够理解孩子的行为。如此一来,我们不需责骂、动手,便可以心平气和地将孩子渐渐说服,原本积存于心中的不满也自然会得到平息。

  妈妈心中的“好”与孩子心中的“好”存在一定的区别

  晴天的时候,孩子却执意要穿着雨靴去幼儿园,对此妈妈会作出怎样的反应呢?“又没有下雨,你干吗非要穿着雨靴啊!”她们会不会发着脾气,一把将雨鞋从孩子的脚上脱下?

  倘若是一位聪明的妈妈,她首先会考虑“孩子为什么想要穿雨鞋”,而不是急于教训孩子。孩子是打算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爸爸买给他的新鞋,还是有什么不愿告人的“小秘密”?这都有可能是他执意穿雨靴上幼儿园的缘由。

  虽然说母子连心,但须知妈妈心中的“好”与孩子心中的“好”存在一定的区别。也就是说,妈妈的喜好,孩子未必会接受。总而言之,孩子与妈妈的观点、趣向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即使是妈妈喜欢的东西,孩子也有可能会觉得反感,故此,我们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身为父母,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及意见提出来,供孩子参考,但最终接受与否则要由孩子自己来选择。

  当然,从父母的角度出发,他们担心孩子由于判断力不足作出错误选择,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对于孩子的选择妈妈也许会予以否认,转而向其灌输自己的想法。其实,父母如此不免有些多虑。即使孩子的判断有误,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此过于担心,因为每位孩童都需要经历一个选择与体会的过程,他们会从中领悟出各种道理。

  另外,即使孩子作出了错误选择,且由此导致的后果较为严重,我们也尽量要使用平和的语气,将各种状况向其详细说明,让孩子能够充分理解,而不是大发雷霆或没头没脑地训斥“你只需要按妈妈说的做就可以了”“你不可以这么做”“即使我现在告诉你,你也听不明白”“你根本不会做”等。

  孩子只会将过于频繁的唠叨当做耳边风

  偶尔,全家人准备一同去逛折扣商场,孩子们便会显得异常高兴。他们不仅仅是因为能够跟随爸爸妈妈一起出门而感到喜悦,内心之中对于渴望已久的玩具或是可口的食物,也必然会产生一种即将获得的兴奋感。每每此时,他们便会兴奋地大喊大叫或是在沙发、床上蹦跳不停,严重时甚至还会在某些小事上犯错不断,例如在洗脸、刷牙、换衣服等日常小事上丢三落四、拖泥带水。当然,他们自认为自己已经在很努力地掩饰这种兴奋情绪,并试图将自己表现得与平常毫无二致。

  可惜的是,许多妈妈看不透孩子们背后付出的努力,她们只凭自己的直观感受作出判断,专拣碍眼之处评判,无意中,便将诸多禁令及否定性的字眼吐露出来。

  “行了,别再添乱了,我都快被你给弄晕了!”

  “你还在磨蹭什么呀?没有听到妈妈刚才跟你说的话吗?动作快点!”

  “你犯傻了啊,怎么连这种事情都不会做?”

  “在家时妈妈就对你说过这件事没得商量,不行就是不行!”

  “不是告诉你不要做了吗?你是不是听不懂人话?”

  “妈妈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倘若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沉浸于兴奋之中的孩子突然间听到这些话语,他又会是什么反应呢?妈妈每天絮絮不止的唠叨又会令孩子产生怎样的想法?对此,有些妈妈会作出反驳,她们认为自己之所以说出这种否定或禁令性的话语,完全是为了约束孩子的出格行为。但她们显然没有考虑到,孩子在听到这些话语以后是否会感到伤心、自卑。

  倘若孩子是第一次听到或并不熟悉妈妈的唠叨,他也许会为成为“听妈妈话的乖宝宝”而做出一番努力,但有些孩子天生活泼好动,且记忆力有限,对于他们而言忘掉妈妈的嘱咐只是眨眼之间的事。如果是这样,妈妈每间隔一段时间便要去重复此前的话语,而孩子则未等妈妈讲完便会想“又开始了”“干脆当做耳边风吧”。

  当我们遇到上述的情况时,与其将自己此刻的坏情绪如实表现出来,还不如使用看似毫不在意的语气引导孩子的思维,让他们自己作出正确判断,并将之付诸行动。例如,我们可以自言自语般地给孩子一个提醒,这样大部分孩子均能立即明白其中的含义,并聪明地改变他的做法。

  无视孩子的人格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上一边儿玩儿去。”

  在与客人聊天时,一旦孩子插嘴,父母大都会训斥他们一两句。另外,当孩子犯些小错时,例如,将喝剩的饮料罐碰倒,妈妈就会提高嗓门对其大声斥责一番。

  “你怎么总是这么粗心大意?是不是记吃不记打啊!”

  “就因为你,我都没法活了。你什么时候才能懂事一些,让我少操点儿心。”

  “唉,你也就这点出息了,我还能指望你什么呀!”

  大人犯错也是常有之事,更何况好奇心颇重、缺乏生活常识的小孩子呢?孩子之所以经常犯错、闯祸,是因为他们行事之时目光尚很短浅,对于事态发展的预见性极低,因此即便在大人看来显而易见的事情,他们也会无法判断出后果。

  但是正因如此,他们才能够通过这些经历,渐渐学会如何分辨是非对错,才能够判断出事情可行与否,才知道什么是危险而什么更安全。每天都要经历的几次错误、失败或是挫折,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聪明、更有见识,并逐渐成熟起来。因此,在孩子犯错、惹事之时,父母不能只想着如何教训孩子。

  即使父母认为存在教训他们的必要性,也要首先问清缘由,孩子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当时又有怎样的想法?要留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最后,倘若我们认为孩子的解释有道理,就要给予其理解与认可,反之,则要对他们的错误想法进行更正。

  唯有爸爸、妈妈在家中尊重孩子的人格,才能够使孩子树立足够的信心,使他学会爱护自己;相反,如果父母轻视自己的孩子,外人自然更加不会尊重他,孩子本身也会将自己视为无用之人。

  作为妈妈,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永远信任我,他们是默默守护着我的强大支柱”“爸爸、妈妈永远与我站在一起,他们是最爱我的人”。这样才可以赋予孩子巨大的力量与勇气,帮助他们排除一切困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1 , Processed in 0.06651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