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家庭:好家庭胜过好学校 把握嫁娶的基本原则:要门当户对,不要贪求势利 颜之推在《治家》篇里告诫子孙,在婚姻嫁娶问题上不可以贪势求利,他说:“婚姻素对,靖侯成规。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或猥婿在门,或傲妇擅室,贪荣求利,反招羞耻,可不慎欤?”(男女婚嫁要选择清白的配偶,这是先祖靖侯留下的规矩。近年来,婚姻嫁娶中竟然有人卖女儿捞钱财,用财礼买媳妇,算计比较对方父祖辈的权势地位,斤斤计较对方的财礼,索要得多而回报得少,与做买卖没什么两样。这些人家,结果招进了猥琐鄙劣的女婿,或者娶回了凶悍蛮横的媳妇。贪图虚荣和利益,反而招致羞耻。对此能不慎重吗?) 我觉得颜之推在这里提出的问题很值得今人认真思考,婚姻问题向来是人类社会的大问题。 古代没有爱情自由的观点,所以婚姻的原则主要是“门当户对”。 现代则主张恋爱自由,五四反传统以来,一部分知识分子把恋爱自由演绎为“爱情至上”,觉得“门当户对”完全是陈腔滥调,不值一提。 1949年以后,“爱情至上”和“门当户对”都被“阶级”“政治”所取代,造成一种婚恋以对方的家庭出身和政治条件为第一考量的奇怪的社会现象。 而最近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财富的增加,又产生了以对方的经济条件作为第一考量的另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 今天的青年面对婚恋时常常提到“面包与爱情如何取舍”的问题,这里的“面包”主要是经济,但也包含有社会地位的因素。如何处理“面包”与“爱情”的问题,成为了今天社会面对婚恋时的讨论热点。古人的“门当户对”已不被大多数青年所信奉,而五四以来的“爱情至上”也被今天的青年视为不现实,越来越多的青年把“面包”问题视为婚恋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项,等于是又踏入了颜之推所批判的嫁娶时“贪荣求利”的覆辙。所以颜之推在婚姻嫁娶上的观点并没有过时,它仍然值得今天的中国人重新审视,尤其是待婚男女及其家长。 颜之推在这里提出的原则,简单说就是婚姻要“门当户对”。这个观念到底对不对呢?近代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几乎把它批得一钱不值,我却觉得这原则虽不能说绝对正确,但大体上并没有错,不要说在古代,即便是在讲究自由恋爱的现代,也还是值得我们多多思考的。谈恋爱或许不必“门当户对”,因为恋爱的动力是男女激情,互相“来电”就好了,家庭在这个时候显得并不重要。但是如果真正谈婚论嫁了,情形就不一样了。 恋爱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而婚姻却是两个家庭、两个家族、两个群体(亲戚、朋友、同事等等)的事。 “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在激情过后,两方亲友之间往往容易产生不和,甚至冲突,最终影响到当事人双方的感情,严重的则导致婚姻破裂。而“门当户对”的婚姻则比较不易产生此类不和与冲突,即使有,程度上也会轻得多。 还记得三十年前,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找对象只看家庭出身、政治条件,知识分子或出身不好的女孩多选择革干子弟、工人子弟,甚至有上山下乡的女青年嫁给没有文化的农民,以表示自己很“革命”。这些故事开始时很时髦,但多半以悲剧收尾。 作家李锐的长篇小说《旧址》就写了这样一个故事:知识女青年李延安为了表明自己坚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彻底革命”“脱胎换骨”的决心,把自己嫁给了一个大字都不认得一个的羊倌歪歪。歪歪一辈子没洗过澡,圆房前打了半盆水随便洗了一下,可还是脏臭得让李延安受不了,几乎无法完成新婚仪式。那最后的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几年之后还是以离婚收场。这是小说,现实中比这还糟糕的例子都有,现在很多电视台在播出家庭生活纪实类节目,大都是夫妻状态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 像李延安这样的例子,今天是绝对看不到了,但又出现了另外一个极端,有些青年,尤其是女青年,既不重视家庭,也不重视感情,一味向钱看,傍大款,附新贵,争嫁“富二代”“官二代”,影星则更以“嫁入豪门”为荣。这种社会现象几乎天天可以在报纸上看到,而由此引发的问题已经成了今天社会的焦点之一。颜之推讲的“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的现象,在今天只是换了一种时髦的面目出现罢了。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我们深思的事。 以上三点,我觉得是《颜氏家训·治家篇》中对我们今天治家仍然有参考价值的东西,归纳起来就是:第一,要树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的风气;第二,在钱财的处理上要做到“施而不奢,俭而不吝”;第三,在子女的嫁娶上要讲究“素对”,不要“贪荣求利”。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3 , Processed in 0.05695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