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李阳家暴事件"的心理根源-学龄前-家庭教育

2015-4-23 07:26|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0| 评论: 0

摘要:   张结海 实验心理学家,在国际、国内权威心理学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提出了多个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曲玉萍 大学实验心理学专业讲师,法国政府青年社会学精英学者,CNRS国家科研中心客座研究员。 ...

  张结海 实验心理学家,在国际、国内权威心理学专业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论文,提出了多个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曲玉萍 大学实验心理学专业讲师,法国政府青年社会学精英学者,CNRS国家科研中心客座研究员。

  前一阵子,张结海也在心理实验室同事们的影响下,顺应潮流开了自己的微博“张结海的心理学”,微博没开多久,他就看到了这么一条被广为转发:“李阳,你需要帮助。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担心我丈夫和我家庭的未来。你孩子需要她们的爸爸。我不知道怎么办!”

  其实在中国,家庭暴力并不罕见,据全国妇联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2.7亿个家庭中,30%存在家庭暴力,施暴者九成是男性;发生在夫妻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85%以上是妇女;每年有10万个家庭因此而解体。而这项调查还未涉及冷暴力的问题。将近三分之一的家庭存在家暴,这是相当惊人的比例!但为什么从古到今都没有像这次这样掀起全国上下的重视和热议呢?

  一来微博中提到的主角,是大名鼎鼎的疯狂英语创办者,无数人视为老师的李阳;二来被打的人是李阳的美国妻子。很久以来,“家庭暴力”在中国被解读为“没文化的表现”,被打的往往也被人们想像成是“忍气吞声的传统妇女”。所以这次“名人家暴”、“英语老师打自己老婆”、“美国老婆被打”,都形成了传播中的大众心理热点。

  几天后,李阳的微博承认自己对妻子“实施了家庭暴力,造成了身体和心灵上的严重伤害,对孩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他的妻子也通过微博透露李阳正在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

  将法律和道德层面的讨论留给专家,张结海和魔鬼心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们更想弄清楚的是,家庭暴力行为产生的心理根源到底是什么?如何控制和减少这种攻击行为的发生?因为心理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科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必须“能预测和控制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关于攻击性的实验

  社会心理学中有个说法,认为人的攻击行为的产生,一般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是“模仿”,二是“强化”,魔鬼心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想设计一个小实验,从而来解释像李阳这样的人为何总是使用暴力行为来解决家庭问题?

  张结海请曲玉萍老师在大量志愿者中随机找来15位家中有孩子且孩子年龄在3到6岁之间的,让大人带孩子一起来实验室,每对都发一个一碰便会哭的玩具娃娃。然后将他们随机分为3组。

  实验开始前,张结海悄悄跟各位父母交代了任务,其中第一组中的5位父母需要在玩具娃娃一碰就哭时,大声斥责并假装很生气,使劲拍打甚至摔打娃娃;第二组中的5位父母需要在玩具娃娃一碰就哭时,做出什么都没听到的样子,该做什么做什么;第三组中的5位父母需要在玩具娃娃一碰就哭时,抱起娃娃,轻抚它,并细声细语问:“你到底怎么了?能告诉我为什么要哭吗?”而且这一切都要故意在孩子的面前做,然后观察每组孩子的表现。

  结果相当有趣,当父母们后来故意走到一边,任15位孩子聚在一起玩玩具娃娃时,有意思的事发生了。由于玩具娃娃一碰就哭,孩子们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的对它拳打呵斥,有的则轻声安慰,有的则充耳不闻。

  具有攻击行为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是从父母或者周围人的身上学到了这种解决心理挫败感的最粗暴简单的方法,比如当他不听话时,父母就暴打一顿,把他修理得老老实实的。他不知道除了殴打和谩骂之外还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沟通,于是在他心里形成了:武力可以解决问题,而且行之有效。

  当他也开始用暴力和攻击行为来解决问题时,如果他没有受到及时严厉惩罚或他所攻击的对象也向他服软了,他的错误心理就会不断受到强化,以后受到挑战和挫折时,便会习惯性老拳相向。

  精神分析中有个“心理防御机制”学说,说当人在工作中有巨大压力时,碍于社会地位等原因,他会压抑这种不如意,然后把这种挫折感转移到他认为可以的时间、场合和对象身上发泄出来。这种幼稚的让心理得到快感的办法,偶尔用用无伤大雅,而且十分有效;但要是变成习惯,其实就是回避面对真正的问题,极容易形成一种神经症。

  这也就是为什么家庭暴力也会发生在如李阳这样的社会名人、受过西方教育的人身上,其实它是一种全球性的问题,背后隐藏着很多心理根源。

  魔鬼心理实验室为您揭秘

  1.家庭暴力不仅仅指殴打家庭成员的身体,还包括用言语或摔打家具等手段,从肉体、精神等方面折磨甚至摧残对方。

  2.使用家庭暴力的人,在家庭以外并不一定是个暴力的人,但他(她)一定有需要从社会往家庭中悄悄转移的压力,比如混得不得志,或者得在许多场合压抑自己。

  3.习惯用家庭暴力来解决问题的人,看似自负,其实内心相当自卑,没有安全感,不允许别人挑战和质疑自己,哪怕言语或者眼神都不可以。

  4.家庭暴力是有循环模式的,施暴者每次都会经过5个心理期:形成期、顽抗期、懊悔期、追究与承诺期、蜜月期。直至下一次暴力行为的出现。

  5.家庭中的受害者,无论采取反抗还是沉默的姿态,都是对施暴者行为的一种强化,最好的办法是用温柔但极具力量感的语气安抚对方。平时多与对方探讨其性格和暴力行为的成因,了解和缓解其内心真正的压力和不安全感。

  6.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很有可能在他(她)今后的家庭中重演这种暴力和冷暴力。

  7.家庭暴力行为的矫正,必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大耐心,因为它的形成也是日积月累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5 , Processed in 0.05614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