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解码名门望族的家教基因-学龄前-家庭教育

2015-4-23 12:29|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9| 评论: 0

摘要:   一、望族的形成源于优良的家教传统   我们在社会上很容易观察到一种现象,就是某一个家庭或者某一个家族特别出人才,往往一大家子兄弟姐妹都是社会精英,这是为什么呢?   旧时有一个成语叫“王谢子弟”,用 ...

  一、望族的形成源于优良的家教传统

  我们在社会上很容易观察到一种现象,就是某一个家庭或者某一个家族特别出人才,往往一大家子兄弟姐妹都是社会精英,这是为什么呢?

  旧时有一个成语叫“王谢子弟”,用来指那些出身望族而才华出众的青年。为什么要叫“王谢”呢?原来“王”与“谢”指东晋两个大家族,一个是山东琅琊王氏,也就是王导那一家;一个是河南阳夏谢氏,也就是谢安那一家。王导、谢安先后做过东晋的宰相,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

  王、谢两家是东晋时代的高门大族,每一家都出了许多人才,不仅政治、军事人才很多,文学艺术上也人才辈出。中国书法家最推崇的“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就出自王家,诗人中享有盛誉的“二谢”:谢灵运、谢朓,就出自谢家。翻翻历史书,出自这两家的名人不胜枚举。如果说魏晋的事例太古旧,那么近现代也有同样的例子。

  近现代首屈一指的家族,最令人瞩目、令人羡慕的就是江苏无锡钱家。著名国学家钱穆、钱基博、钱钟书,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永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都是这一家的人。无锡钱氏是唐末吴越王钱镠的后代,钱镠后代现在已经散居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如果把这些姓钱的也算进来,据统计,获得院士称号以上的钱姓人士竟有一百多人。

  又如湖南湘乡曾家,即曾国藩家族,自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以来,出了很多的政治家和学者,著名的有曾纪泽(著名外交家)、曾纪鸿(著名数学家)、曾广钧(诗人)、曾宝荪(著名教育家)、曾约农(著名教育家)、曾昭抡(著名化学家)、曾宪植(叶剑英之妻)。

  再如浙江绍兴的俞家,就是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的家族,从晚清俞明震兄弟开始,接连四代人才辈出,其著者如俞大维(国民党高级将领)、俞大纲(著名戏曲家)、俞大(著名音乐家)、俞启威(即黄敬,曾任天津市市委书记,俞正声之父),全都名重一时。

  再举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前不久担任台湾地区行政院院长的刘兆玄是我的小同乡,湖南衡阳人,他们家跟我们家是世交,刘兆玄的父亲刘国运是台湾地区的空军副司令,五个儿子个个都是博士。刘兆玄五兄弟中有三个同时担任台湾地区公立大学的校长,而台湾地区的公立大学比较有名的也就不过十来所。

  这些例子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中这样集中涌现人才的现象呢?

  我想,不外乎是两个因素:一是遗传基因,一是家庭教育。遗传基因暂且不论,我们来谈谈家庭教育的问题。

  中国古人特别是读书人家,一向注重家庭教育,中国历代都有不少的家训、家书、治家格言之类的东西流传下来,《颜氏家训》就是这些家教著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我们从这些资料当中可以看出古人怎样教子、怎样持家,从而明白,为什么有的家族能够一直保有良好的门风,不断出现优秀的子孙。

  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中,中国文明是唯一传承到现在并且持续为人类发展贡献人才的,这跟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绝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人的家教传统起源很早,而被普遍强调并且形成系统则主要是在魏晋时期士族阶级出现以后。士族阶级的出现是中国文明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所以在讲家教问题之前,我想谈谈中国士族阶级是如何形成的,在中国文明史上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样,我们就能大致了解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源头力量之所在。

  二、传统家教的重要源头:士族

  中国历史上有两段时期,虽然从政权上来看是分裂、混乱的,但从文化史、精神史、思想史的角度看,却是辉煌、灿烂的时代。这两段时期一个是战国,一个是魏晋。如果把中国古代文明分成几个阶段的话,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是商周文明,接下来是秦汉文明,战国就是从商周文明转型为秦汉文明的关键时期;再接下去是唐宋文明,而魏晋文明则是从秦汉文明转型为唐宋文明的关键时期。

  魏晋时期,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动是产生了一个新的阶级,历史学家一般把它叫做“士族阶级”。士族的出现要追溯到西汉。汉武帝采纳了著名学者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并创办太学,为国家培养文官人才。太学的课程是儒家的“五经”,老师则为“五经博士”。太学发展到东汉末期,规模曾经大到有三万名学生,汉朝的文官都从太学学生中选拔,太学几乎成为仕进的必由之路。久而久之,“五经博士”的门生遍布朝野。他们的家族逐渐成为代代做学问、代代当官,在文化、权力、财富各方面都实力雄厚的大家族。到了汉末,由各种途径发展起来的类似家族逐渐增多,终于形成了士族阶级。

  那么,士族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应该记得袁绍和袁术两兄弟,他们跟曹操、孙权、刘备一样,都是各霸一方、兵强马壮、想争夺天下的野心家,最初的实力比曹、孙、刘还大,这两兄弟所出身的河南阳夏袁氏就是这样一个大家族。《三国志》说他们家“四世三公”,什么是“四世三公”呢?就是说袁绍以上四代,每代都有当“三公”(司空、司徒、太尉)的大官。“三公”是当时文官中的最高一级,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人大委员长、总理、政协主席。祖孙四代中每一代都有人做国家领导人,你看这个家族显赫不显赫?

  袁家可以说是大士族的典范。

  据《世说新语》记载,魏晋时期的大士族(或称“门阀士族”)至少有百余个,另外还有许多小士族。这样一批士族的出现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要知道,在士族出现以前,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皇权的奴隶,不仅是百姓,官员也是如此。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士族阶级诞生之后,情况有了改变。因为一个士族往往是一个庞大的由几百人、上千人甚至几千人组成的集团,除了主人之外,还有大量的依附农民,这个集团里的人分工合作,结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团体。一个这样的士族,只要有一两个人在朝廷为官,支撑门面,其余的人完全可以不靠皇帝而活着,尤其是家族中的上层人士可以过一种很富裕很悠闲的生活。例如东晋的宰相谢安,直到四十岁都不想出去做官,成天和朋友们游山玩水、写诗作赋。后来是因为两个在朝的兄弟,一个带兵打了败仗,一个政治上不成功,危及到谢家的地位,为了家族的利益,谢安这才不得不入朝为官,一直做到宰相。

  士族阶级的出现改变了人人都是皇权奴仆的状态,这就刺激了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即意识到生命属于自己,自己并非别人(例如皇帝)的工具,自我的生命非常可贵。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觉醒,没有这种个体意识的觉醒就没有精神文明的发展,就不可能创造灿烂的文化。近代学者常说魏晋时代是“人的觉醒”的时代,什么是“人的觉醒”?为什么人会“觉醒”?很少有人细说,其实就是我上面讲的这番道理。

  士族阶级是当时社会地位最高的阶级,也是文化程度最高的阶级,他们往往以自己优良的门风为傲。

  优良的门风是士族阶级的重要标志,是世世代代重视子弟的教育而养成的。士族阶级非常重视对子弟的教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代代都出优秀的人才,代代都会有人在朝廷做高官,从而保证整个家族长盛不衰,维护他们已有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所以,如何把一个庞大的家族管理好,把子弟教育好,就成为士族阶级非常重视的事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关家庭管理与子弟教育的著作就出现了。《颜氏家训》是其中最早、最系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被后人称为“百代家训之祖”。

  魏晋南北朝以后,隋唐兴起,人才选拔的途径逐渐被科举制度所代替,这种变化使得大士族的存在失去了社会依据,大士族于是逐渐瓦解,变成许多小士族。直到中国传统社会被现代社会(“五四”以后)代替之前,遍布中国各地的大小士族一直都是中国社会的骨干,社会各阶层的管理人才基本上都出身于这些士族家庭。像魏晋那样的大士族,后世虽然已经不多见,但中国士族的家训传统却一直保存下来,家训不仅是读书人家庭培养子弟的规范,也是整个社会培养管理人才的重要基础,所以累世相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3 , Processed in 0.06400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