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独自玩耍,再谈谈和伙伴的玩耍。 80后的年轻家长们,也许你们还没有意识到,“伙伴危机”正“逼近”你的孩子。 日前,一项在1000多名小学生和幼儿中进行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有同伴与自己一起玩耍,但有33.7%的孩子由于缺乏玩伴,经常一个人玩;平时只有9.7%的家长经常和孩子玩,节假日也只有22.6%的家长陪孩子玩。 孩子在童年时缺少玩伴,失去与同伴玩耍的快乐,不仅会造成孤僻、冷漠等不良性格特点,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因为儿童时期孩子主要靠与同伴的玩耍、游戏来学习人际交往、与人沟通,如果缺失,会有许多隐患潜伏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比如自闭症、多动症,等等。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随着钢筋水泥都市化生活带来的居住空间和心理空间距离越来越大,随着成人世界的激烈竞争向儿童世界的逐渐蔓延,与伙伴们一起玩耍的童趣,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变得越来越陌生和奢侈了。 记得某亲子论坛上曾出现过一则“想帮儿子找玩伴”的帖子。发帖子的孩子妈妈说:“邻居的孩子永远在家里做功课,而我的孩子没有玩伴,孩子不是看电视就是要我陪他玩。”她想给自己5岁的儿子找一个年龄相仿、能玩到一起的玩伴。这则“征玩伴”的帖子在论坛上刚刚挂了一天就有129条“跟帖”,其中超过8成的帖子都是父母带自己的孩子“应征”小玩伴的。 孩子出现“伙伴危机”,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与家长过分的溺爱、保护有关。许多家长总希望孩子能跟学习好、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交朋友,这缩小了孩子的交友范围。由于怕孩子受到伤害或不良影响,部分家长甚至干脆阻止孩子和别人交往。第二,孩子生活圈子小,玩伴很少。而且,现在大多数家庭是三口之家,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也缺少同龄玩伴。 那么,如何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呢? 东子给80后家长的建议—— 1. 为孩子创造交友机会。 有些家长成天把孩子关在家里,业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琴、棋、书、画,忽视了孩子与人交往的心理需求。此外,一些家长担心和别的孩子玩,自己的孩子受欺负、受伤害,所以不愿意让孩子与别的孩子玩。 其实,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为孩子结识朋友创造机会。家长要经常问问邻里间那些和自己孩子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及他们的父母,问问他们都什么时间出来玩,让自己的孩子也在同样的时间到院子里玩,这样孩子就很容易交上朋友了。 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我总是积极支持她交朋友。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小学,无论在都市还是在乡村,依依总有几个很要好的朋友。我鼓励她把家里的电话告诉朋友,并经常和他们通话。 2002年1月10日(依依刚满5岁),吃过晚饭,电话铃突然响了。妻子习惯性地拿起电话:“您好!”结果,让妻子意外的是,听筒中传来一个稚嫩的童声:“请问范姜国一在吗?”妻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你找谁?”“我找范姜国一,我是她的好朋友。”妻子终于明白过来,这个电话是找依依的。竟然有人给依依打电话,而且还如此郑重,这让接惯了公事电话的妻子感到新奇和欣慰。 依依听说有人通过电话找自己,也很兴奋,像个大人似的接过电话,慢条斯理地问:“你好!你是谁呀!”然后大呼小叫着说:“啊,你是王瑶啊!”原来是依依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平时两个人很要好,于是互留了电话号码。没想到王瑶真的打电话找依依聊天,这是依依生平第一次接到专门找自己的电话,尽管两个人白天刚刚在幼儿园里相处了一天,而且翌日又会在幼儿园里见面,但两个人还是在电话里聊了很久,时不时握着听筒笑得直不起腰来,看得出两个人都很开心。放下电话,我故意问她是谁找她呀,她骄傲地说:“我朋友。” 依依上学后,我还从中间牵线,帮助依依交笔友。虽然笔友不能在一起玩耍,但和笔友通信的过程也是和同龄伙伴交流的过程,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个性发展、社会化发展都大有裨益。《玩过小学》出版后,依依还通过这本书交了好多“快乐小伙伴”,他们隔着千山万水经常互通电话、发“伊妹儿”,或者通过QQ聊天…… 2. 鼓励孩子带朋友回家。 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择友,鼓励孩子邀请自己的朋友来家里玩,也要支持孩子去朋友家玩。我从不反对女儿依依带朋友回家。依依热情好客,总喜欢邀请同学、朋友到家里来玩。很多时候,呼啦啦一下带回六七个小孩子,他们在地上蹦跳,在床上打滚,甚至在家里玩捉迷藏的游戏……翻天覆地闹过一通,等孩子们走了,再看家里: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床上被褥被“蹂躏”得面目全非,柜子里因为捉迷藏时有人藏身于内而同样零乱不堪,给依依买的各种水果早已被“洗劫一空”,果皮却从桌面到地上铺摆开来……结果,每次我和妻子都要带领依依收拾上大半天。 据我所知,很多父母做不到这一点。带那么多孩子回来多闹啊,把家里弄脏了弄乱了,收拾起来多麻烦啊……可是,和孩子收获的快乐比起来,这些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啊。 父母陪玩,当然也会给孩子带来快乐,可是,这替代不了同伴交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终日生活在封闭环境中的孩子,父母能够给他爱,但给不了集体的归属感;能够和他一起做游戏,但制造不出集体活动的愉悦气氛。 想一下,我们也是从幼年一点点走过来的,当我们渐渐可以松开父母紧拉着的手,有了接近小伙伴的愿望的时候,父母的陪伴还能让我们每时每刻都感到开心吗?是不是很多时候,当我们和朋友投入地玩共同感兴趣的游戏时,父母加入进来,那种无拘无束的快乐气氛反而消失了?是不是很多时候,我们强烈渴望父母放手,强烈渴望走出家门,投入到集体队伍中,和伙伴们一起开心地笑,疯狂地追逐?是不是放学后,我们最渴望的就是走东家串西家召集小伙伴出来,或玩捉迷藏,或玩老鹰捉小鸡?是不是哪天自己被大家冷落了,就会不开心地连晚饭都吃得没有滋味? 既然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那么为什么要剥夺我们的孩子结交伙伴的权利?为什么要把他们变成“孤独的小蚂蚁”? 孩子的成长需要群体生活,需要伙伴。否则,孤独感会让孩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孩子将来甚至会因此无法和他人交往,无法适应社会。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9 , Processed in 0.05370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