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零零社区 首页 教育频道 育儿 学龄前 查看内容

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学龄前-潜能开发

2015-4-26 05:21| 发布者: 123456000000| 查看: 4| 评论: 0

摘要:   在错误中成长   但是人这种动物必须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动物,人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试验错误的过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一种惧怕错误的观念在我们的家长心中生了根。就像这位母亲,不能允许孩子哪怕犯一点点错, ...

  在错误中成长

  但是人这种动物必须是在错误中成长的动物,人的成长过程也就是试验错误的过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一种惧怕错误的观念在我们的家长心中生了根。就像这位母亲,不能允许孩子哪怕犯一点点错,一出错就非打即骂。在学校,也有许多与这位母亲观念相同的老师。

  这是我想不明白的,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念?因为道理太简单了呀,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的话我们说了都几千年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失败怎么能有成功呢?正确与错误也是这样,它们就像孪生兄弟一样,没有错误也就没有成功。错误是有价值的,学校与家庭应该是一个允许孩子犯错误的地方。你只要考察那些成功者的经历,差不多都是在大量的失败、错误当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即使这样,那些所谓的成功者随时都会面临出错,甚至失败的可能。一个人,只要他活在世上,永远都有出错的可能。人们早都忘记这个道理了。许多家长以为孩子的大脑就像电脑一样,出现的错误不及时处理就会越积越多,所以当孩子一旦犯了错误的时候,成人总是想让他们刻骨铭心,永不再犯,甚至在孩子出错之前就加以提醒,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失去了认识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成长机会。

  我们大人也会常常出错,为什么要求孩子绝对正确呢?人的优点总是伴随着对于缺点的克服而生长出来的,一个缺点也没有的人是平庸的。

  课堂上,老师不允许孩子出错;在家里,父母不允许孩子出错。结果,孩子也就只能尽力不出错了。为了不致出错,他们只好收敛幻想,自我绑束,缩手缩脚。成人在禁止孩子出错的同时,也使孩子失去了通向正确、通向成功的机会。当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人格,父母就不愿意了,就会说哎呀,你看你看,你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一点探索精神都没有?为什么胆子这么小?父母不去反思自身,却毫无道理地责怪孩子。他们费了好大劲把孩子终于折磨成了胆小如鼠的人,现在,为了让他们胆大,又开始新一轮折磨。

  关于错误,还有一个儿童心理成长机制与成人对错误的看法是否正确的问题,就是说,我们成人认为的错误在孩子的精神成长机制中是不是也是错误?有时候,在成人看来是错误的,在孩子来说是成长中的一种形态。孩子不是一个没有长大的人,而是一个内在机制与成人完全不同的人。即便孩子真的错了,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先剥夺他“错”的机会,而让他亲身感觉到自己的错误,这要比你直接告诉他不能这样做效果要好。当然,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告诉他哪是正确哪是错误,给孩子建立一个关于正确和错误的概念。

  孩子的心智需要用“错误”作为养料来促进成长,他们只有在“错误”之中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正确”。这就像粮食是人吃的,但它的生长非得靠粪便给养一样。

  所以,在我们中心,我们的口号是:在错误中成长。不光对孩子,对老师,对管理人员,连对我都是这样要求的。新来的孩子不敢下笔,我们的老师就会说:某某同学,往错画,给老师犯个错误看看!画成狗屎蛋都行!听了这句话,孩子便一下子轻松起来,对技术的恐惧就烟消云散。孩子的教育,重要的不在于得出正确的结果,而在于走向正确的那个过程。这个过程最有价值,也最能使人幸福。

  现在,凡来我们中心的家长都对我们的老师的精神面貌啧啧称奇,说李老师,这里老师的状态太好了,我们在其他地方都没见过。

  为什么呢?除了其他原因之外,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怕出错。我也像鼓励孩子犯错误那样鼓励老师出错,所以我们的老师特别放松,很勇敢,精神气儿特别足,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幸福的。

  种菜的秘密

  常有家长问我:李老师,我的孩子个性太强了,你说该怎么办呢?我说那是因为你盯他盯得太紧了,要求太高了,能不能放松一下呢?她说我没有像你说的那样盯他呀。我说如果没有盯你怎么知道他的个性那么强呢?他的个性是针对谁的?是针对你的。是你认为他的个性不合标准,所以个性也“就”强了。

  这种情形非常可怕,家长眼睛一刻不离地盯着孩子,家长自己还不知道。这样盯下去,就会发现孩子身上全是毛病,孩子做的全是错事。这样的家长活得真累啊,孩子本来没有那么多的缺点,或者缺点本来很小,天天盯着,天天暗示,那些缺点就像上了化肥,迅速生长,直到缺点大得覆盖了所有的优点。

  那时,许多家长送孩子到我这里不是为了学画,而是为了来调整。比如孩子不乖,好动呀,胆子特大呀,就把孩子领来,说李老师,你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我的孩子听话?怎么让他变乖一些?如果孩子太乖,大人说话声音稍大一点都要吓得尿裤子,就把孩子领来,说李老师,我的孩子太胆小了,能不能让他胆大一些?或者孩子不爱学习,把孩子领来,说李老师,我的孩子天生不爱学习,有没有改变的办法?等等,差不多全是这样。

  根据我的经验,大人越把孩子盯得紧,越想让他优秀,孩子就会越朝着大人不愿看见的方向发展。

  就像我的老爸种菜,退休了,没事干了,闲得慌,就在院子里开了一块地,种上菜。成天盯着那些菜苗,拨拉来拨拉去的,结果,长势很好的菜最后全给拨拉得蔫头蔫脑。

  这让我想到,要做一个合格的菜农,首先,要给菜苗生长空间,其次,在菜苗需要他的时候一定要出现在的它的面前。在关注与放手之间把握分寸,这就是种菜的秘密,也是教育的秘密。

  成人误区在于,总想把孩子教育成什么什么样,而不考虑他的孩子能够成为什么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1 孩子有孩子的幸福观

  孩子的幸福观是什么呢?有些家长发现只要不让孩子学习,只让他们成天吃喝玩乐他们似乎就幸福了。如果我们这样想,我们就是不信任孩子。这个信任指的是我们不相信我们的孩子具有人类的普遍特征。因为人类普遍的特征是: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无所事事是最痛苦的。所以我们的孩子也会因为无所事事而痛苦。目前如果他们认为不上学是幸福的,那么我们就要反过来想一想,我们能否将上学这件事变成是让人幸福的一件事。

  老师,我们不幸福

  我们在本书中反复地提及“幸福”这两个字,是因为人这种动物活着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如果不幸福就说明他痛苦了。如果人因为做某件事而感到痛苦,比如孩子因为学习而感到痛苦,那他们就无法做好这件事。人活着只要幸福了,他的生命价值就高;不幸福,他的生命价值就低。我们这样说会让人以为我们提倡给孩子幸福就是让孩子一点都不烦恼一点都不痛苦,其实不是这样的。人类自然成长中的烦恼和痛苦会被人们自己所吸纳,使它变成反思中的幸福,它是有意义的,是人们生命的需要。但是一些由于外因所造成的痛苦和烦恼会扭曲人们的心理,一颗被扭曲的心灵会让这个人一生不能获得幸福,无论他得到了多少幸福的外在条件,他都不会获得幸福。

  有一次上的课名为“我的幸福”,是由一个刚刚培训完的老师上的,她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被家人当做宝贝,每个人周围都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着我们;在物质上,我们要什么就有什么;星期天可以游泳,放假了还可以旅游……那么,在这样的生活状态里,我们一定感到很幸福了……

  话音未落,孩子们齐声回答:老师——,我们不——幸——福!

  这个回答太让人意外了。那个老师非常尴尬,愣在那儿了。这也不能怪她,因为过于年轻,她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境地。

  她以为孩子没听明白,还想继续引导。她说:老师小时候就不如你们了,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连糖都吃不上。所以,老师那时候所向往的最最幸福的事儿就是能够拥有很多很多的糖,一房子糖,甚至一间用糖做成的房子,连书桌、椅子、床、枕头也是用糖做成的,这样,当我想吃糖的时候呢,伸出舌头随便在哪儿舔一下就可以了。

  孩子们一听,全都大笑起来,说老师你真傻,太傻了,你怎么会喜欢吃糖呢,糖是吃的东西里面最“洼”的,你怎么能喜欢这样的东西?还把拥有糖当做最幸福的事儿?

  这一下,那个老师彻底懵了,她不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会是这样。脸腾地红了,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她就问:那你们向往的幸福是什么呢?

  这一问全班一下子活了,全都举起手来,其中一个10岁的男孩,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是年级第一,他站起来说:老师,我的幸福是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躺在床上睡懒觉。另一个女孩等不及了,抢着喊:我的幸福是放长假,到沙滩上去玩。孩子们渴望的幸福五花八门:买一大堆零嘴坐在床上吃;爸爸妈妈不要老是叨叨;学校老师少留点家庭作业;他们家买的彩票得了大奖;他的床放在百货大楼里,一边是货架,一边是游泳池……孩子们太渴望幸福了,但是这样的幸福多少让我们感到吃惊。

  孩子们是在真真切切地渴望着幸福,他们说的全是真话。孩子的幸福其实就像能够调出所有颜色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给了他们一种或者两种,他们调不出幸福的颜色,他们的幸福被人拿走了。

  孩子为什么不幸福

  那么,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

  是成人、教育者、老师、父母,还是孩子自己?

  有一天一位妈妈满脸恐慌地来找我,她说李老师,昨晚上真把我吓坏了。我问怎么回事。她说,昨天晚上,她的儿子对她说:妈妈,我现在还小,打不过你,等我长大了我会打你的。我会把你杀了,剁成肉馅,包成包子吃。

  她说,可怕的还不是这些话,而是他说话时眼睛里露出的那种光。她说:李老师,我的儿子为什么会这样想呢?他怎么对我这么仇恨?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说着,眼泪哗哗直流。

  这个妈妈是属于那种过分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类型,孩子成了她的一切。她要把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容不得有一点点不如人的地方。事事干涉,眼睛老是盯着孩子,但是,她的眼睛里看见的全是孩子的缺点而不是优点,所以孩子不是挨骂就是挨打。为了把孩子培养成才,她辞了职,在家专门培养孩子。我跟她不知谈了多少回了,劝她放弃这样的想法,这样孩子自然就会优秀的。但是要她改变一点点都非常困难。每当遇上这样的家长,我心里就绝望得不得了。就像这位家长,每次都说想通了,下次还犯同样的错误。

  那次我特别生气。我说:你孩子这样说一点也不奇怪。她急了,说李老师,你怎么能这样说话呢?我说我已经警告过你多少回了,我说有个中学生用斧头砍死了他的母亲你知不知道。她说知道。既然知道,为什么不想办法改变一下自己,还要这样苦苦相逼?

  可是过了几天,她又来找我,说李老师,昨天晚上我把儿子狠狠打了一顿。她说这话时的表情,怎么说呢,就像干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前来请功似的。

  我问为什么要打儿子,她说:昨天晚上我给他洗脚,我让他把脚踩在盆子的两边,谁知他竟把盆子踩翻了,水洒了一地。我说孩子都这么大了,你为什么不让他自己洗脚?她说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她给洗脚。我说就算你给他洗脚是对的,但是你想过没有,一个10岁的孩子,他完全能够自己洗脚,有很好的平衡能力,他把盆子踩翻,可能是你使他心烦意乱的结果。即便是不小心踩翻了盆子,也不能拳脚相加。一分钟前你是一个慈母,为儿子洗脚,一分钟后又变成了一个凶神。爱与恨的瞬间转换肯定会使孩子心理扭曲,孩子的心里怎么能够承受住这些?

  这样的家长时间地做孩子生活上的奴仆,为的是得到孩子给他们挣来荣誉的补偿。他们的爱是要偿还的,不是无价的,这样他们就会像一个守财奴紧紧盯着自己的钱包一样,紧紧盯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做的每一件不符合他们愿望的事情,都会成为他们无法承受的损失。从孩子身上掠夺成就感,成为他们的一种病态的需求,以至于无论他们懂得了什么道理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这是很让人痛心的一件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零零论坛 ( 豫ICP备09039788号 )

GMT+8, 2019-7-14 04:45 , Processed in 0.05122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