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调查显示,有近7成宝宝曾受到家庭暴力伤害,而这种伤害,更严重的是对心理的摧残与虐待。如果宝宝遭遇家庭暴力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下面的一些建议,希望孩子们都有个无忧的童年。 不以爱的名义施暴 电视上看到一个讨论要不要打孩子的节目。当“主打派”和“反打派”进行辩论时,我觉得,这个话题放到这里讨论,本身就是个应该羞耻的事情——如同100年前讨论要不要一夫一妻制、女人要不要缠小脚一样。既然能成为一个观点相左的辩论话题,说明当下社会仍泛滥着对“打孩子”恶俗的麻木和容忍。 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以为孩子们整天被蜜糖腌制着。实际上,我国儿童教育中家庭暴力现象非常严重。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两位教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2/3的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而体罚形式中父母动手打人的占88%。 在弱者面前,最能流露一个人的真性情。许多人,他们在单位、在朋友中表现得谦和并富于教养;唯独在他们最亲爱的孩子面前,不自觉地流露出粗野。 不把孩子当“弱小”征服 每个孩子都有“不听话”的时候。我相信每个孩子的“不听话”,都不需要用打骂来解决。 记得女儿圆圆在三四岁时,有一次她和我到超市,她要买一种加了很多色素的饮料。可能是她看到别的小朋友喝这个,而这是我坚决反对的。我很肯定地告诉她这个不能买、不卫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喝这个。她当时为此很生气,不肯离开那个地方,最后干脆躺在地上哭闹。 我不生气,就像平时看她玩沙子一样,若无其事地等着她。在等的过程中我还看看别的商品,和营业员说句话。她发现我不生气,不在意她的脾气,哭闹得更厉害。 地面很凉,也脏,她的衣服全弄脏了,路过的人都在看她。我沉着气就是不着急,待她哭不动了,我蹲下身,用商量的口气问她,咱们走吧?她见我来关照她,又开始哭闹。我就又没事人似的站起来,在她跟前溜达等待。 这样几个回合后,她没劲了。我又蹲下微笑着问她,好了吗,可以走了吗?她意识到再闹也就这样了,乖乖地站起来。我拉着她的小手,就像事情发生前一样,高高兴兴地走了。 我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说,也没再给她讲道理,因为道理刚才已经讲过了。此后,圆圆再没提起过要喝那种饮料。而且,凡是我态度肯定地说不买的东西,她就不再坚持,非常听话。 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要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做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我的一位女同学,她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都很出色,却经常在家里打骂孩子。有一次我们聊天,她谈到她父亲时,历数其父的不是。她父亲在她小时经常打她。她觉得父亲当年打她那些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她对父亲的行为充满蔑视,甚至有一种仇恨感。后来,我们聊到她的孩子,她又历数孩子的不争气,讲了一串孩子该打的事例。当我表示她对孩子的态度是来源于她父亲的粗暴时,她对此断然否定。说她和父亲不一样,她父亲打她没有道理,而她打孩子都是有理由的。 这位女同学和她的父亲其实都因为同一个原因打孩子,即孩子惹自己不高兴了。他们对幼小的孩子共有的“教育方式”就是拳头。从做家长的修养上看,他们其实是很相像的。 如何预防对儿童的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中妇女、儿童是主要受害者,但对儿童的家庭暴力却没有像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那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原因在于法律对儿童的保护是通过监护人来实现,而对儿童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者往往就是监护人,因此对儿童的家庭暴力往往更具有隐蔽性。 对儿童的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多机构合作,才能有效预防和制止。除了有必要逐步完善对预防和制止儿童受暴的法律保护外,还要作为政府的工作职能加以推进,政府可以开设儿童热线、儿童庇护所等;其次,还要加强社会救助,建立多机构多部门的支持体系。妇联、居委会要直接干预,医疗机构建立专门的心理救治室,医护人员一旦发现儿童有受到家庭暴力伤痕要及时通知有关的儿童保护组织,由他们出面干涉;另外,要提高儿童自我防范的意识,尤其是学校要提高儿童对家庭暴力的认知能力,提高防范意识,教会儿童如何寻求外界的保护。同时,要加强儿童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仅提高儿童也提升社会预防和应对家庭暴力的能力,还要在大中小学、公安、妇联、医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维护儿童权益的法律志愿者队伍,为遭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儿童提供法律保护与救助。 对儿童的家庭暴力是一种违反人性的行为,尤其是对儿童,暴力的残忍性,对儿童造成了严重的肉体和精神的损害,对儿童的损害阻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虽然对儿童的家庭暴力还没有引起广大学者的专门研究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注,但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儿童,让儿童远离家庭暴力的侵害从而健康地成长。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4 , Processed in 0.06304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