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游戏:进不了家门怎么办(4岁半)● 一天,我带航航去公园玩了一下午,好开心!回家时走到家门口,我一摸小手提包,我摊开手,无奈地对航航说:“呀,糟了,没带钥匙!怎么办?” “这还不简单,给爸爸打电话。”航航说道。是啊,本来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孩子肯定会想,妈妈真笨呀!其实,我是有意让孩子来想办法,故意为难他。 在等爸爸回来开门的时间里,我们就在门口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了起来: “如果是你一个人回家,爸妈都不在,家里没人,你进不了门,有什么办法进家?” 孩子答:“打电话给你们,叫你们回来开门。” “万一我们回不来呢?” “那我到邻居阿姨家等你们回来。” “邻居家也锁门了呢?” “那我在外面继续玩。” “你要是不想玩呢?” “我就在门口等。” “你等着很烦呢?” “我就坐在门口睡着了!” 哈哈,孩子大概被我逼问得实在没招了,才出此高明的办法:睡了再说! ※游戏意义: 这个游戏其实就是要让孩子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展孩子的发散思维。游戏的要点是:妈妈提一个假设的问题,要孩子开动脑筋想出办法。等孩子想出解决的办法后,你顺着这个答案,排除这个条件,提下一个“怎么办”,要求孩子继续想办法,直到妈妈提不出问题或孩子再也想不出办法为止。这种把“怎么办”甩给孩子的方法,是通过家长不断排除各种条件来逼迫孩子去思考,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引入思考的境地,挖掘想象的潜能,养成孩子爱思考的好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启示: 这个游戏其实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提问内容:要是出门时忘记锁家里的门了,怎么办?孩子可能会说,返回去锁门。这时你说,要是回去的路上发大水了,回不去,怎么办?孩子可能会说,我们走另一条路回家。你再说,要是另一条路堵车,我们过不去怎么办?孩子可能会说,打电话叫邻居叔叔帮我们锁门。要是他们都不在怎么办……如此不断问“怎么办”,一定是个有趣的问题。还可以互换角色玩,让孩子提问你来回答。 【小小窍门】让孩子来解决 父母故意给孩子出一些生活中的难题,让孩子来想出补救或解决的办法,这还能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句式可以用:“如果……怎么办”。比如:“如果这瓶花几个月不浇水,快死了,你怎么救它?”“如果地震了,怎么逃跑?”“如果天色很晚了,小朋友还没有回家怎么办?”“如果十字路口红绿灯坏了,怎么办?”…… ※类似游戏: NO1:随看随指的提问(4~7岁) 在散步的时候,和孩子玩“怎么办”游戏吧!方法是:快速转动你的大脑,发挥你的想象,眼睛所到之处,随意提个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接招。问题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荒诞不经的。比如,你看到树,你突然装作害怕的样子说:“树要是被台风刮倒了怎么办?”或“我们从树下走过,突然树上一只鸟钻到我怀里怎么办?”让孩子来想办法。孩子接招回答后,顺着孩子的话再提出疑问。当然也可以反串角色,孩子问你回答。 NO2:故事里的提问(4~7岁) 故事是很好发挥孩子想象力的素材。你给孩子讲完故事后,可以以“要是……怎么办”的句式来向孩子提问,让孩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想办法,当然你自己可以先加编点儿情节。比如《司马光砸缸》故事中,就故事内容向孩子提问:“司马光正准备砸缸救人时,刚好主人过来,说:‘千万不能砸啊,这口缸可是宝缸,我花了上万两银子买的。’这时,你说司马光会怎么办?”或说:“要是司马光没有想到砸缸,怎么救人呢?”这样的假设,会促进孩子去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举一反三】想一想,生活中还可有哪些事情可以运用连环想象法? ◎问: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突然迷路了怎么办? 模拟:孩子说:“看指南针”——妈妈答:身上没有带指南针——孩子说:“问路人”——妈妈答: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孩子说:“打110救助”——妈妈答:没人接电话…… ◎问:如果你今天一定要赶回乡下看奶奶,可没赶上当天的班车,你该怎么办? 提示:这以将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拿来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也有利于提高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5 , Processed in 0.05830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