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真实的故事,是日本学者高桥敷亲身经历的事。高桥敷在秘鲁讲学,与一对美国夫妇做邻居。一天,那对美国夫妇的12岁儿子踢的足球,把高桥敷家的门玻璃打碎了。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自己碰到这种事,会怎样做?根据经验,我猜有如下可能: 假设一:家长袒护孩子,否认孩子的过错,或教孩子说谎,拒不承认。后果:可能会有一场争吵,同时,家长手把手地教孩子学会了说谎。 假设二:家长不袒护孩子,让孩子承认错误,然后由家长出钱,亲自买好玻璃,带着孩子登门道歉。后果:既让孩子懂得诚实,又不影响邻里关系。 高桥敷估计,美国夫妇一定会选择第二种方式。不过,高桥敷估计错了。 第二天,“肇事”男孩买了一块玻璃,独自一人到高桥敷家认错,并请求原谅。高桥敷见孩子诚恳又有礼貌,就留孩子吃了一顿饭,还送他一包糖果。可是,第三天,美国夫妇领着孩子上门还了糖果。高桥敷十分不解,美国夫妇认真地告诉高桥敷,感谢他的好意,但一个人犯了错误时,不能受到奖励。他们还告诉高桥敷,男孩买玻璃花的钱,是他自己的存款(平时积攒的零钱),为了这次赔偿,他几乎花光了所有存款。假如钱不够,父母也不会代他赔偿,只会借给他钱,孩子要有自己的还款计划,可以通过送报、打零工来挣点钱。所有这些做法,只是在告诉孩子一个道理:要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 这种美式教育观念一定会让许多中国家长意外。不过,值得深思。 从法律意义上讲,家长代孩子认错是理所应当的。未成年的孩子犯了错,监护人是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的。而且,孩子还没有经济能力,不能独立承担责任,所以家长理应上门道歉,并掏钱赔偿。 从教育心理上讲,代孩子承担责任不可取,孩子会觉得犯了错没什么,反正有家长兜着。美国家长的做法会让孩子在这件事中学会一种观念,即,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任。 总之,帮孩子护短,是害孩子;替孩子受过,是纵容他;让孩子独立承担责任,是他未来人生的财富。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8 , Processed in 0.06513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