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不少家长越来越热衷于“哭穷”教育。有关专家提醒,哭穷教育处理不当,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到反作用。 “哭穷”限制孩子花钱 蔡女士的女儿佳佳(化名)在郑州某幼儿园读大班,别的小朋友穿了什么新衣服、靴子,买了什么新玩具,佳佳回家就又哭又闹,缠着妈妈给她买。 这样下来,佳佳一个人一个月的花销差不多是蔡女士一个月的工资了。 经过慎重考虑,蔡女士决定采用“哭穷”教育。去买东西时,故意让佳佳看看空钱包,唉声叹气地说:“没钱了。”该交水电费时,蔡女士故意让佳佳跟着,眼睁睁地看着钱交到别人手里。一个月后,佳佳果然省了不少钱,很少再乱要钱买东西了。 “哭穷”教育要适度 “哭穷”教育收到这么好的效果,蔡女士很高兴。可没过多久,新问题出现了。 孩子是明显省钱了,可逐渐变得抠门儿起来。和小朋友玩时,孩子不愿把自己的玩具与别人共享,理由是:我家没钱,玩坏了就买不起了。 孩子的小抠门儿正让蔡女士头疼,她又发现家里的空饮料瓶越来越多,家快变成垃圾场了。“咱家没钱,我就去外面捡了些空瓶子回来好卖钱。”孩子一脸无辜地说道。 对此,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管理部主任王海勇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确实不知道钱财来之不易,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哭穷”教育很有必要,但家长们切不可把这当成教育孩子省钱的唯一途径。 他建议,家长们不妨带孩子多出去走走,让孩子看看穷人家的日子怎么过,再让孩子自己列个花钱计划,让孩子在计划中学会省钱。 记者 高冬丽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48 , Processed in 0.04820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