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浅谈0-7岁的幼儿发展-学龄前-潜能开发

2015-4-25 18:59|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10| 评论: 0

摘要:   2006年1月22日   0~7岁的幼儿发展   (2006年1月23日~27日)   2003年我即将结束留学生涯时,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心中,究竟怎样的幼儿园或学校才能算做是华德福教育?比如,是否华德福幼儿园一律不能使用塑 ...

  2006年1月22日

  0~7岁的幼儿发展

  (2006年1月23日~27日)

  2003年我即将结束留学生涯时,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心中,究竟怎样的幼儿园或学校才能算做是华德福教育?比如,是否华德福幼儿园一律不能使用塑料玩具和用具?有没有统一的标准?我抓紧机会,遇到老师就问,但学院里没有一位老师的回答让我释然,也许是我的英语不够好,没能透彻地领会老师们的回答。

  令我高兴的是遇到了英国华德福协会的负责人马丁丒洛森,他告诉我,华德福教育诞生在西方国家,当它传播到其他文化背景的国家时,一定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传统结合,每个地方都应该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但不变的是对孩子发展规律的理解是基于华德福教育的理念,每个学校、每位老师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他的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华德福教育没有硬性的条条框框,而是要求老师深入地掌握华德福教育的儿童发展观。

  华德福教育在划分人的发展时,把7年作为一个阶段,并且认为人有精神、心灵及身体(spirit、soul、body)三个组成部分,心灵层面包括三个功能:思考、情感及意志(thinking、feeling、willing)。思考包含着理性的思想、想象性的图像思考。情感包括了感官知觉、七情六欲。意志力可以是动物式的本能反应,也可以是舍己救人的高尚行为。它们分别与人体的三个系统相关联:思考——大脑和神经系统对应,情感——心脏和循环系统对应,意志——肢体和新陈代谢系统对应。

  下面我参考华德福教育有关的书籍

    介绍0~7岁孩子身心成长的特征

  这是孩子身体重要器官的主要成长阶段。外表上看,身体已经成形,但内部仍然处于未完成的状态,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有待完成细微的区分。例如,孩子的循环系统没有成熟,他的呼吸不规律,脉搏较快,体温也容易上下起伏。我们还能观察到,婴儿从手脚乱动,渐渐变得有规律、有目的。比如幼儿从牙牙学语,渐渐发出清晰、正确的语音。孩子从笨手笨脚,逐渐变得举手投足之间协调。到了7岁左右,结束完整的“器官形成过程”,使身体成为可以灵活运用的“工具”,为将来的生命成长奠定基础。

  和成年人的形象相比,也许更容易看出孩子好动的特点。成人也会活动,必要的时候也会跑、跳、踢,但比较而言四肢相对安静,大脑的思维异常活跃。成年人可以坐着滔滔不绝地说上两个小时,而幼儿的四肢几乎一刻不停地要活动,他的大脑则常常是睡着的,或像是在做梦。成年人会一动不动地思考一个问题,当成年人决定做某件事情时,无论他多么不情愿,他会说服自己一定要去做。而孩子被本能的力量牵着走,他的意志和情感不受理智的支配。他想要什么或不要什么,讲不清楚理由。

  幼儿的活泼、好动来自生命成长的需要,如果他不能充分地得到身体活动的满足,就会产生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在生命最初的7年,是四肢的发展在起作用,而不是脑神经系统,生命力是建立在身体行动的意志上,而不是头脑的思考上。当身体需要能量成长发育时,应尽可能不要开发智力,不要干扰大脑。当大脑的生理发展还没有成熟就提前使用,会阻碍它的完善。就好像是一间还在建造的房子,急急忙忙把家具搬进去,只会弄得乱七八糟。所以,华德福教育坚决反对提前智力开发,而是提倡给予孩子充分地去做、去体验的空间和时间,借此发展孩子的意志力。如果我们把孩子生命成长的能量从手脚转移到大脑,本来应该动手做的年龄,却在用脑;应该是图像式思考的年龄,却变成了理性的概念式的思考;短期来看,孩子学到不少知识;长期来看,他很可能成为一个消极的人,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甚至可能以疾病的方式体现出来。Joan Salter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

  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不是通过成年人的说教,而是通过模仿。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外界事物在孩子的身体内留下印象,再由内向外表现出来。马丁丒洛森在《解放孩子的潜能》一书中写道:“通过孩子的感觉,接触外界的同时,也把外界吸收进来,认同他对外界的印象。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知觉活动和做实际上是一致的过程。他们做他们看见的,他们成为他们所体验的。”7岁前的孩子只要听见任何声音或看到任何动作,他就有一种在模仿过程中去感受的渴望。不仅仅是模仿成人的语言和动作,我们的潜意识,也是孩子形成自我的源泉!如果父母尊重别人、富有同情心,孩子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幼儿的整个身体犹如一个“感觉器官”,毫无选择地接受外界的一切,受环境的摆布。我们是用眼睛来看东西,幼儿的身体就像是眼睛,是他心灵的“感觉器官”,他的心灵是通过身体来接受外界的事物。一般人吃到甜的或酸的东西时,是用舌头与味蕾尝到味道,但小孩喝奶时,全身都尝到了奶味,因为他们的身体在此时也是味觉器官。孩子是用全身品尝。我们还可以想象,快乐的时候,我们心情舒畅、身体放松,当我们突然听到噩耗,会脸色煞白、头晕。一个人突发的脾气可以让另一个人忧虑成疾。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可想而知,不仅他的心理,他的生理和身体,也一定会受到伤害。

  斯坦纳认为,7岁前的孩子,全身的组织都是根据外来的影响而调整,“通常,这些过程是细微而渐进地运作着,而非猛烈地运作,但是,若孩子成长中是跟着一位易怒的父亲或老师,则孩子全身的脉管系统(如血管、淋巴管等)就会随着易怒的倾向而成长。这种在生命早期所种下的倾向便随着影响他的一生”。再比如孩子的妈妈因为某件事情担忧、苦恼,她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可能口干、有苦味,呼吸像是被压迫的样子,孩子不由自主地会接受并模仿在妈妈身上感受到的状态(如受到压迫的声音),如果妈妈长期担忧,孩子的身体结构就会形成适合接受“担忧”的结构,首先会形成他的呼吸方式,再形成他的动作习惯和新陈代谢的方式(参阅《孩子成长的力量》,斯坦纳著,卢安克译)。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曾遇到过一位妈妈,她向荣格诉说,她的孩子从1岁半开始便秘,已经一年半了,她带孩子到处寻医问药,也没能治好孩子的病,怎么办?荣格提议,妈妈离开孩子三个星期。果然,用这种方法治好了孩子的便秘。荣格解释说这位妈妈潜意识中的紧张、焦虑导致了孩子的便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有些成年人自己知道该做什么,可就是做不到,为什么?斯坦纳说,如果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是身体的结构,是小时候模仿大人“担忧”得到的结构,阻碍了他们的行动。这样的身体已经不适合要做的事情。因此,老师的任务是,让0~6岁的孩子身体尽可能健康,使他的身体长大后,不会阻碍精神要做的事。“教育者就像园丁一样,他不能自己提供生长的力量,而只能避免阻碍植物生长的力量,就是提供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发挥老师没有的才能。

  因此,对幼儿来说,周围的人和环境才是真正对他们有深远影响的因素。斯坦纳强调:“你告诉孩子、教导孩子的字句语言都不会留下印象。但是,你这个人本身如何,温柔或凶恶,你表现在举手投足之间的仁慈善良,或易怒易躁等,总之,你的行为举止才会深深进入孩子的内心,成为最重要的部分。儿童是一个完全的感官体,对于人们留在他内心的任何印象他都会有所反应。因此最基本的教育原则是:不要认为孩子可能通过理性来学习事物的是非与好坏……而要深知:我们在孩子四周的所作所为,都会深入他的身体、心灵与精神,而内化成他自己的一部分。一个小生命的健康与否,正与我们成人的思想和行为息息相关。”儿童的性格、兴趣的发展,与周围的人和环境密不可分。对于老师,最重要的就是要全然专注地观察人类及人类生命的本质,教学计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华德福教育专家Freya Jaffke写道:“幼儿的环境应该是:愉悦的家庭气氛,正常的谈天和歌唱声,而非噪音和吵架声。我们也应尽可能保护幼儿不受工业技术产品的‘污染’。例如:电视、录音带等。柔和、单纯色系的摇篮床和儿童卧房的墙饰,比起所谓可爱、稚气的动物图案的布料和五花八门的壁纸,对幼儿更能发挥镇静作用。如果我们上街,也应尽量避免让幼儿接触太多视觉刺激和人声鼎沸的喧哗。”因此,华德福幼儿园要求家长,为了避开媒体的干扰和刺激,请尽量让孩子远离媒体,包括电脑、电视、收音机、音响等。请尽量给孩子穿棉、麻、丝绸等质地的衣服,尽量朴素、温暖。

  0~7岁孩子的发展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0~3岁的幼儿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比如妈妈在扫地,他(她)跟着模仿,也要扫地。孩子的走路和说话也是通过模仿学来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和狼一起生活,他就不会直立走路,也不会开口说话。

  3~5岁,幼儿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开始出现。经常是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把一些日常用品想象为其他东西,如把筷子想象成魔术棍,一块石头可以是小船、饼干、小床……想象具有偶然性,但想象的东西是生活中见到过的。由于想象随时受外界影响而反映出来,幼儿的游戏无序、多变。想象持续两年,渐渐转化为思考,他开始发现每件事的意义,如做饭是为了吃。

  5~7岁的孩子在做和玩中开始思考,开始做有计划的游戏。先有一个想法:“我要开救护车。”然后去找能假装是救护车的玩具,再去找小朋友当病人,自己当司机。我的老师埃瑞卡的孩子,曾提出要做一台电视机,这对于幼儿是件不可能的事,但埃瑞卡没有对孩子说:“不!不可能!”而是帮助孩子去实现梦想,这个过程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比真的做出一台电视机更重要。

  0~7岁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做父母的如果能够顺应孩子的生长需要,小心地呵护娇嫩的小生命,就为孩子未来的幸福奠定了基础。但不要忘记,正像荣格所言,若想教育好你的孩子,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因为孩子毫无保留地接受来自父母的一切,既包括流露出来的言谈举止,也包括潜藏于内心的潜意识。孩子生活在成人潜意识中,他们没有防御能力。斯坦纳要求老师,你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或动作,自己首先不能做;你不希望孩子有的念头,自己首先不能有。

  斯坦纳认为,当一个人真正了解了人类的本质,就会放松内在的心灵而展露笑容;不了解人类的本质才会露出不悦与愤怒的脸色。当然,如果一个人是因为内部器官有病而外形于脸色是没有关系的,这种情形并不会影响孩子。当一个人的内在充满了对人类本质真正的了解时,这种光彩必然会散发在他的脸上,而他必定能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卡洛琳在北京的时候,教给我们斯坦纳建议的六个系列练习。第一个月练习控制思想,每天同一个时间,冥想同样一件东西5分钟。第二个月练习控制意志,每天同一个时间,做同样一个动作,比如每天晚上8点拍拍手,可以自己决定做什么动作。第三个月练习控制感情,自己的情绪不要太兴奋、高兴,也不要太悲伤、难过,保持心情的平和,避免强烈的感情。第四个月练习从事物的正面去思考,比如我们幼儿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学着从好的方面去想我们的幼儿园,不能总是看到缺点、错误。第五个月向着周围各种可能性开放自己,敞开胸怀接纳一切。第六个月把前面5个练习重做一遍。

  我们知道理想应该是什么样的,但缺少了方式、方法,尤其缺少了修身养性的方法,最终将失败无疑。明贤法师说,当我们去做一件好事时,同时也要护住我们的心,如果做好事的结果是失去了自己的常态,失去了一颗平常心,还是不做那件好事为妙。给予别人帮助,也要时时刻刻守护住自己的心。

  放假前我收到今年第一期的《天涯》,没想到刊登了我的两篇短文,是我投身创办幼儿园之前,最后写的两篇文章。在文章的结尾处,我写道:“出家人通过严格的戒律和修持来保持住人的天然本性和真正的自我,就像一棵树,天然状态就是站得直直的,树根向地下延伸,树枝向天空伸展。我虽然不能像出家人那样生活,但在世俗红尘中,我希望常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请你停一停,像树那样站一站。’”当时,我不知道创办幼儿园会遇到怎样的惊涛骇浪,只是希望自己不要迷失了方向。

  庆幸的是这半年,无论走在大街上,还是乘公共汽车,我都能听到这个声音:“请你停一停,像树那样站一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46 , Processed in 0.05830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