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和成功的人生,而传统的观念认为:读书上学(传统教育体制下的小学、中学、大学)几乎是唯一的途径,甚至演变成为这样一个等式: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好的大学=好的工作=好的人生。能够如此理想固然最好,可现实总有偏差。小学和中学是基础教育,没有更多的选择,大学教育则不同。 方法A:到了高中的时候,有的孩子已经很明显地表现出对传统教育的不适应。传统教育基本以灌输知识为主,而这些孩子对此很抵触,在其他一些方面则具有不错的才能,家长仍然逼迫着孩子在这条不适合他的道路上痛苦地前行。 方法B: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由于各种原因,孩子的高考成绩也不理想,为了完成一个所谓的“大学梦”,全家人开始了艰难痛苦的征程…… 方法C:每年的春夏之交,我都会收到四五份简历,都是亲戚或老乡托我给他们的孩子找工作。到了七八月份,又有各种电话打来希望能为他们的孩子入学帮忙。能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事,一直是我的心愿:当年大家都觉得你有出息,考上大学进了城,这么多年在北京混,还没求你办过什么事呢,怎么,你就忍心看着咱娃没工作、没学上? 说实话,我不是不想帮忙。对待黄土地上的家乡父老,只要是我能办到的事情,我绝不会推三阻四,我从那块土地上幸运地走进了北京城,深知父老乡亲的不容易,也更知道用一块贫瘠的土地供养一个大学生有多艰难!爹的皱纹娘的白发,孩子们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无助:我当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我很愿意帮他们,可是,我实在是有心无力啊! 如果仅仅因为咱只是北京城里的一个平头老百姓,不如乡亲们想象的那样有本事,那也就不值得在此浪费大家的时间来看我个人的困难和痛苦了,关键是,还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在里边。 我们都清楚,在农村或中小城镇,除非特别优秀的学生,其余的普通孩子在那样的教育条件和现行的招生制度下(你总得比人家大城市的孩子多考几十分才能站到同一个起跑线上,可人家上的是重点中学,你能在镇里把高中念完就算不错了。如果第一年差个几分,家里又没有门路和经济实力,你再读一遍高四,那简直就是灾难了),身背着学习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能考上个三流大学四流专业就可说是家门有幸了。全家人节衣缩食(甚至再牺牲一个读书的弟弟妹妹)来供你读书,好不容易读完四年大学,满心想着要挣钱报答父母、亲人了,才发现招聘会的现场全是和自己一样的年轻人! 我手里拿着的这几份简历,大学的名字我就不说了(有各省市的,有民办的,反正收费不会比北大、清华便宜多少),专业也基本上是什么公关、文秘、经贸管理等。我硬着头皮给朋友们打电话,朋友们都苦笑:“哥们儿,不好办啊!户口先不说,他这个专业来我这里干什么啊?……” 我能不能办成这些事,那是考验我自己的“公关”能力和水平,咱不多说了。我一直在想:这样的大学,这样的专业,值得咱那么艰难地去读吗?找工作的困难先不说,它对人的一生又有什么作用吗?这些“屠龙之技”一旦考试完了,实际工作中能派上用场的有多少?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又有多大帮助? 可是,前边毕业出来的还没有找到工作,后边的又托关系找门路往里边送! 不能苦孩子,不能穷教育,这是全民族的共识,每个家庭都寄望孩子能改换门庭、光宗耀祖,在教育上不计血本地投入,这样的认识不能说错,可我们就一定要投入到这样的教育中去吗? 父母苦,孩子苦! 盲目的教育投资,不但没有投资收益,还会让投资者和受教育者都痛苦!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欢乐被剥夺了,青春年华逝去了——这一切都不可逆啊,也再没有机会去弥补! 我记得看过一份关于当今美国就业市场劳动力情况的分析:高级白领、金领之类的大家都羡慕,可是还有一类非常吃香的人才——高级蓝领,也就是好的高级技术工人,其收入也是很可观的,就业机会也非常多。 我是本科文凭!——这些孩子手里拿着简历向我强调。 在市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的是实际工作能力而不是一张文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文凭的作用只有三个月,此后你要靠本事说话。我们的市场经济越来越完善,能力会比文凭有更重要的地位。 我们来设计另外一种教育模式: 假设说,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读完高中后,他的志向不在从事高深研究和学问,他的成绩也很难考取一个像样的院校和专业,那么能否考虑上一个以培训职业技能为主的院校,学一个孩子有兴趣或比较实用的专业呢? 两年后,孩子可以参加工作,孩子还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学习跟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学以致用,很实际,也能学进去,将来成为一个好的电工、汽车修理工,等等,又有什么不好呢? 技不压身,实实在在的一门技术比一张为拿文凭而拿到的文凭要实际得多! 而且,教育是一个终身的概念,今天没有机会上大学,将来未必也上不了大学;没有上大学,也并不意味着自己没有机会学习。在某种程度上,文凭是给领导看的,寄望于能靠它来提拔升迁,“我是什么什么学历”说出来好听,这种观念也许还能有几年的市场,再过一段时间,会怎么样呢? 从自己现实的条件出发,选取一个合适的进入社会的角度,如果全家人含辛茹苦地供你上学,只是把你送上了一个好看而不实用的空中楼阁,那么还不如脚踏实地地从挖地基开始,自己一步步地走上来。 风物长宜放眼量。虽然眼前大家都在这么做,可那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按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1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呢? 人如果没有一些远见,就会总跟着别人的脚印跑,很辛苦却总是挣扎在最底层:前些年,社会上流行读书无用论,我们就不读书了,结果我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当年埋头读书的人今天衣冠楚楚,活得让我们羡慕;今天读书有用了,我们来不及了,那么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供出来,只要是孩子读书,管他是什么书、什么专业呢,先读着再说,有没有想过孩子辛苦地读了一堆无用的书,将来还是个无用之人呢? 10年后,20年后,我们的孩子面临的竞争对手也许并不是对门的张三李四,而是美国的约翰、英国的布朗、意大利的乔治……教育背景是一回事,生命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健康自由的因素,可能会更重要。 就我女儿而言,8年之后才会面临上大学的问题,到时会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她自己会是什么样的学习水平?能否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我没有过多地想过,想也没有用,我们能做的就是抓住眼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我心里清楚:我将来肯定不会逼着女儿学一张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文凭给别人看。 也许她将来没有本科文凭,也许她并没有取得过人的成就,也许她只能凭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可这并不妨碍别人,也不妨碍她自己和我们的快乐生活。 我们自己不也是普通人吗? 再说了,天才也不是能培养出来的,是哪个老师指导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5:01 , Processed in 0.05039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