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教诲像一盏灯,为我照亮前程;爸爸的关怀像一把伞,为我遮蔽风雨。父爱如大山巍峨,如蓝天深邃旷远…… 每当诵读这些献给父亲的诗句,许多人心里都会涌起一种神圣又温暖的情感。古今中外,父与子不仅意味着血脉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延递。 然而,在当下中国社会,却有一个词让父爱蒙尘。“拼爹”——被抽离了情感的“爸爸”被彻底物化,“我爸是××”成了孩子人前炫耀的身份、人际往来的资本、人生进阶的工具。而被“拼”的父亲们,肩负着孩子们的期许,奔忙着、挣扎着,疲惫前行。 1 爸爸总是那么忙 ——重物质给予,轻情感沟通。教养过程中“父职”的缺位,阻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爸爸昨晚又走了,10天后才回来,不过他答应给我买新‘魔兽’”。5岁的新新是个聪明的北京小男孩儿。他的爸爸是个推销员,十天半个月才能回一次家。妈妈在外企,早出晚归,来去只能吻吻梦中的儿子。5年来,一直是姥姥、姥爷带着新新,爸爸对他来说陌生又威严。 “我也想过转行,也知道该多陪陪孩子,可现在就业竞争这么激烈,家里没什么根基,不敢轻易换工作。有100多万元的房贷没还,还得给孩子攒一大笔教育经费吧。我努力打拼,还不是为了他将来有个好基础。”新新爸说。 许多家庭面临同样的两难。调查显示,目前在北京有70%的儿童被隔代教育,在全国则接近五成。有的三代同居,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回老家。 和其他留守儿童一样,河南信阳的13岁少年小铁,从小跟爷爷住。小铁自闭而暴躁。“小时受人欺负,为爸爸不在身边难过。现在他回来了,我也懒得理他。”小铁说起父亲很漠然。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经商,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绝大部分家长虽然非常关心孩子,但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韩嘉玲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流动儿童的学习,只有26%的家长经常检查学生的作业,57.2%的家长有时检查学生的作业,16.8%的家长从不检查学生的作业。在孩子过生日或“六一”儿童节时,家长带孩子出去玩的比例也仅有15.4%。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伍新春指出,家庭教育中父职缺位,会导致孩子抑郁冷漠等情绪、情感问题,攻击性强、缺少同伴等社会行为问题,以及注意力分散、反应迟缓等学习问题。“调查显示,父亲缺席教育或参与较少的孩子,存在反社会倾向,人际交往能力弱,认知发展水平低下等,中国有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有关。”伍教授说,目前国内0—18岁的学校教育均以女性为主导,因此冒险精神、攻坚意志等这些男性的阳刚特质尤其需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予以补偿,否则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父亲不仅是‘面包提供者’,更应是孩子的精神导师!”伍新春说。 然而,无论城乡,普通百姓的生活压力那么大,爸爸们总是那么忙!与父亲促膝谈心、书信往来、亦师亦友的记忆,似乎已成为日渐模糊的历史剪影。 2 “好爸爸”真难当 ——从幼儿园到考研究生、找工作、晋级升职、买房买车,不靠拼搏靠“拼爹”,已从潜规则演化为显规则 邱云明在备考研究生,家里已托关系找到了导师,国庆后让他去北京接受单独辅导。“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妥,不靠关系,跨校考研难上加难。”他说。不仅考研存在“人际直通车”,如今从小学择校、高考加分到毕业求职乃至单位晋级,“拼爹”的影子无处不在。 据对西部某省会公务员队伍的一项调查显示,父母是“公务员”的比例最高,达到33.3%,父母是“普通职工”的占26%,而父母是“进城务工人员”的比例最小,仅占2.8%。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冯军旗为撰写博士论文,曾在中部某县挂职锻炼两年,他调查发现,一个副科级及以上干部总共才1000多人的农业县,竟然有161个家族关系网分布。直系、旁系、联姻……只要进入这个关系网,仕途便一帆风顺。 专家指出,教育和因教育而获得的技能,是现代社会主导社会流动的最重要机制。过去,平民或农家子弟改变命运的主要路径是:家庭贫困——发奋读书——考上大学——顺利工作——改变家境。但现在这一传统的底层向上流动模式已被打破,由于缺乏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和充分竞争的人力资源市场,教育投入的价值并未充分体现。生而平等的个人奋斗正在和“生而不公”的户籍、家庭出身、人际脉络等,进行着艰难的角力。 “好爸爸难当!”程军在地方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女儿今年读初三。“有点根基门路的父母,甭管孩子咋样,都能进大企业、进机关,咱孩子不差,不能输在父母‘不给力’!”程军说,除了教育费用、铺垫人际关系的开销,他还想给孩子攒一笔买房子的钱。“房价这么贵,起码也得帮个首付款吧。” 对普通百姓而言,做个“好爸爸”,除了要面对无权无势的无奈,还要面临经济上的重压。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徐安琪研究员对上海市徐汇区746户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1/3以上有儿子的家长认为应全力帮助儿子解决住房费用,无儿子的父母也有15%认为应尽力承担女儿的住房费用。“成年子女潜在的延伸抚养成本难以估量。”徐安琪说,调查中,有很多隐性“傍老”是无法用具体数字来统计成本的。“即便父母为子女解决或部分解决了购房款,他们还要担负子女下一代的养育费用。经济成本尚可估算,父母为儿女付出的时间成本、健康成本、精神成本,却是远远无法统计的。” 为这一“拼”,程军白天上班,晚上兼职加班,40多岁的年纪,已经疲态尽显。 3 让父爱回归本真 ——深化公共服务改革,让孩子的人生起跑线更加公平;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竞争,畅通个人价值实现渠道 在北京做小买卖的湖北农民徐德财,把8岁的女儿送进了肖家河打工子弟小学。“她的普通话比我们说得好,将来不会被人歧视;她知道蛋挞、肯德基,知道怎么和人说话,不像留在老家的孩子那么怕生人。”徐德财说。 但徐德财也有烦恼,打工子弟小学的课外活动很少。“我们也想让孩子全面发展,但社会上30块钱一个小时的舞蹈班、2000块钱一学期的奥数班,我们还是上不起。就算有钱,我和他妈一天到晚忙生计,也没办法接送她。”徐德财说,改变命运,要靠好几代人努力。对于教育女儿,他已经尽力了。“穷人的孩子没法‘拼爹’,我跟妮子说,肖家河比不上北京孩子的学校,但毕竟强过老家的学校,好好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都阳指出,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各阶层正常流动的主要途径。尽管国家的转移支付力度很大,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供给失衡状况仍在延续。“教育干预要向更深层次发展,比如加大补贴力度,补偿普通工人工资上涨所导致的教育机会成本的增加。”都阳说,此外,完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建设,对于保障公民人生的起点公平,也至关重要。 除了对公共投入机会均等大声疾呼,人们也希望畅通渠道,打破身份背景的垄断,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你凭爹加分,我就可能落榜;公务员子女被优先录取,别人就只好另谋出路;你家孩子搞到保障房,我们就只好当房奴。”北京市民刘大姐说:“这是以权谋私。” 专家指出,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和反腐倡廉力度,在高考录取、求职招聘、干部任用、保障性住房分配之类的公权资源的行使上,遵循公平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对违规者严惩不贷。只有坚持公平正义,才能实现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用“拼爹”代替“拼搏”的物质游戏,扭曲了亲子关系,侵蚀一代人的成长教育;加剧了阶层固化,动摇着社会和谐发展的根基。这是家庭之痛,时代之殇。 4 拼爹让人输不起 ●唯背景论,将严重损害公平公正的社会发展基石,继而引发效率的损失。打破唯背景是取,离不开制度的土壤。一个健全的制度是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根本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冬子有两场同学聚会都没去参加。“没情绪,孩子的上学问题没解决好,很没面子。”冬子家女儿今年上初中,想去离家较近的一所市重点,但最终没去成,按照电脑派位去了一所普通中学。“是我这个当爸爸的没本事呀,一个小小的公司职员,既没钱也没权,想花钱请客都请不到关键人物,真悲哀,真对不起孩子呀!” 义务教育阶段升学不考试,这听起来很轻松,但事实上考验的是一个家庭的综合实力。既要有强有力的社会关系,还要不差钱,该出手时能大方出手。冬子虽尽全力动用了所有的亲戚朋友同学关系网,但始终没找到跟学校领导较为直接的关系,办不成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冬子坦言,今后孩子上大学、找工作,甚至谈婚论嫁,会越来越要求有一定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尤其是家里父亲的角色最关键。“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压力真大啊,让人输不起。” 眼下,升学、看病、买房,甚至去银行交费等生活中事,有关系办起来就方便得多,更别说开公司、办审批、交税款等大事,有无背景会有天壤之别。有背景有关系,进入任何行业几乎都没门槛,还有人千方百计帮你铺平道路。没背景就会处处碰壁,多费周折。许多人感慨,当个普通老百姓真不易! 拼爹说到底是拼背景拼关系,当一个人的背景掩盖甚至替代了他真实的学识才干能力水平,受损失的是社会每个成员。在社会分工中,每个人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也在提供服务,给予与付出对等,社会才能良性运转。否则,社会运转不仅低效甚至会扭曲人的心态,最终打乱良好的运转秩序,贻害每个人。当然,我们不否认良好的家境和教育背景会对一个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唯背景论,将严重损害公平公正的社会发展基石,继而引发效率的损失。 打破唯背景是取,离不开制度的土壤。一个健全的制度是保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根本。这既包括健全的人才教育培养机制、选拔任用机制,也包括公开透明的政府审批机制、服务机制。应该说,近些年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尤其是很多部门开展的公开竞聘上岗、很多地方推出的一站式政务大厅等,不仅彰显公平,也拉近了政府部门与普通人的距离,淡化了背景和关系的作用。 只是制度建设还不够平衡、完善,在执行中变形走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不折不扣按制度办事尚需时日。这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开透明的办事程序,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作风,真正树立服务理念,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靠制度、依程序办事而不是靠关系办事。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公民意识和职业素养。目前不少部门的工作人员还存在着“看人下菜碟”的不良习惯,对待熟人和陌生人完全两码事,权利与责任意识淡薄。这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逐步改变在社会责任、公德公心、人际关系等方面“有正确观念、无实际行动”的状况,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人人生而平等,不论背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这既是个人理想,也是社会发展方向。盼望越来越多的个人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完备的制度框架内,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5 孩子眼中的爸爸——爸爸不是“创可贴” 爸爸就是爸爸。无论是古人所说的严父也好,慈父也罢,总之,爸爸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讲,就是可亲、可信、可以依靠的男人。如果再说得详细一些,我觉得爸爸还应该具有正直、开朗、通情达理和富有学识等要素,如果再能有些厨艺就更为理想了。文盲爸爸很可怕,可能会非常的霸道和不讲理;学究型的爸爸想想也很令人畏惧——凡事必究其竟,太过严谨,给人一种伴父如伴师的感觉。 做爸爸的一定要健康,是否强壮无所谓,但一定要富有智慧。有一次校外活动的时候,一位女生的爸爸突然跑到活动现场来送水——这种担心实在不着调,一点智慧都没有。 在学校里和伙伴们聊天的时候,也常常会抖落出各自爸爸的信息。比如,某某的爸爸是个有钱人,有一次教师节的时候,居然给年级所有的老师每人赠送了一张“空调票”。可是,此举好像并没给那位同学带来什么良好的人际关系,相反却成了同学们“反腐倡廉”的话柄。某某的爸爸在“吃低保”,从来不肯到学校开家长会,那位同学倒是经常有人眷顾,是同学们做公益、献爱心的对象。还有,某某的爸爸是个教授,他们家可是轻易不敢去,去了不是“当堂考试”就是遭遇诲人不倦式的说教……由此,大家对于爸爸达成了一个共识:严父不如慈父;爱整事儿的爸爸不如简单一点儿的爸爸。 可是,媒体不断披露的关于社会上“爸爸”们的消息,却让我们颇为意外地发现,原来,爸爸与爸爸竟然有着很大的差别——有的爸爸居然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孩子行为上的缺失好比肌肤受到了创伤,这时,有些“爸爸”就像创可贴一样被孩子们敷到了痛处。 比如说“我爸爸是李刚”;再比如说“你知道我爸爸是谁吗?”等等。事实上,如此之说的“爸爸”们的确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以至于这些孩子们竟然理直气壮地将爸爸由家里搬到了社会上。其实,爸爸们的“药效”无非源于他们手里的权力,虽然这种“药用价值”自古有之,但如今毕竟是提倡文明、和谐的新时代,那些封建的糟粕早该彻底摒弃。尤其是身为人子,更应当“人之初、性本善”,尽量体现良好的家教,怎能动不动就炫耀爸爸的“药用价值”呢? 遗憾的是,雷锋没有后代。真的希望有朝一日,哪个孩子做了好事儿,自豪地说:“我爸爸是雷锋!”那才带劲儿。 可怜那些把爸爸当作创可贴的孩子们,可能到现在还没明白一个道理:创都可贴乎?贴都可愈乎? 还是那句话:爸爸就是爸爸。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5 , Processed in 0.05879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