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城市的大多数人还在享受周末的懒觉时,在世纪公园一角,一群家长正带着孩子在寒风中跳长绳!“虽然天气很冷,但世纪公园的这个舞台热火朝天!”一位家长乐呵地说。 这其实是一次网络小组的线下活动。小组有个趣名:“散养俱乐部”,它是一群由爸爸妈妈发起的教育活动俱乐部。俱乐部的一个目标是通过玩中学、学中玩,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跳长绳是他们的“点子”之一。 家长重新认识孩子 “散养俱乐部正式开张了!”去年国庆节,一个名为“散养俱乐部”的小组在网上出现。小组宣称:“参加这个俱乐部的爸爸妈妈希望协助孩子养成好的品德和修养,按其性格特点,不以应试教育为最终目的,发挥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和素质。” 小组第一次活动名为“穿越上海”,彼时刚成立的俱乐部人不算多,十多名参加活动的孩子被分成五六组,三到四人一组。这群孩子大的不过刚上初中,小的刚上小学一年级。活动要求他们从统一的起点出发,每人拿到10元现金,只允许坐公共交通,到达指定目的地后合影、再采购一样商品,最后回到终点。 为了确保孩子安全,一群“辅导家长”偷偷地跟在孩子后面,结果这些爸爸妈妈“重新认识了孩子”。“原本,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厉害、最聪明,因为家里就一个孩子没有比较。当孩子走到一起完成一个任务,我们就发现,有的孩子远远地跟着,不跟大家说话;有的孩子竟然会引导大家,做起了‘意见领袖’;当然,也有的孩子没有主意、随大流。”一位小学生的母亲告诉记者,他们自然流露出的性格特点,让“跟踪”的家长有了引导孩子的方向,比如鼓励胆小的孩子勇敢起来、帮助远远跟随的孩子体会合作的意义。 把“独一代”放归群体 很快,第二次活动出现:共青森林公园定向越野。这是首次活动的延续,但是,第二次来参加活动的家长有了新发现。活动要求和第一次“穿越上海”类似,孩子被分成几组,到达指定地点合影,然后返回出发地。孩子们领到了指南针、地图。家长发现“一个奇妙的分工”。“有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有的孩子念小学了,当他们被分成一组,孩子自然形成分工,除了有人负责看地图、指路,让我们欣喜的是,还有的大孩子担负起照顾‘小同志’的任务,牵着他们的手——因为家长告诉他们,一起达到终点才算获胜。” 一位妈妈告诉记者,“散养俱乐部”给予独生子女一个在群体中学习的机会。“印象中,现在的孩子就是被锁在高楼里,没有玩伴,但是合作精神、沟通技能、关心他们的习惯等等,需要在群体活动中习得。” 事实上,为了让孩子的课外生活得到更多的拓展,俱乐部内有个“点子库”,家长根据个人经历和资源贡献“点子”,比如有家长建议可以去福利院、孤儿院,培养孩子的爱心;也有家长建议发起“我缝我绣”,锻炼动手能力。俱乐部有个共同理念:以活动为载体,家长共享资源,让孩子可以和不同类型的同龄人交往,一起学习、分享、进步。 想说“散养”不容易 “散养”的口号响亮,成立不过4个多月,会员已经发展到百人。会员在壮大,但是坚持玩中学、学中玩的“散养”,真的能绕开升学压力? “俱乐部内讨论过这个名字,认为散养就是不管不顾,有多少家长敢真的‘散养’孩子?”事实上,就在散养俱乐部成立一个月后,它改名了,去掉“散养”,变成了“有机教育俱乐部”。家长说,他们希望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提供更多的引导,绝不是放任。 一位小学四年级孩子的母亲诚恳地告诉记者,“我儿子很少不考满分,我觉得学科知识到这个程度也就够了,所以我带他参加‘散养’的活动。应试是一种能力,课外活动也是必须的,一个是吸收学科知识,一个发展情商,同等重要。” “不过,更多的家长对于孩子的学科成绩,是希望‘好了可以更好,所以不断加码、补课’,这给其他家长、孩子无形中造成压力。”在一位父亲看来,有些家长意识到这样是个问题,所以当别家孩子都在补课的时候,“有机教育俱乐部”成了这群家长抱团、互相安慰的地方。他们说,“这可能是家长慢慢觉醒的小起点”。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9 , Processed in 0.07070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