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寻找答案 “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这是我回国后一直倡导的教育观感。 2002 年我从德国慕尼黑大学毕业后回到国内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将近十年的工作让我感到困扰最多的就是父母们宁愿相信经验,而不求证于科学;父母宁愿把自己的孩子和周围孩子相比,也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式评价自己孩子成长得是否合适。 印象最深的是每次都有父母焦虑孩子的正常现象,比如说“多动”。在他们的眼中,如果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无法专心做事30 分钟就是多动症,就需要看病吃药,就会导致学业问题。每次我都耐心地向他们解答每个年龄段不同的正常现象,持续多长时间就是在正常范围之内才能减轻他们的担心。比如父母们不明白为什么三四岁的孩子喜欢拿到东西就往地上扔,喜欢强调“我”。 只有当父母知道什么是“正常”,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行为,也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 所以,我特别希望有一套介绍个体发展基本规律的书籍,帮助父母认识到孩子个体发展的规律,帮助他们能够判断孩子行为的“正常”,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 相比较个人发展和心理认知的专业书籍的晦涩,《你的n岁孩子》系列更加生动,语言容易理解。在这本书中,读者会看到的是一群同年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跃然纸上,在这里,你一定会找到自己家里的那个宝贝,也能更加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 兰海 编者注:兰海,上濒教育机构创始人,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创造力发展、青少年成长、教育规划、亲子关系。兰海先后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三个学位,在九年的教育实践工作中,对国际、国内的教育状况有异常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目前,兰海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在线》栏目特邀专家;《父母世界》杂志特邀专家。著有《嘿,我知道你》、《孩子需要什么》。2009 年,中国教育报专题人物报道:《教育是科学,不能仅凭经验》;2011 年4 月,CCTV10《人物》 栏目专访:《 带孩子寻找快乐的老师——兰海》。 译者序 亲爱的读者: 六岁。唉! 我一边翻译一边想,两年以前, 小羊羊(我的孩子)六岁的时候,如果我能把这本书读得更仔细一些,该多好。那时候我只是匆匆掠过,没有细心品味;而现在逐字逐句的翻译,却让我注意到,我忽略了好多东西。 比如说,六岁的孩子会撒谎,会拿别人东西。当羊羊再三被我抓住他撒了谎、拿了小朋友的东西时,我真是又气又恨又急,恨不能把我最在意的“诚信”品德用注射器注进他脑子里去。又比如说,六岁孩子在小朋友的生日会上,肯定是个小贪心,恨不能把一切洗劫一空。而当我真的就撞上羊羊在小朋友生日会上的那个贪婪劲儿,我,唉,羞得无地自容,立即后悔不该带他来…… 可是,现在,我却看得很明白。其实,这都是六岁孩子的正常现象。我当然应该把我的观念和要求告诉孩子,但是,我可以很平静地要求他,适度严也适度宽,而不是又气又恨又急又羞。这本书的作者说得很对,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碰上的时候妈妈就不再会这么苦恼,而能够平心静气很多,也能够理智很多。 当然,也幸亏我当时草草读了一遍,虽然忽略了不少细节,但是毕竟看过,知道了六岁的年龄是“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对孩子跟我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和矛盾,有了比较充足的心理预期。所以,虽然羊羊的六岁风暴实际上比 一般孩子更“猛烈”一些(他性格本身就是“冷面独行侠”),我居然还没有被他气哭过。可是,被他气得暴跳如雷的时候倒是不少。结果就是屡次被我的网友们一顿狂拍。也幸亏网友们对羊羊的捍卫、对我的抨击,不然的话,羊羊从我这里吃的苦头恐怕更多。在这里,我再次诚恳地感谢亲爱的朋友们。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一套书的时候,我的两个淘气的小男孩还只有两三岁。那时候我一边四处搜寻怎样养育孩子的书,一边和孩子一起参加美国老师主办的亲子班。老师的素质非常好,修过三门儿童心理方面的不同学位,常常给我们讲述一些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些什么样的“坏”行为,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以及妈妈这时应该怎么办。这些知识让我十分惊奇,替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了解孩子心理和行为背景的窗户,更何况,老师传授的“技巧”还真管用!我越来越喜欢向老师请教。 有一天,老师把我带到亲子班的一个书架前,拿出一本书来介绍给我:你读读这本书吧,会很有帮助。我接过书一看,立刻注意到这本书里的内容和老师授课的内容十分相近!我蹲下身子来,往书架里仔细一看,嚯!三岁、四岁、五岁、六岁…… 每一岁都有一本! 我立即拿了两本回家读。从此,我爱上了这套书!这套书和其他育儿书最大的不同,在于成书的背景。很多的育儿书,包括现在最走红的海蒂· 墨卡夫的书,大多都是根据妈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而写成的书,也有些儿童教育专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写成的好书。但是,这一套《你的n 岁孩子》系列,却是由美国著名的“格塞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的一群儿童研究专家,从上世纪50 年代到80 年代,经过四十多年的严谨而系统的跟踪,针对数千名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所做的详细观察和了解,而总结出来的系统研究成果!不但很有深度,而且很有广度。这是任何一位妈妈或者儿童心理学家都不可能企及的充足的数据、详实的研究、精密的分析、高度的概括。 正因为这套书的成书背景如此特别,使得这一套书不仅仅是一套很实用的育儿宝典,而且是一套很科学的儿童行为认知学的科普读物。研读这一套书,不但能让你预先了解你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可能出现哪些让你十分向往的,以及让你十分头疼的行为表现,从而让你有了合理的心理预期和心理准备,面对困境时能够更加从容,而不至于惊慌失措、烦恼不堪;而且,这套书还能让你明白孩子的许多“坏”行为不但是短暂的阶段性的行为,其实也是合理的、孩子气的正常行为,从而能让你放下许多不必要的焦虑不安和心理包袱。故此,不但你的日子能过得更舒坦,孩子也能活得更率真、更健康。 随着我的两个小儿子逐渐长大,我慢慢了解到,这套育儿宝典,不但是美国亲子班、幼儿园老师们的养育依据,而且还是美国小学老师了解和对待不同年级孩子的心理、行为的依据。 每年开学,孩子升到不同的年级,我都能收到学校发给家长的一份文件,告诉我们孩子在今年会有哪些特点,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哪些事项。我也通过频繁在学校做义工的机会,深刻体会到学校老师对待不同年级的孩子真是不一样,不但对孩子的约束要求不一样,而且约束孩子的方式也不一样,十分合理化、人性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一套书,不但适合父母朋友们学习和阅读,而且也适合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甚至中学老师们学习和阅读。 别看这套书是三十多年前的“老古董”(这本《你的6岁孩子》英文原著出版于1979 年),它之所以到了今天都仍然被美国学校奉为宝典,正是因为这套书的主题是孩子的发育与成长的客观规律,而客观规律是不会“过时”的。当然,有些外在的环境影响是有了一些改变,比方说那时候还没有平板电脑,现在,估计很多孩子都陷于这种电子游戏中,而给家长带来新的烦恼。不过,只要我们能够智慧而灵活地运用这套书中的基本观念,我们就可以自己动脑筋想出办法来,让我们和孩子走出困境。 这些年来,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我总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 新的苦恼,也总是能够不断地从这一套书中获取知识、汲取力量,调整我的心态,调整我看待孩子“坏”行为的视角,也调整我和孩子相处的进退尺度和协调方法。这套书已经很多次成功地帮助了我走出亲子关系低迷的僵局,走出了我心中的困惑、焦虑、烦躁、失落。我的两个孩子,不但在家庭的小环境里,而且在幼儿园和学校的大环境里,沐浴在这套书的福泽之中,成长得健康、活泼、快乐、聪明。 正是因为如此,我对这套书情有独钟。一年多以前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把这套宝贵的好书介绍到中国来,造福中国的孩子和父母。感谢北京紫图图书有限公司对我的信任,我终于如愿以偿,能够亲手把这一本书,这一套书,翻译给我祖国的家长和老师朋友们。 我替你的孩子感谢你,因为,你愿意研读这套书,愿意接纳这套书将带给你的新知识、新观念、新视角。我在此真诚地祝福你,祝福你的孩子,祝福你全家。 你们一定会从此更加相亲相爱,更加幸福和美。 玉冰 美国洛杉矶 2012 年5 月12 日 编者注:玉冰,美籍华人,畅销书《正面管教》的译者。她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发展,也十分重视亲子关系对孩子成长的巨大影响。此外,她还译有《与神对话——献给青少年》等作品。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53 , Processed in 0.06750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