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东西方教育有没有共识-学龄前-家庭教育

2015-4-20 08:52|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9| 评论: 0

摘要:   最近,美籍华人蔡美儿的“虎妈”教育成为媒体议论的热点,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教育比较的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较多。所谓中西比较,虽强调比特点不比优劣,但实际上还是以西方的长处 ...

  最近,美籍华人蔡美儿的“虎妈”教育成为媒体议论的热点,也引发了一场关于东西方教育比较的讨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接受西方的教育理念较多。所谓中西比较,虽强调比特点不比优劣,但实际上还是以西方的长处来对比我们短处的情形更多。如此比较,对我们取长补短是有益的,但也容易产生民族自卑和不自信。

    对于“虎妈”的热议与争论,与近年来全球聚焦中国、关注中国创造的发展奇迹紧密相关,因而对我们反思中西教育的各自利弊,兼顾中西各自的短长,打破单向接受西方理念的固有模式,真正达到扬长避短、互通有无,推进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言语,之所以被镌刻在联合国大厦里,是因为它体现和凝聚了人类对和平、安宁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向往和价值观念。那么,在教育领域中外能否形成一些相对的共识呢?

    恩威并重顾及了鼓励、柔和、宽松与严格、严厉、严惩的两面

    事实上,无论是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的严格、严厉与西方教育突出的宽松、自由,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成长与成才,不同的是所依据的理念和实施过程的理解与操作的差异。

    中国人认为孩子天生有惰性,因此要压制其随意性和惰性,即如韩愈在《劝学解》中所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西方认为孩子天生爱自由,所以要顺其自然,要宽松随意。但与此相悖论的却是,中国的经典理论,如孔子和《三字经》的人性观,强调的则是“性善”。西方则强调“性恶”和“原罪”,因此要以无数的法律与法规来约束人性。可见,严格与放松之类的两面态度都是不可或缺的。恩威并重的理念就此产生。

    《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左转·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当时,这些言论都是针对政治和政策的。现在看来,文化和教育的管理策略与方法,也完全可以借鉴之。

    在整体的教育领域,安抚和强制应该同时施行,并行不悖。相对来说,基础和专业教育上,强制和严格可以多一点;而一般兴趣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引导上,安抚和宽松则更重要一些。就具体的操作而言,对于尚未清醒和明确自己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的孩子,无妨强制和严格一点。所谓“严师出高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甚至“棍棒底下出孝子”之类的民间俗语,说的都是这样的意思,虽然其中也有糟粕和偏颇。而一些自觉性、责任心和主动性较强的孩子和学生,如一些凭自身努力而能不断进步的学生,则“响鼓不用重锤敲”,以安抚和宽松的策略与方法,更能见效。

    因材施教对不同性格、不同所长的各类学生一视同仁,与西方的个性化、社会化教育异曲同工

    直到今天,人们还是一致赞同我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这一原则和方法也可以说是恩威并重原则的具体化。这一观念与方法始自孔子,虽然他并没有在理论上明确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却始终将之贯穿于他的教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朱熹因而评价与解读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据记载,孔子往往喜欢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学生不同的具体状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就要立即去做吗?”孔子答道:“家里有父兄的话,怎么能自己做主张呢?”可是,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复他说:“当然应该去做啰!”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讲话前后矛盾。孔子解释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去做。”

    由此看来,抑制严待和鼓励放手,是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正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现代的所谓成功教育、个性化教育、差异性教育、分层教学评估等,都与因材施教相辅相成,抑或说根本就是一回事。

    对成功定义的拓展,将使培养机制、方法和评价体系多元化和多样化

    我们现在还存在对成功、成才、立业等概念理解上的误区。这一点上,一些发达国家因整个国家经济已进入后现代和后工业化时代,再加上文化、文明、教育理念的同步发展,因而做得比较好。如美国、英国与日本的学校,经常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包括警察、消防队员、厨师、红十字会、橄榄球队、足球队、舞蹈团、健康中心、文物部门、实验室、司机、拉面店和花店店员、歌手、家庭主妇等,来给学生讲课和演说。学生们也认为,能成为以上这些部门的一员,爱岗敬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是成功的标志。

    一位旅日中国女记者有过这样的报道——

    日本男孩们的理想大都是这样的:“长大之后要成为一名新干线的司机!”“长大之后要做个棒球手!”“长大之后要做个消防队员!”“长大之后要开家拉面店!”

    而日本女孩们的理想则是:“长大之后要开家花店!”“长大之后要做拉面店里的店员姐姐!”“长大之后要做一名歌手!”“长大之后要做个好主妇!”

    相比之下,中国孩子的理想要远大得多。学生们个个胸怀大志,要做科学家、数学家的举不胜举,或者将来要自己开公司做老板。我们的社会,虽然也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说,但实际情况还是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入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作为成功的象征。

    对成功定义的拓展,将使得我们的培养机制、方法和评价体系趋于多元化和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模式。所以我们也就不必过分夸大“虎妈”教育观念的作用与意义。真正要落实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成功教育等理念,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9 , Processed in 0.05604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