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的感觉很好的时候,他们就会做得很好。如果孩子们能感受到自己被别人了解、关心和重视,他们就会更加主动地学习、与人合作和关爱他人。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对孩子大喊大叫、羞辱、伤害或者命令,会让他们表现得更好。但实际上,这些方法只能适得其反。它们造成的坏影响可能会很快显现,也可能会持续很多年。以我的临床经验来看,这种影响会一直存在。在你使用了这些严厉的方法后,即使孩子乖乖地听从了你的命令,你也要注意她已经对你产生了不满,而且你在她心目中建立起来的安全感也被严重地破坏了。 有一天,黛安娜来找我做育儿咨询。在戴安娜童年,自己的父母十分严厉,如果她不听话,父母就会毫不犹豫地对她大喊大叫,打她并羞辱她。有一次她两岁的女儿拉娜不想离开公园时,戴安娜大声呵斥拉娜,骂她是个“捣蛋鬼”,还威胁说要把她单独留在公园里。她发现拉娜这次哭得比以往都要厉害许多时,戴安娜意识到自己一定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就这样,被女儿的反应吓坏了的戴安娜来到我的办公室。事实上,当你要求孩子做什么事,而孩子不愿意去做的时候,对她喊叫、骂她或者羞辱她都是无济于事的。在这种情况下,移情更能促进理解,达到良好的效果。可以告诉你的孩子:“我知道你想留在公园里,因为这里很好玩,但是我们现在不得不走了。”这样能让孩子知道你了解并和她有着共同的感受,但同时要保持自己的原则。与感觉到被羞辱的孩子相比,觉得自己的感受被了解的孩子更愿意去做那些让父母高兴的事。其实在夫妻生活中,你也一定有同样的感受吧?假如在公共场合,你的丈夫生气地对你大喊大叫,你能心情舒畅地答应他的要求吗?不,你一定会反击他,并且很有可能因为太生气而懒得理他。在这一点上,幼儿和你没有任何不同。 5. 避免争夺控制权 大约在十八个月大的时候,孩子们就已经开始运用自己的意志了。他们已经长大了,不但在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者要求,而且已经可以让你知道他们的需要了。这个年龄的孩子最急切想要的就是独立自主。我们都听到过宝贝们声嘶力竭地大哭着说:“我要自己来!”应该说,这个时期对于家长是一个相当严峻的考验。 你越试图控制你的孩子,就越有可能产生你和孩子间的控制权争夺。我不主张你让孩子来制定规则,但是我建议你使用一定的技巧和语言让宝贝和你一起来做这件事,你需要的是宝贝的合作而不是抵制。孩子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渴望帮助和取悦爸爸妈妈,作为父母应该满足孩子的这种需求,并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 在你直接为孩子做出决定,而不是以建设性的方式给予指导时,往往容易和孩子发生关于控制权的争执。作为一个家长,你的职责应该是教导宝贝如何正确地行使她的权力。惩罚和羞辱当然不能达到这个目标,下面的这些方法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尽可能早地给孩子们创造做决定的机会。在婴儿时期,就可以让孩子开始做一些选择,“你是要红色的毛毯,还是要蓝色的毛毯?”“你是想要这个奶嘴,还是那个奶嘴?”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一直要给她提供这种做选择的机会。“你是要自己下楼梯,还是想我抱你下楼梯?”“你是要桃子,还是要梨?”提供这些选择的机会可以让孩子明白,在你看来,她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她可以为自己做出决定。这也有助于帮她养成做选择的习惯——这可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无论何时尽可能给孩子两个可接受的选择。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不仅意味着给予了她权利,还会让她更少地和你唱反调。当幼小的孩子感到自己拥有了权利之后,她对你的配合默契程度会让你惊喜万分。最近,在一次聚会快要结束的时候,一位来访的妈妈注意到她的女儿拿着我家宝贝的一个布娃娃,正玩得爱不释手。根据她以前的经验,这位妈妈自嘲道:“等会儿我把这个布娃娃拿走时,我家宝贝一定会大发脾气的。这儿马上就会一团糟了。”过了一会儿,为了避免这场混乱,这个妈妈问我:“你是否介意让她先把这个布娃娃带回家呢?”这里值得称赞的是,这个妈妈能够换个角度来解决问题。对此,我建议她说:“你为什么不试着问问她:‘在你离开前,你是想把布娃娃拿给我,还是想把它放回玩具篮呢?’”别的妈妈们也都认为可以如此尝试一下。这位妈妈去做的结果令她深感诧异,她的女儿非常开心地把玩具放回了玩具篮,最后带着微笑和妈妈一起离开了。 提醒孩子她拥有决定权。在给出两个可接受的选择后,提醒孩子选择哪个由她自己决定。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决定吧”,“你来选择”,“这取决于你”,或者“你选吧”。这些话语都会以一种健康的方式增强孩子的权利感,并且减少她的抗拒。 给孩子提供帮助别人的机会。幼儿们是通过“硬连线”的方式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所以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自主性,他们会经常抵抗一些命令,但是如果向孩子求助,他们则会非常高兴地作出肯定回应。“现在去桌子那儿。”这样的命令很可能会遭到抵抗,但是像“我需要你的帮助,请你帮我把餐巾纸拿到桌子这边来好吗”这样的求助往往更有可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尝试“即时立刻”的表达方式。比如当你要对孩子说,穿上衣服我们才能吃早餐时,请对你的孩子说:“你一穿好衣服,我们就吃早餐。”而不是你常说的:“等到你把衣服都穿好了,我们才能去吃早餐。”因为你这样说会引导宝贝去尝试,看看你到底愿意等多久再吃早餐。但是如果你采用了我告诉你的“即时立刻”的方式,就会很有技巧地避免孩子拖延时间。 给孩子提供客观的信息来做判断。不要大叫着对孩子发号施令说:“把你的脚从桌子上拿下去。”当然,更不要滥用给孩子贴标签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比如,“你太粗野了,把你的脚从桌子上拿下去。”这种不分青红皂白,先给孩子冠以一个罪名再说话的方式是极为错误的,我们管这种方式叫做对孩子的个性抹杀。请尝试对孩子进行客观地描述,比如,“脚应该放在桌子下面,而不是桌子上面”。你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强化你的家庭价值观,比如,“在我们家里是不打人的”。 6. 建立明确一致的行为准则 尊重孩子绝不是指没有任何规矩,让她为所欲为。尤其当孩子长大一些之后,不给孩子制订规矩实际上是家长的失职。因为这些规矩能让孩子获得安全可靠、被关心的感觉,能使所有事情可以预期和控制。当你在路上开车的时候,停车标志、交通信号灯、车道分隔线会让你感到安心,它们会让你知道哪里可以走、前方有什么情况。在家庭里,限制和规则也起着同样的作用,而与交通规则唯一不同的是,在你的家里,这些规矩是用爱的方式来实施的。 实际上,孩子们是需要规则和限制的。在你管教孩子的时候,他们也许会大哭大闹,但是你要清楚,这些规矩会让你的宝贝们切实感觉到你很关心他们。此外,你还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事先知道规矩是什么十分重要。玛格达·格伯在她的著作《你的自信宝贝》中指出,“听话,就是家长先为孩子建立一套规矩,然后再负责监督孩子去执行。孩子需要知道你对她言行的期望是什么,然后才能配合你,做到听话”。请确定你要说的意思是什么,然后把你真正要说的意思正确表达出来。不要对孩子进行空洞的威胁。小家伙们其实在不断地观察着父母是否真的会监督他们按照规矩行事。当父母并没有做到强制他们守规矩时,其实是传递给了孩子这样的信息: ● 我说过的话可以不算数。 ● 这些规矩对你无效。 ● 我也不见得能做到。 7. 言传身教 礼貌言行的形成是逐步发展的,需要具备了解他人的感受并控制自己冲动的能力,而这些对孩子来说是比较高的要求。我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要求孩子,“用哪些词更礼貌呢?”或者“说对不起!”。然而,这种做法只能使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去重复礼貌用语,既不能教会她尊重他人,也不能教她学会感激、同情或者理解他人,而这些都是礼貌言行的基础。 言传身教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径。每当我丈夫帮助了我,或者出色地履行了做父亲的职责之后,我都会用我的方式让他知道,我是多么地感谢他所做的一切,而且我这样做的时候,总是尽量当着孩子的面来进行。在后来,当我的女儿门德斯大约两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她生病吐在了床上,我丈夫立刻来到她的房间,帮她更换了床单,并安慰她。当他做好后要离开房间时,在一片黑暗之中,我们听到门德斯说:“爸爸,谢谢你照顾我。”她这出乎意料的反应是如此的真诚,在那一刻深深地温暖了我们的心。 8. 认识到你所使用的语言的力量 上一页123下一页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3 , Processed in 0.05334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