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孩子在学校里丢得最多的东西是什么吗? 位列第一的是铅笔; 其次是橡皮,排在第三位的是铅笔帽; 第四就是发放午餐时需要用到的口罩。 如果有孩子发现了别人遗失的物品,首先会询问周围的同学,是不是他们丢的, 如果没有找到失主,就会把那件物品放到失物招领箱中。 如果东西看上去十分重要或者价格昂贵,我就会把学生们集中起来仔细地询问。 我会大声地问孩子们:“这件东西是谁丢的?” 但是,在课堂上处理这样的事情一定会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影响他们听课的质量,而如果在休息时间寻找失主的话,那些正说得起劲、玩在兴头上的孩子也不得不安静下来,一起听老师讲话,选择这两个时间处理这样的事情似乎都不太合适。 因此,已经询问过周围人却依然没有找到失主的物品,最后都会被放入失物招领箱中进行统一保管。不过,一旦放入失物招领箱中,特意去看的孩子就更少了。于是,后来我们又决定在发放午餐时,每个班轮流传看箱子中的物品。 传看的过程当中,负责拿箱子的学生干部会这样对大家说: “从现在开始,请大家传看失物招领箱中的物品,找到了丢失物品的同学请告知负责干部并迅速取回,回去后请马上标注好姓名,然后拿给老师确认。不会标注姓名的同学请让老师帮忙写好!” 就这样,在午餐时间段里,所有同学会一起查看失物招领箱中的物品。不过,即使这样做,返回失主手中的东西也是寥寥无几。 这么多物品被人遗失,看着实在是可惜,那么,如果一定要找到失主的话,又该如何去做呢? 下面我们以口罩为例,试想一下: 是谁丢了口罩? 首先,捡到的同学马上会问:“这个口罩是谁的?” 不过,基本上这样问过之后,依然会有99%的概率找不到失主,大家似乎都觉得不是自己丢的。然而继续查找下去,又有可能会遇到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首先,我会让所有同学把自己的口罩拿出来摆放到桌子上,拿出了口罩的同学自然就被排除在外。 假设有3个学生拿不出自己的口罩,那么就有必要搞清楚,他们是一开始就没有,还是开始有,后来丢了。 A的回答有可能是“一开始就没有”,听到这话有的同学就会想“这么说来A好像还真没有戴过呢!”也有的孩子会说“不对啊,他以前戴过的啊!”等等,事实究竟如何,我们无从知晓。 B的回答有可能是“发放午餐的时候我还戴着呢,后来不知放到哪里去了。不过,我的口罩上是写了名字的!” 事实究竟如何,同样没有人知道。 C的回答有可能是“我带到学校来了,可是午餐的时候找不到了,但我肯定是带来了,不过失物招领箱中的口罩不是我的,我那个口罩上的带子更长!” 事实究竟怎样,同样无从考证。 这样一来,结果很有可能就是没有任何的结果。 失主也有可能会在那些把口罩摆在桌子上的孩子们当中。 因为有的孩子有可能前几天丢了口罩,被其他人放进了失物招领箱中,之后他又带了一个新口罩来。不过,要是全班35个同学都挨个询问一遍,至少要花上10分钟的时间,这样做很不现实。 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无法彻底地查找,在学校里不可能因为这样的事情花费过多的时间。就算运气好找到了失主,因此而浪费掉大量的时间也很不值得。 看到这么多丢掉后找不到失主的物品,我会尽可能冷静地对孩子们说:“请认真地在自己的物品上标注姓名!”不过每当说这句话时我的表情总是会不由自主地严肃起来,因为我觉得,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来解决这样的问题,实在是浪费,很不值得。 如果在休息时做这些事情,孩子们游戏的时间就会随之减少,会给他们造成或多或少的压力及负担,也很有可能会影响下一节课的听课质量。而且,无论老师还是孩子在处理这种事情的时候,都无法从中得到快乐。 因此,我和孩子们都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去处理这些事,觉得十分麻烦,没有心情去做,我们原本应该利用那些时间玩得更尽兴,过得更有意义才对。 可是,不去理会那些丢失的口罩,那样就可以了吗? 铅笔、橡皮、手绢、午餐时用的毛巾、外套或者罩衣等,一件一件地丢掉也可以吗? 答案自然是不可以的,这就好比是在告诉孩子可以随意对待身边的任何一件物品一样。 在自己的物品上标注姓名的深刻意义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物品上标注姓名。在自己的东西上标注姓名,当别人捡到时就会立刻知道失主是谁并且物归原主。 除此之外,在物品上标注姓名还隐含着更深层的意义。 一句话来讲,就是能够培养孩子区分个人物品与他人物品的意识。我认为在当今的社会中,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这种意识都较为淡薄。 我们以铅笔为例来思考: 以往,无论哪一个家庭中都没有太多的铅笔,所以,对仅有的几支笔,大家就会清晰地加以区分,比如这支铅笔是哥哥的,那支铅笔是弟弟的。 然而,当今社会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形。大多数家庭中都到处散落着没有明确物主的铅笔,这种情形越来越普遍。 大人和孩子理所当然的想用哪支就用哪支,用哪一支铅笔都没有关系。而且家里随处都能找到这样的铅笔,即使有一支不见了,也不会有人大惊小怪地到处翻找。 这种意识在学校及职场当中也十分常见。大家都很坦然地把别人的铅笔拿过来使用,不知不觉中别人的东西就有可能变为自己的物品,并且没有任何人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可以的,同时,自己有一支笔找不到了也觉得无所谓。 在学校里观察孩子们的举动就会发现,越是到了高年级,这种自我物品的意识就越加淡薄。在高年级孩子们的铅笔盒当中,都摆放着多达几十支铅笔或其他样式的笔。 还有不少孩子因为手里有太多的笔,自己都管理不过来了,所以即使不见了两三支也不曾察觉,不知何时丢失的笔就有可能变成了他人的物品。 不只是铅笔,橡皮、铅笔帽等也都是如此。 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们拥有的东西太多,种类过于丰富,连自己也没有办法清晰地记住其中的每一件,而且也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区分自己的物品与他人的物品。 渐渐地,这种区别意识会更加淡薄,这样一来,孩子就很有可能会形成随意对待身边物品的态度。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推荐以下这些方法,帮助您避免上述情形的发生: 尽量控制不给孩子购买超过他管理能力的物品; 通过在自己的物品上标注姓名,让孩子认清哪一件物品是自己的; 努力培养孩子区分自己与他人物品的能力; 借助以上这些做法,帮助孩子树立认真对待身边每一件物品的态度。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7 , Processed in 0.06669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