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邻居小张夫妇过来拜访我。见到我,小张立刻唠叨起来:“谢老师!快帮帮我!我家孩子到底怎么啦,怎么越大越不懂事呀?”她神情焦急,跟我讲起昨晚发生在她家的一件事。 小张正在厨房里忙着做晚饭,侄子哭哭啼啼地跑过来,边抹眼泪边扯着小张的衣角诉苦:“姑姑,瑞瑞表哥打我!”瑞瑞是小张的孩子。小张的老公是个急性子,听后立即火冒三丈,大步走到儿子身边,揪起他的胳膊,气汹汹地训道:“你打弟弟干吗呀?弟弟才三岁,还小呢,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一向急躁的瑞瑞爸爸边说边扬起手掌狠狠地抽了儿子几下屁股。 这下可好啦!瑞瑞眼冒怒火,表情倔犟,一副宁死不屈的模样。最后,小张把丈夫拉开,才平息了这场风波,结果儿子赌气跑进房门不肯出来吃饭。看着他们父子俩的关系一下子陷入僵局,小张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侄子见状,沮丧地低下头。小张把他拉到跟前,让他讲述闹矛盾的前因后果。原来,侄子迷上叠纸飞机,总是趁瑞瑞不注意时,去偷撕他的日记本。瑞瑞看见自己的日记本伤痕累累,就动手打了表弟。 有一位外国教育专家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正当意愿。孩子一旦犯错误,大人要帮助孩子找到其正当的意愿,而不是采用简单而粗暴的行为去制止、去训斥,那样会适得其反,最终导致家长成为孩子的敌人。 所谓“帮助孩子找到正当的意愿”就是努力追溯孩子犯错误的根源。即多问自己:孩子的错误行为是否因保护自己而为? 当发现孩子有不当的行为时,家长第一时间要进行干预,但不可武断地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与孩子针锋相对,用暴力生硬抑制,否则孩子就会产生沮丧或憎恨心理,并视父母为敌人。瑞瑞的爸爸妈妈如果能换一种方式和孩子沟通,耐心倾听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结果可能就会完全不一样。用正确柔和的方法干预完后,紧接着是通过询问谈话,找出孩子心底深藏的正当的意愿,加以肯定,再与孩子结成联盟,帮他寻找实现自己正当意愿的方法或途径。 小张的老公就是过于轻率,用生硬的手法武断地干预,才会导致儿子心生怨恨,用赌气不吃饭来惩罚父亲的粗暴行为。 当碰到这种情景要怎么办呢?作为孩子妈妈的小张其实可以这么做—— 房间里,孩子躺在床上,正委屈流着泪,显然还在为刚才父亲的冲动而耿耿于怀。 妈妈递上一张纸巾,温和地问:“瑞瑞,告诉妈妈,你刚才为何要打表弟?”她在尝试着打开孩子的心结,帮孩子找出正当的意愿。儿子接过纸巾,拭去眼泪,向妈妈讲述刚才自己打弟弟的原因。孩子一直向妈妈强调:被撕的那本寒假日记开学前要交给老师检查的。 妈妈笑笑,抚摸着儿子的头说:“那是表弟不对啦!他不该没征求你的意见就翻你的书包,撕你的日记本。”当儿子见妈妈认同他的想法后,心情逐渐恢复平静,神情也慢慢平缓下来。 下一步就是与孩子结成联盟,帮他想出实现正当意愿的办法。妈妈告诉孩子:“要是将书包藏起来或者放在弟弟够不着的地方,他是不是就翻不出你的书包,也撕不了你的日记本啦?那你的东西是不是就安然无恙啦?”妈妈说完,伸出双手摇晃儿子稚嫩的肩膀,冲着他眨眨眼睛。 “对啊。妈妈,我刚才怎么没想到呢!”儿子茅塞顿开,他拍拍脑门,嘻嘻笑起来,显然很满意妈妈给他出的主意。 “弟弟还小,不懂事,才会乱翻书包、乱撕书本。”妈妈顿了顿,继续引导,让孩子认识自己做法的不当,“你是哥哥,更要多教教他,跟他讲道理才是啊!” 在妈妈的点拨下,孩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惭愧地低下头,似乎为刚才的行为后悔不已。“我去跟他道歉吧!”儿子边说边往外走,妈妈一把将儿子拉回来,拍着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爸爸刚才虽然冲动些,但他跟妈妈一样,都是为你好,才会急成那样!你是不是也应该跟爸爸和好呢?”瑞瑞的爸爸正在看报纸,妈妈努了努嘴,示意儿子过去⋯⋯ 呵护孩子的正当意愿,如同播下善良与智慧的种子。长期下去,有助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感同身受,用同样的方式理解他人的不正当行为。孩子的正当意愿长期得到呵护,即便面临问题时,他们也懂得去寻求不同的途径,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去化腐朽为神奇。 教育小贴士: ● 每个“坏孩子”都有自己的正当意愿,父母一定要善于寻找,孩子才会对你言听 计从,心服口服。 ● 正当意愿长期受呵护的孩子,心胸开阔,懂得为他人着想;自尊心强,有一定的 独立能力,且心灵强大;即便碰到困难,也能独当一面,坚不可摧。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5 , Processed in 0.05855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