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父母要跟孩子一起“断奶”-学龄前-家庭教育

2015-4-24 13:36|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0| 评论: 0

摘要:   “儿子快十岁了,成天还要我陪着才能入睡。有几次,我把他哄睡着就回自己房间睡觉,结果半夜他突然醒来大哭。我于心不忍,又陪他睡一起。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让他独自睡觉。”   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 ...

  “儿子快十岁了,成天还要我陪着才能入睡。有几次,我把他哄睡着就回自己房间睡觉,结果半夜他突然醒来大哭。我于心不忍,又陪他睡一起。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让他独自睡觉。”

  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完全可以独睡,很多事情完全可以自理。但很多时候,由于孩子从小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就会对父母过于依赖。

  而到了孩子本该“断奶”的阶段,很多父母也舍不得孩子从自己身边分离,。与其说是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倒不如说是父母自己不愿意让孩子“断奶”。陪着孩子睡,自己才能睡得香;喂着孩子吃,自己才能安下心;围着孩子转,自己才能闲不住。

  曾在媒体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爱极了孩子的母亲,从儿子出生后就和孩子在一个床上睡觉。一睡就是十九年,直到儿子考上大学,而孩子的父亲则被撵到另一个房间里。

  虽然这种极端的事例不多见,但现实生活中,不愿意放手的家长并不在少数,很多父母从小就为孩子包办一切的做法,从性质上跟这个事例无异。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段子:父母都是这样做的:5岁,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5岁,我给你报了重点中学;18岁,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我给你报了公务员;32岁,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阶段,父母都很乐意替孩子的人生做主。很多人还把这样做解释为“我太爱孩子了,舍不得让孩子受苦受累”“我都是为了孩子好”等,并说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因此,他们才把孩子人生的每一步都安排好。殊不知,这样做,很可能剥夺孩子自己做主的权利。很多选择,并不是孩子自己想要的,大多数时候,都是父母的考虑。

  因为他们始终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属品,希望能够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这些做法,基本上都会被父母冠以“爱孩子”的美名。然而,这种看似对孩子的爱,却有可能演变成一种伤害。不仅害了父母自己,而且害了孩子一生,甚至害了一家人。

  一个总是依附于父母的人,永远都无法学会独立面对社会,更无法自己独立生活,最终失去作为一个人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过度的爱,其实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害。

  其实导致父母不愿对孩子放手的原因,既有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客观因素,更有很多人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的心理因素。深入分析,其实就是很多父母自己不愿跟孩子一起“断奶”,希望通过孩子的依赖来获得自身的安全感,通过对孩子的呵护来寻找成就感。

  女儿伊伊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也有过这样的纠结。心里总是对孩子一百个不放心,老是为孩子到了幼儿园会不会自己吃饭、午睡会不会穿脱衣服、会不会生病感冒、上厕所会不会擦屁股等事情操心。但没过多久,我们发现伊伊以前在家不会做的事情,在幼儿园很快就学会了。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往往都能做得很好。孩子的自理能力,往往比家长想象的更强。

  有一次,我参加伊伊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有机会观察孩子们的午餐过程。当天的午餐,有一道菜是虾。平时在家里吃虾,我们都会给伊伊剥好壳,因为孩子一直说自己不会剥。

  可是那天,老师不允许任何家长帮忙给孩子剥壳。最后我发现,班上每个孩子都知道吃大虾得先去头,再去尾,最后剥掉壳。令我吃惊的是,班上34个小朋友,没有一个不会自己动手剥虾的,哪怕是平时在家吃饭不乖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好奇地问伊伊,怎么在幼儿园会剥虾,在家还要我们帮着剥。伊伊做了个鬼脸,略带娇气地回答:“我自己剥还是挺累的啊,不小心还会扎着手的。而且外婆一直都给我剥了壳,我再吃的呀!”

  看来,在孩子心里,任何事情,只要能寻找到靠山,就不愿自己动手。长期这样做,孩子就容易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在心理上难以跟父母“断奶”。但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如果我们不跟孩子一起在心理上进行“断奶”,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屁孩”。

  曾经有人戏称,中国的父母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从孩子嗷嗷待哺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阶段,没有父母不操心的事情。但是孩子们往往却并不领情。我们的孩子,在生活上娇气十足,在性格上我行我素,在人际交往上自我中心,在面对挫折时不知所措。曾看到这样的报道,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打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只是因为父亲没有及时给他一百元压岁钱;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整日游手好闲,完全靠“啃老”度日。在这些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就是自动提款机。既然有了提款机,还需要出去工作吗?父母变成了溺爱的父母,孩子变成了忤逆的孩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然,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情况,但由于父母的娇生惯养,导致孩子脾气暴躁、依赖性强、性格孤僻的现象,则比比皆是。

  有一次,一对父母带着孩子来我这里咨询。孩子成绩很差,父母担心孩子不能考上高中,所以想让我跟孩子谈谈,让他有点紧迫感,努把力至少能考上高中。

  孩子是随着父母一起进来的,有一个大书包爸爸始终拿着。坐了一会儿,妈妈想起来孩子没有吃早饭,于是忙不迭地去附近的肯德基给他买吃的。

  孩子很内向,问一句答几个字,有时候根本就沉默,只有爸爸在一旁替他回答。早饭买来了,孩子有了点笑脸,又立马问妈妈,有没有买烤鸡翅。妈妈连声说:“对不起,我忘记了,对不起”!听到这里,孩子一脸怒气,推门而出,妈妈也马不停蹄地紧跟着出去安慰孩子。

  剩下爸爸很尴尬地看着我,赶紧跟我解释:“这个孩子我们操了很多心,只是希望他能好好读书,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做。毫不夸张地说,冬天的衣服我们都是要捂暖和了,才给他穿。起床后洗脸水打好,牙膏都是挤好的。我们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为什么他就是不理解呢?”

  这位爸爸的困惑,其实也是很多家长的疑惑。为什么孩子不能理解我们的一番苦心?为什么父母做得越多,结果却适得其反呢?

  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一个观念:孩子是你生的,但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父母常常把孩子当成完全属于自己的宝贝,把孩子当成是生命的延续,认为孩子是要继承我们的意愿,弥补我们生命中的遗憾的。于是,我们对孩子就有非常多不合理的期望。事事都要大包大揽,对孩子无微不至,怕他经历父母经历过的曲折,怕他吃了父母吃过的苦,怕他承受不起风雨,也让他肩负了父母过多的期望。最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能担负责任,事事依靠父母,甚至不快乐、不幸福的人。

  蒙台梭利曾这样说:“每一个独立了的儿童,他们懂得自己照顾自己,他们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脱衣服,在他的欢乐中,映照出人类的尊严;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独立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

  虽然孩子需要母亲怀胎十月,靠父母辛勤养育才能长大成人,但是孩子作为独立的人,应该是拥有独立人格,并能承担自己责任的人。就像《圣经》里面所说:“你们要知道,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他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你们只是负责照顾。”如果我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不要试图去霸占他。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旁观者,我们需要为他们的成长鼓掌,我们需要扮演好一个指引和陪伴者的角色。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不能依靠任何人,他只能依靠自己。他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只能像我们一样,一步一步,曲曲折折地走向成熟。

  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读懂孩子

  “我家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平时总喜欢跟同学争论一些问题,偶尔课堂上还会引起争执,惹得老师经常向我们反映。我们觉得,孩子们争论的这些问题不是太幼稚,就是太无聊,对学习也没啥帮助。很多时候大人批评他,他还老是不高兴。我该怎么引导呢?”

  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同学之间发生点小争执或者轻微的动手行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进入学校,面对的是集体生活,既会遇到志趣相投的好朋友,也会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同学和老师。这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也是学会人际交往和沟通的必要过程。

  如果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出现争吵,甚至打架等举动,我们先不要急着给孩子们贴上“不听话”“欺负人”等标签,更不要粗暴干涉孩子之间的事情。否则,我们就可能把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搞得满城风雨,给孩子常来不必要的伤害。

  2012年,《大河报》刊登了一则题为“同桌两个娃娃,嘴仗打出国际问题”的新闻:据郑州一位家长反映,孩子在小学有个外国小同桌,上课时说将来当上国家领导人,就占领中国,孩子因此和她吵架。班主任让孩子写检查、向对方道歉……

  这件事情,当时在微博上引起热议,既有谴责班主任小题大做的,也有批评家长不该过度保护孩子的,当然还有力挺家长坚持不让孩子认错的。看完整个事情的经过,我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无论班主任还是家长,只要回到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视角,或许就不会上升到“国际问题”的高度了!

  对于两个10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上述争执与其上升到爱国主义和“国际问题”的高度,倒不如把它当作两个懵懂孩童之间的一场玩笑,只是因为涉及敏感的政治问题,搞成了一个“国际玩笑”而已。从本质上来看,这跟两个孩子互相之间骂脏话没有太大差异。

  而作为成年人,首先需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看待,对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也要有更多了解。其次,还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并把握好处理事情的原则和尺度。

  班主任完全可以先跟外国女孩详细交流,搞清楚她当时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然后再引导她认识到,这样说会牵涉到政治敏感问题,避免下次再脱口而出类似话语。

  同时,也要让中国孩子认识到,这只是外国同学的一句玩笑话,并理解和肯定他爱国的本意,引导他摒弃前嫌,跟同桌友好相处。双方的思想工作做通之后,再鼓励两个孩子自己解决先前的纷争,恢复彼此的同桌情谊。至于他们通过何种方式,老师其实完全可以放手,没有必要一定让中国孩子写检查和道歉。

  同样,作为家长,更需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并鼓励孩子自己面对和解决同学之间的事情。家长需要肯定和鼓励孩子的爱国情怀,但不至于鼓动孩子不要跟对方道歉,甚至强化孩子之间的对立,这样做就显得有些越俎代庖了。

  同时,我们不要用成人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去取代孩子的思考和判断。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很多时候跟成年人的判断大相径庭。我家伊伊的很多爱好,就让大人有些看不懂。她每次出门,最喜欢捡拾地上的树叶和石头,常常把这些分文不值的东西,当作心肝宝贝带回家。

  为此,她还专门准备了一个盒子来装她捡来的这些“宝贝”。而爱干净的外公,往往看不惯伊伊的这些举动。有一次,大扫除的时候,外公把伊伊收藏的这些东西扔进了垃圾桶。

  伊伊知道后,跟外公大哭大闹了一番。一边哭一边指责外公:“我的东西,你为什么不经过我的允许,就把它们扔掉了呢。你赶快去垃圾桶捡回来。”等外公下楼去看的时候,这些“宝贝”已经被清洁工拉走了。伊伊只好作罢,但我能明显感受到孩子的伤心和气愤。

  外公整理房间,也是为了家庭环境的整洁和干净。可惜的是,他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凡事应该由大人说了算。但即使是孩子,也有了独立的意识,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也希望获得尊重。

  当我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并没有责怪孩子。我只跟伊伊说,为了家中的环境卫生,以后捡来的树叶和石头,都要清洗一下再放进盒子珍藏,并且让她告诉外公,哪些东西是不要随便扔掉的。

  最后,我还和伊伊用捡来的树叶做了一幅很漂亮的粘贴画。这件作品让外公大吃一惊,连忙感叹,原来树叶还可以做成如此精美的手工作品。通过这样的做法,我相信老人家也会逐步改变一些固有的看法,慢慢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对待孩子。

  要想读懂孩子,我们还需要掌握孩子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每一个年龄段,孩子的行为表现也不同。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跟踪研究儿童行为40多年,了解儿童行为的变化与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人类行为的成长模式十分有规律,人们甚至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料出孩子在某种行为阶段之后,将会是什么行为阶段。

  《文汇报》曾经刊登一篇题为“教你读懂N岁孩子”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孩子从两岁到八岁这个阶段,每一年的行为特征和变化,现摘录如下:

  1.  2岁孩子:“不”字当头,打滚耍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从大约1岁半到2岁半前后,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因此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2.  3岁孩子: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虽然在3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从3岁半到4岁,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3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

  3.  4岁孩子:心是活泼的,喜爱冒险,喜爱户外活动,喜爱刺激。

  4岁孩子发现大人虽然还是握有大权,但是并非全能,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很有力量。4岁的孩子经常开口闭口都是狗屎、大便之类的话。而到了4岁半,他开始学会了讨价还价。

  4.  5岁孩子:开朗而愉悦,懂事了、讲理了,一心一意要做个好小孩,讨妈妈欢心。

  5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变得安静了、有节制了,喜欢遵守既定的规则、限制。5岁的小孩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也就是说,他学会自我控制了。

  5.  6岁孩子:进入了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个性极端两极化。

  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6岁孩子同时在很乖和很叛逆两个极端游走。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而且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6岁孩子,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

  6.  7岁孩子:不再像6岁时那样爱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

  他会觉得别人不喜欢他,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坏的方面想象。7岁孩子很在意上学不迟到、作业及时完成、自己的东西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从这时候开始,懂得在意别人的评价了。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间了。

  7岁孩子不但字迹变得小了很多,还喜欢专门琢磨很细小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和大脑配合的发育到了这一阶段。他会喜欢凑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东西了。

  7岁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虽然道德观念的建立要到8岁才开始,但7岁孩子已经开始出现道德感的萌芽。

  7.  8岁孩子:典型特质是性格外向而开朗。

  他充满活力,喜欢冲上去迎战一切困难和挑战,而且做起事来爽快多了,忽然变成话匣子了。他对自己和对别人的要求都忽然严格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很苛刻。

  这带给8岁孩子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成长,是他们开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观念,开始明白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他非常愿意做好孩子,愿意把事情做好,愿意遵守规矩。他对好与坏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父母的指令,而是根据他萌芽的因果逻辑关系,做出自己的判断。

  8岁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他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对话、游戏。他这时充满了探索的兴趣,空间感觉也扩展了很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8岁孩子受伤的比例,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8岁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很敏感。他对家里发生的事开始关注起来,包括关注大人的电话、信件、闲聊,试图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如果家长了解了孩子在每一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真正读懂了自己的孩子,就会明白,何时需要紧紧抱住孩子,何时需要温柔地把孩子推开;以及采用哪种方式推开孩子,才不至于伤害孩子。

 

    本文由机械工业出版社授权摘自《把孩子温柔的推开》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49 , Processed in 0.05130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